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電影,明知道要涼了,導演硬著頭皮也要拍下去,這是為什麼?

我認為現在的電影,如果想拿到一個高票房是有運氣成分的。任何一個導演都不知道自己拍出來的東西,能不能吸引廣大觀眾。可能導演在用自己認為好的構想去設計電影,但市場是不能把控的。就好像《你好,李煥英》,如果不是賈玲抓住了母親這個催淚點,它的情節和表現力並沒有那麼出色。

我記得在一個訪談類節目上,主持人和導演王晶曾談論過這個問題。就是導演拍的東西,好與不好,導演自己心裡有沒有數呢?我記得主持人說,導演肯定知道,他可能拍到一半就發現不對了,但硬著頭皮也得拍下去。而王晶說,他把電影看到三分之一處,就能知道這部電影要涼了。

他們說的這個電影就是張藝謀拍的《長城》,當然了,這個圈裡不是隻有《長城》這一個作品是這樣,有太多導演拍不下去的現象,可他們又不得不拍下去。為什麼?因為投資方給錢了,資金全部到位了,演員都簽了合同了,片酬也都談好了。拍一半?拍三分之一?其實,開個頭就能發現不對了,那也得拍下去。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各種級別的演員都請來了,人家是推了檔期的。來到這簽了合同,如果毀約要賠償多少錢。而且劇本是事先定下來的,包括服裝都已經定好了,假設拍著拍著發現效果不好,但整體的框架已經固定了,導演能做的只有做略微的調整,大的變動他也是沒有這個能力的。

這個時候就算不毀約,換個劇本來拍,演員都固定了,人家不一定適合這個新的劇本,每一個細小的變動對整體的影響都是巨大的。王晶從前是拍戲出了名的快,他很多導演的電影都是在很短的時間裡就拍出來了。《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他只拍了7天就完成了,結果如何?是不是我們都看過,也成了經典。

我想告訴大家,一部電影的成功,不是必須要大製作、大場面。《長城》的場面夠宏偉吧?不僅請來了劉德華,還有很多外國明星,可票房只有11億。你可能會說11億很多了啊,但是投資方花了多少錢請來這些明星的?我個人估計連成本都未必收得回來。《長城》類似於今年的《唐探3》,票房虛高不好看!

所謂眾口難調,一部成功的電影,不應該糾結於是否是大製作、大導演。只要劇本不錯,用心去選角和拍攝,能夠真正打動人心才是王道。大家不知道發現沒,現在有很多的大導演都不拍新電影了,或者說產出非常的少。不是他們不想賺錢,而是想要做到高票房和吸引觀眾,他們沒有這個信心,我說得大家認同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