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人生、婚姻、情感我們走了很遠忘卻了為什麼而出發

聯合國的估測,世界發達國家的城市化率在2050年將達到86%,屆時我國的城市化率將達到71。2%。

從農村到城市生活是近代以來人類的典型特徵。城市生活讓更多人高效地使用更多社會資源的同時,生活節奏快,忙碌就成為許多人的關鍵詞。房貸、車貸壓得許多人“不能呼吸”,於是,傳說江湖上有這樣一群人: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豬差,幹得比牛多。

掌控人生、婚姻、情感我們走了很遠忘卻了為什麼而出發

人們飛快的腳步,匆忙的身影,背後是什麼呢?每天忙忙碌碌過日子,也不知道忙些什麼,通常叫做“瞎忙”。退休後呢,報復性休閒,想辦法到處去玩耍,這可以叫做“瞎閒”。最終無知地匆匆而來,無知地忙忙而去;“瞎忙”過了一生。

“瞎忙”的另外一種叫法是迷茫。之所以迷茫,一是因為社會變化太快,毀三觀的事情太多。二因社會虛假的東西太多,干擾太大。三因身邊很多土豪及誘惑膨脹了人的慾望,迷失了自己。

一種極端的現象是:找不到人生活著的意義,出現心理問題,最終自殺身亡。

用一句名言表達是:我們走了很遠忘卻了為什麼而出發。

掌控人生、婚姻、情感,最重要的是掌控什麼呢?

掌控是讓自己的行為符合科學的規律。最大的規律是什麼呢?人不得不為自己的生存與發展展開行為活動,然後讓總體的行為活動朝向正確方向。

大海里航行,最重要的掌控是什麼?航行的方向。只要方向正確,偶爾懈怠走慢點,偶爾繞過障礙走點彎路都沒有問題。如果方向錯了,貨物不能及時抵達客戶手中不說,可能越走越遠而得不到補給而困在大海中。

今天任何一個開車的人,都離不開手機導航,背後是北斗導航對人們出行方向的指引服務,否則是多少人迷失在路上。

大海航行的正確方向是如何得來的,是目的地與所在位置的兩點之間的連線。結論是:有目的地才可能有正確的航向。

掌控人生、婚姻、情感我們走了很遠忘卻了為什麼而出發

現在的問題是:人生這個漫長的旅程有目的嗎?也就是人生有目的嗎?人性學給出的結論是:人本身就是目的動物,人生有目的,這個目的就是人生幸福。人是目的性動物、人生有目的是由我隨意推斷出來的嗎?不是。由誰決定的?由大自然的規律決定的。

某度上說:目的,通常是指行為主體根據自身的需要,藉助意識、觀念的中介作用預先設想的行為目標和結果。作為觀念形態,反映了人對客觀事物的實踐關係。人的實踐活動以目的為依據,目的貫穿實踐過程的始終。

人如果不為了秋收,人會去種地嗎?不會。吃飯的需要,根據認知知道春天的播種能夠帶來秋天的收穫,為了這份收穫(目的)只能去種地。

人如果不為了掙錢養家餬口,人會去工作嗎?不會。生存需要,為錢必須去工作。沒有目的,人就不會產生行為活動。動物也如此,所不同的是:人能夠提前主動意識到自己的目的。由此註定了人是目的動物。人的每一個行為活動都有目的性,最後構成的人生也就有目的的人生。

人類社會對人生有目的是如何認識的呢?

常說的人生三大追問是:我是誰?我從何來?我要到何處去?這個我要到何處去,就是目的地。

哲學家康德說

:“人是生活在目的王國中。人是自身目的,不是工具。人是自己立法自己遵守的自由人。人也是自然的立法者。”

在某些宗教觀點看來,人不是目的,人只是手段,神才是目的。人的一切都是為了神,人只是神為了達到目的的手段和工具而已。生活中,每個人都是自私的。這種自私性就是用來實現自己的目的。

人類社會一切問題因人而起,解決一切問題都應該是為了人。對於人類自己來說最重要的是人本身,所以人才是目的,如果把人當手段,就是犧牲目的來達成手段,這就本末倒置了。

在中國的社交中,吃飯是重要的構成部分。請客人吃飯,陪客人把酒喝好,通常都是帶有商業利益目的的。

人的行為活動總是事出有因,而且這個因都是為了自己得到好處。怎樣的好處?讓自己獲利、滿足需要後的開心好處。

掌控人生、婚姻、情感我們走了很遠忘卻了為什麼而出發

想想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滾床單是否就是如此。再比如說,原來人們住在茅草屋裡,不安全,不方便,不衛生等等問題,現在住電梯樓房,裝空調,有廚房、有衛生間,分不同功能的房間。

有人說:我這個人就是不算計,做事情從不帶目的性,也從不算計別人。我們說:這是不對的,違背了人作為目的動物的天然屬性。只要有行為活動,一定有目的性。你可以不算計別人,但一定不可沒有人生的目的。你可以不算計別人,但防人之心不可無,你得清楚別人給你的任何好處可能都在算計著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