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歲大齡剩女的悔悟:千萬不要陷入“沉浸式單身 ”

34歲大齡剩女的悔悟:千萬不要陷入“沉浸式單身 ”

34歲大齡剩女的悔悟:千萬不要陷入“沉浸式單身 ”

曹文軒在《青銅葵花》中說:葵花很孤獨,是那種一隻鳥擁有萬里天空,而卻看不見另外任何一隻鳥的孤獨。

於芷溪曾經覺得自己選擇單身很洋氣、很時尚,她每天忙著上班下班,和朋友去各個網紅地旅遊打卡,累了就和媽媽窩在家裡看劇,享受著媽媽的vip照顧。

可是現在她變得不知所措起來,彷彿天空都灰了。於芷溪蜷縮著身子,窩在偌大的沙發上,不知道自己明天該做些什麼。

於芷溪一直是一個不婚主義者,她說自己看了太多的情情愛愛,那麼多曾經的蕩氣迴腸,可是大多依舊被柴米油鹽所擊潰。

她不願意重複那些悲傷的故事,她想走一條不一樣的路,她深信席慕容所說過的:

我終於相信,每一條走上來的路,都有它不得不那樣跋涉的理由。

於芷溪怕選錯,怕受傷。於是乾脆就把感情無限擱淺,陷入“沉浸式單身”。時間一久,反倒把這種生活方式當做一個舒適圈,不願再出來了。

34歲大齡剩女的悔悟:千萬不要陷入“沉浸式單身 ”

34歲大齡剩女的悔悟:千萬不要陷入“沉浸式單身 ”

村上春樹曾如是說:我一直以為人是慢慢變老的,其實不是,人是一瞬間變老的。

於芷溪就是如此。

於芷溪母親病了,很嚴重。於芷溪在七歲以後,就和母親相依為命的生活裡,她們的生命中只有彼此。於芷溪以為,生活會永遠這樣下去。

母親其實是有個心願的,她怕於芷溪孤單、沒有個人照顧,她想看的自己女兒結婚、成家,最好還能看見小外孫或是小外孫女。

可是,母親不願強迫於芷溪做她不願做的事情,於芷溪也覺得她們相互之間擁有彼此就好了。可是,現在……

於芷溪覺得自己突然變老了,不光是樣子憔悴了,更主要的是自己的心。她,讓母親帶著擔心、憂心、未了的心願,就那樣離開了。

母親離開後,於芷溪學會了繞著亮起的萬家燈火行走,她漸漸覺得,自己也許是需要一個家的,她並沒有自己預想的那樣強大。

34歲大齡剩女的悔悟:千萬不要陷入“沉浸式單身 ”

想到這些之後,於芷溪覺得自己更後悔了,為什麼明明自己可以做到的,卻要讓母親一直揪心。

於芷溪突然迫切地想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不僅僅是一棟空空的、冷清的屋子。而是要有人間煙火,真實的、可以觸控的、可以相互關心、願意相互擁抱的那一個人。

34歲大齡剩女的悔悟:千萬不要陷入“沉浸式單身 ”

一邊期待脫單,一邊忙著拒絕。

這是於芷溪的真實心態,她並不是堅定的不婚主義,她只是想逃避,想要完美。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認知不協調”,它指的是:人們對於某件事情的認知同事實本身,並不相符。

我們很多時候連自己,都不能真正的瞭解自己。很多隻是出於惰性或是自以為的“趨利避害”,把自己困在了一個侷限性中。

正如著名心理學家菲斯洛汀指出的,

當人們出現“認知不協調”的時候,會本能性地減少和避開那些不協調的存在,以保證自己的心理狀態能夠得到平衡。

34歲大齡剩女的悔悟:千萬不要陷入“沉浸式單身 ”

於芷溪覺得自己陷入了一個舒適圈,母親就是自己逃避現實的依傍,母親不在了,生活把所有的事情一下子就推到了眼前,由不得她逃避了。

真正的英雄主義,是看清了這個世界,仍然熱愛它。對於愛情、婚姻、家庭,我們要求它一定要圓滿,這也是不現實的。

沒走路,看到別人摔倒,就放棄了走路的權利,不知是幸還是不幸。

現在對於婚姻,確實不如老一輩來得純粹。但這並不是說,你就遇不到良人。

世間之事,不苛求,也不要完全的佛了。說到底,沒有那麼多的一帆風順,磕磕絆絆才是人生。

就像張小嫻曾說:

這是個充滿遺憾的娑婆世界,在紅塵裡打滾,每個人都離圓滿太遠了。那麼不如珍惜每一個當下的小圓滿。只要這一刻幸福,我心中自有一輪明月。

-END-

34歲大齡剩女的悔悟:千萬不要陷入“沉浸式單身 ”

世界那麼大,感謝你,可以看到我!

【文|唯唯安:筆有溫度、為情發聲,一個熱愛文字的不典型寫作者,邀請你共同感知生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