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探討:為祖國健康工作六十年靠譜嗎?

作者 | 李婷

責編 | 靳永愛

圖編 | 胡文波

最近各大高校陸續開學,各個大學也開展了別開生面的開學第一課。備受矚目的北大開學第一課是在體育場進行的,網友敏銳地發現今年北大有了一個重要的口號創新:

為祖國健康工作六十年。

科學探討:為祖國健康工作六十年靠譜嗎?

看到這句話,明白的人會心一笑,剩下的人可能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提醒一下,北大的隔壁學校曾經有一個口號是: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

科學探討:為祖國健康工作六十年靠譜嗎?

當然事情並沒有結束,注意上面用了“曾經”兩個字,這是因為很有可能該校已經有了新的口號:為祖國接力奔跑七十年(經糾正此口號僅為建國七十週年活動口號)。

科學探討:為祖國健康工作六十年靠譜嗎?

圖片來自網路

看完後不禁倒吸一口涼氣,現在的大學生,不僅要卷學業,卷科研,卷實習,還得卷健康了。喊喊口號可能是一時爽,但作為一個嚴肅的公眾號,我們還是需要回到科學本身,那麼需要科學論證的問題是為祖國健康工作六十年可能嗎?

人口學有一個概念是平均預期壽命,簡單來說代表一個人群平均能活的壽命長度。但是預期壽命並不是簡單的壽命求平均,而是控制了不同人群的人口年齡結構。這樣一來,當年的預期壽命就可以直接反映該地區的健康水平,不同地區的人口預期壽命也可以直接做比較了。此外,還需要注意的是,預期壽命只是一個時期指標,代表當期的存活狀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口的預期壽命是在不斷上升的。例如中國第七次人口普查公佈的2020年平均預期壽命是77。3歲。一個2020年40歲的人,他/她如果能再活37年,在2057年達到77歲。非常有可能2057年的中國預期壽命又有了顯著的增長,比如上升到82歲,那麼此人平均來說就還有5年壽命。

然而預期壽命是77歲,並不代表就能一直工作到77歲。大部分老人會在去世前經歷一段帶病生存的時間,這個時間段可能不僅不能工作,還需要別人來照料。怎麼合理描述一個人健康的生存時間呢?健康預期壽命這個概念就應運而生了。學術上將其定義為:根據人群死亡率與患病率或健康狀況資料資料估計特定年齡人群有著健康狀態的預期壽命。簡單來說,健康預期壽命就是預期壽命刨除了平均的帶病生存時長之後的壽命。那麼看起來觀察健康預期壽命的變化趨勢,對評估是否能健康工作六十年更有用。

根據全球健康研究組織IHME的分析,2019年中國健康預期壽命是68。53歲,其中男性是67。14歲,女性是70。1歲。下圖選取一些主要的國家對比健康預期壽命的變化趨勢。可以看到大部分國家在過去30年保持了一個上升的趨勢。日本的健康預期壽命持續領先,歐洲的德國排在日本之後。綠色的那條線代表中國,它與代表美國的藍色線在2006年交匯,此後中國反超美國,並持續逼近德國。

科學探討:為祖國健康工作六十年靠譜嗎?

圖1:Global Health Burden Results

由IHME計算)

如果以20歲開始工作算,要實現健康工作60年,那麼健康預期壽命至少要達到80歲。看起來中國目前還差得遠。但是,先別慌,首先前面說過健康預期壽命是隨時期不斷變化的。今天上北大開學第一課的大部分是18歲左右的年輕人,等到他們老了,健康預期壽命應該也會有相應的提升。其次,中國68歲健康預期壽命是全國的平均水平,也就是說還包括那些來自經濟落後、醫療衛生條件差的地區的人,顯然北大和清華學生作為天子驕子,未來可享受的經濟和醫療資源會遠超過中國的平均水平。

那麼我們保守一點用日本的健康預期壽命水平來模擬北大和清華學生的健康發展狀況。日本2019年的健康預期壽命是73。84歲。我們需要推導大概57年後(73-18+2=57)日本的健康預期壽命。根據壽命領先國家在過去幾十年的經驗,健康預期壽命每年的增幅平均是0。15年。這樣算起來2074年,日本的健康預期壽命將達到73。84+0。15×57=82。39年。如果以大學本科22歲畢業就參加工作來看,剛好符合為祖國健康工作六十年的目標。

(注:這個測算非常粗略,假設健康預期壽命增長幅度不變,可能高估了健康預期壽命的實際增長速度。另外,此處都簡化用了0歲的健康預期壽命,當活到74時,應該用74歲後的健康預期壽命。這個測算更多是一個概念的示意。)

看到這個結果,我們不禁陷入了沉思,北大的口號果然不是隨便喊的。當然也有可能是清華的口號更具前瞻性。

最後,還有一個小彩蛋,如果硬要比較是清華還是北大更能實現為祖國健康工作六十年的目標呢?要知道健康預期壽命存在顯著的性別分化。平均來說女性的健康預期壽命要比男性多2歲多(2019年,日本男女相差2。64歲,中國男女相差2。96歲)。

科學探討:為祖國健康工作六十年靠譜嗎?

好吧,我們今天的推文就到這裡結束了。

參考文獻

:李成福, 劉鴻雁, 梁穎, 王暉, & 李前慧。 (2018)。 健康預期壽命國際比較及中國健康預期壽命預測研究。 人口學刊, 040(001), 5-17。,02:47-53。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 李婷

責編: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副教授 靳永愛

編輯: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本科生 胡文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