國產劇,完了?

文章:8號風曝

翻了翻最近在播的電視劇, 竟然沒有一部讓人有想點進去的衝動。

失去了世俗的慾望。

國產劇,完了?

看一圈,網上也有不少觀眾處於這種狀態,大家都懷念著逝去的“電視機時代”。

國產劇,完了?

選秀已經越來越難看,為什麼電視劇也沒有以前好看了?

01

節奏緊湊VS拖沓注水

翻一下近年的國產劇,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都是——也太長了吧?

電視劇50集以上已經是基礎操作,2017年播出的《孤芳不自賞》靠摳圖演了62集,同年的《楚喬傳》也長達67集。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更以78集的長度激起了觀眾的逆反心理。

國產劇,完了?

現代偶像劇也同樣剎不住車。

68集的《克拉戀人》,70集的《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80集的《璀璨人生》……

它們好像在比拼,誰能在“又臭又長的裹腳布”界做到“最臭最長”。

2020年,廣電總局釋出通知,“電視劇網路劇拍攝製作提倡不超過40集,鼓勵30集以內的短劇創作。”

不過提倡40集內,那製作方就擦邊拍到38集,即使這種篇幅對普通的校園愛情劇來說,仍是過長。

國產劇,完了?

還有的片方靈光一現發現了其中的bug,規定了一部多少集,可沒規定只能拍一部啊。

讓人不由得想起當年被《懷玉公主》、《公主懷玉》和《懷玉》支配的恐懼。

以前的電視劇就不長嗎?也不是。

翻一翻以前在三四十集長度的電視劇——

1987版《紅樓夢》36集,《大明王朝1566》46集,《亮劍》30集,《大宅門》40集,每一部劇的題材單拎出來放到現在絕不是三四十集能講完的。

七八十集的劇也不是沒有,84集的《三國演義》、76集的《後宮甄嬛傳》不僅沒讓觀眾覺得冗長,還成為了經典,時至今日也不乏受眾,最主要的還是這些劇夠吸引人,劇情層層遞進,人物豐滿鮮活,讓觀眾看得下去,甚至還看不夠。

而當下的大部分電視劇靠注水撐著,動不動就上演的“回憶殺”磨沒了觀眾的耐心,劇情本身不亮眼又進展緩慢,有的七八集才正式進入主線劇情,更別提還有演員加戲導致劇情跑偏的事情。

國產劇,完了?

從原定的36集延長到63集的《香蜜沉沉燼如霜》就因為劇的後半部分男二戲份驟增而引發不小爭議,脫離主線的拖沓劇情讓這部熱度較高的劇損失了一部分觀眾。

以商業角度來說,傳統的電視劇市場中多以單集定價的模式交易,劇集越長,回報越多,所以眾多片方選擇“拉長戰線”似乎是種必然。

但從上述例子來看,片方只是在竭澤而漁罷了。

況且注水並不是國產劇唯一的問題,劇集的審美也在逐漸陷落。

02

製作精良VS形象廉價

以前的電視劇,從劇本、服化道等各方面都能看出製作方的用心與誠意,假設對環境、妝造考究,令觀眾能沉浸在氛圍之中,戲就立住了一半。

87年版的《紅樓夢》之所以成為很多人念念不忘的經典,該劇精良的服化道一定出了一份力。

劇中各演員的扮相不僅符合背景還貼合人物,妝容古典中有設計,比如林黛玉的一雙含情眼,一望向鏡頭就已經有了“似蹙非蹙”的愁態。

國產劇,完了?

各式場景貼合時代,色調舒服,鏡頭也頗有設計,並不會讓觀眾有突兀的齣戲感。

國產劇,完了?

但現在的古裝劇已經找不出幾部服化道如此考究的作品了,尤其是前兩年,粗製濫造的影視劇扎堆出現,透著一股廉價感。

那些劇裡的妝容大多不會根據時代調整,比如下圖中的韓式平眉、芭比粉口紅,說是一個去橫店玩的現代人也毫不違和。

國產劇,完了?

場景,雖然在風格上是仿古,但拋過光的木地板還是一秒讓人清醒。

國產劇,完了?

在畫面上,則是千篇一律的人物柔焦大特寫。

國產劇,完了?

同時,以前很多電視劇會花功夫打磨劇本,劇情基本符合邏輯,可惜現在卻有了很多情節離譜的電視劇。指路年度低分預定,《你微笑時很美》真把觀眾當智障了。。。

連刑偵劇中也時常出現讓人困惑的“天才推理”,比如主角一臉篤定地說出十二隻斷手絕對不會來自同一具屍體。

國產劇,完了?

對此只能評價:你說得對,但這還要你說?

03

合適VS熱度

製作方選角主要考量演員與角色的適配度也是過去的事了。

風靡一時的《粉紅女郎》裡,“萬人迷”的扮演者陳好,“結婚狂”的扮演者劉若英,“男人婆”的扮演者張延和“天真妹”的扮演者薛佳凝,她們讓四個性格迥異的角色活生生站在了觀眾眼前。

國產劇,完了?

孫紅雷在《征服》中扮演的黑社會老大劉華強,讓之後大部分同類型角色的扮演者難以超越。

國產劇,完了?

成就一個經典的熒幕形象,不光要靠演員與角色在外形和氣質的貼合,還要有過硬的演技,肯用心鑽研。

反派不一定要張牙舞爪,而是輕飄飄的幾句話就能讓人後背一涼。

國產劇,完了?

演員從臺詞到肢體,從武打戲的訓練到內心戲的揣摩,樣樣不能少,孫紅雷在拍完《潛伏》後就因為難以走出角色,抑鬱狀態持續了三天。

國產劇,完了?

(via。 東方早報)

但現在電視劇選角標準已經默默變了,製作經費一大半花到了演員片酬上,而請到的演員多半都是當紅流量,有人氣沒演技,表演拉垮整部劇的質量。

摳圖的,找替身的,念數字的,不敬業的行為比比皆是。

國產劇,完了?

這樣的演員拍出來的劇又怎麼會好看呢?

04

老少咸宜VS精準定製

以前似乎有很多老少咸宜的電視劇,幾乎每一部剛播出都擁有超高的收視率。

主要是由於,之前電視是最主要的傳播媒介,看電視的觀眾幾乎涵蓋了所有的年齡層,在這種模式下,電視劇的製作方就必須要儘可能考慮到所有大眾群體的口味。

這些電視劇雖然題材各異,但能讓全家人一起看得津津有味,還能引發全民討論,你要是不知道哪句經典臺詞,大家還覺得你落伍了。

國產劇,完了?

但網路平臺的出現讓劇集的傳播渠道更廣,觀眾不用死守著電視,按時按點觀看。時間選擇更加自由和收看方式更加靈活也為製作方提供了精準化定製的思路。

平臺在製作網劇時會更傾向於使用大資料對年輕人這一圈層進行迎合,出現大量的校園或者古裝偶像劇,和一些小眾題材的作品。

愛奇藝就曾開闢專門的“愛青春”和“奇懸疑”劇場,把網劇按題材細分。

國產劇,完了?

這樣一來,雖然不同群體的觀劇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滿足,無形之中也讓小眾劇集的破圈之路增加了阻礙,更難捧出現象級爆劇。

而網劇數量激增,內容又趨於同質化,質量參差不齊,也影響了行業評價。

05

敢想敢說VS內容閹割

看劇這麼多年,大家還有一個很深的感受就是,敢想敢說的劇越來越少了。

以前的劇有的腦洞大開——

《穿越時空的愛戀》早在近20年前就已經玩起了穿越梗,還是警察抓捕文物盜賊一起穿越到了明朝。

國產劇,完了?

《水月洞天》和《靈鏡傳奇》打造架空世界觀,講述了三個家族五百年來的複雜傳奇。

國產劇,完了?

有的深刻真實地反映社會現實——

反映家暴的《不要和陌生人說話》讓馮遠征的安嘉和成為很多人的童年陰影。

國產劇,完了?

刑偵片《重案六組》不少案子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現實意義極強。

國產劇,完了?

《雙面膠》裡的婆媳關係至今讓人感到窒息。

國產劇,完了?

但近些年許多題材受到越來越嚴格的管控,很多電視劇因為涉及的題材敏感或者內容不合格而無法正常播出,甚至不能再拍。

許多劇為了過審會刪除大段內容,最終即使劇能順利播出,情節也很難連貫。

電視劇在創作上受到的限制頗多,也影響了角色的塑造,很多劇中反面角色都要被強行洗白,不管人物和故事多讓人氣憤,演到最後都是皆大歡喜的大團圓結局,觀眾真情實感地追完只能留下一句“爛尾”。

國產劇,完了?

在越來越嚴的管控下,敢想敢說的電視劇變少了,千篇一律的套路佔了主流,看了第一集就能知道結局,毫無新鮮感可言,觀眾自然是越來越失望。

06

“時代濾鏡”VS殘酷現實

以前的老劇也並非十全十美。

任何的“老”都是相較於“新”而存在的,一些老劇甚至在剛播出的時候也稱不上是經典,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才讓觀眾帶上了時代濾鏡。

金庸的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倚天屠龍記》、《 笑傲江湖》、《神鵰俠侶》等都被多次翻拍成電視劇,幾乎每隔幾年都會出一版新拍。

單拿《倚天屠龍記》來說,它可沒少被翻拍。

國產劇,完了?

其實該劇每一次都是伴隨著爭議播出,而且的確是越拍越爛,但就因為有了更差的一版,觀眾才會對上一版更加寬容,任何對新版的不滿,都在無意中拔高了老版的地位。

另外,大家在懷念老劇的時候,也是在懷念過去全家守著電視一起機看劇的感覺,甚至是那搶遙控器的樂趣。在娛樂形式比較單一的年代,人們並沒有太多選擇,看電視劇是能讓全家老小聚在一起最簡單的方式。

現在,好多人家裡的電視機都快成為了擺設,依舊守著電視機的觀眾,早已看不懂當下流行的電視劇。

國產劇,完了?

娛樂方式的選擇多了,年輕人會按自己的喜好或者根據自己的時間來安排娛樂活動,電視劇可能已經不是休閒放鬆時的首選。

並且在社交軟體如此發達的今天,很多觀眾都沒有耐心在電視或者網路平臺上完整看完一部劇,只靠一些零散的片段,拼拼湊湊也能懂個大概。

國產劇,完了?

那種“圍爐而坐”的時光不可避免地走向消逝,觀眾能做的只有在腦海中為自己的回憶加上一層又一層的情懷濾鏡。

同時客觀來看,現在並不是完全沒有製作精良、口碑上乘的電視劇,比如《慶餘年》、《隱秘的角落》等播出之時也掀起過一陣追劇熱潮,臺詞頻頻出圈,也帶火了不少演員。

但這類電視劇依然有問題存在。而大家在說懷念老劇的同時也不是看不到一些好劇,一些進步。

只是觀眾都在期待著,幾十年過去了,國產劇能帶給我們更大的驚喜,而不是停留在和老劇比較的階段,何況有的還真比不過。

受眾有鑑別好壞的能力,有不想再看爛劇的訴求。別讓觀眾的快樂只存在回憶裡。

別再讓觀眾再為粗製濫造的劇集買單了。

國產劇,完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