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克發售新鞋,35萬人預約,打了誰的臉?

如果我們在關鍵時刻是非不分,那麼你過得再好也是徒勞,不會得到這個社會的任何尊重!

近日,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上,耐克發售了女子新鞋,售價為699元。在鞋子正式發售之前,進行了預約銷售的環節,沒想到這正式發售之前,竟然有34。6萬人進行了預約。

耐克發售新鞋,35萬人預約,打了誰的臉?

鞋子的開售時間為3月26日20點-21點,可是鞋子在開售不久就出現了斷貨的情況。由此可見,耐克依然是有些人心中的最愛。

也許購買這些鞋子的人全都沒有關注最近的新聞,也許耐克拿捏了國人的性格,總之一次小小的發售,就是一個大大的打臉現場,它到底打了多少人的臉?

耐克發售新鞋,35萬人預約,打了誰的臉?

1

打了誰的臉?

說實話,看到耐克在這個時候被瘋搶的現象,只能用諷刺來形容。這是赤裸裸的“漲他人威風,滅自己士氣”的行為。

也許有人會說,讓商業迴歸商業,我們不應該過度干擾商業自身的執行規律。理論上,一般情況下,我們的確應該讓商業迴歸。可是現在並不是在一般情況下,而是處於特殊情況下。在我們希望商業就是單純的商業的時候,你購買的品牌卻不這樣認為。

試想一下,一個在沒有搞清事情真相的情況下就開始對你橫加指責的品牌,你還瘋狂購買,你是不是“受虐狂”呢?同時也讓很多人打了臉。

現在我們就盤點一下,它到底打了誰的臉?

(1)打瞭解約明星的臉

。在關鍵時刻,有一批藝人勇敢地站了出來,放棄了個人的利益得失,選擇了與這些涉事品牌解約。其中就包括:楊冪、迪麗熱巴、王一博、黃軒、陳奕迅等等。

耐克發售新鞋,35萬人預約,打了誰的臉?

他們為了要放棄幾千萬元的代言費用選擇單方面解約呢?

目的就是為了起一個帶頭作用,給我們樹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可是這些消費者讓明星們的努力付之一炬。

(2)打了國產品牌的臉

。為什麼有些消費者寧願在關鍵時期買耐克也不買國產品牌呢?

原因很簡單,最主要是因為國內的品牌努力的還不夠。人們之所以更願意選擇那些國際大牌,是因為他們認為國產的品牌溢價不夠。說白了,就是不值那個錢。

儘管國產品牌在質量上已經無限接近甚至超越國際大牌,但是在品牌建設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3)打了購買者自己的臉

。我不太相信網上購買這款鞋子的人都不知道最近發生的事情,既然知道發生了什麼,為什麼還要頂風購買呢?

說明在他們看來,面子不值錢,只有裝在兜裡的才是最實在的。說得好聽一點這叫現實,說得難聽一點這叫精緻的利己主義。

2

為什麼會出現35萬人搶購的情況?

在我們關注到耐克35萬人預約搶購現象發生的時候,研究打了誰的臉似乎並不是當務之急,我們更應該得知這些人為什麼要購買,這個動機可能會讓我們對商業有更深的思考。

之所以會有這麼多人預約,可能包含了以下4種情況:

第一種、品牌忠誠度比較高的傻白甜

。確實有一些消費者兩耳不聞窗外事,自己只關心自己視野內的東西。有些人已經習慣了穿耐克,穿別的鞋“咳嗽”,那就沒辦法了。

這也是使用者品牌忠誠度的一種體現,只是在這個時候體現忠誠度,實在不妥。

第二種、黃牛

。不知從什麼時候,球鞋圈也有了一種炒鞋文化,很多鞋都可以拿來炒,這對於很多人來說是無法理解的,可是它正在發生。

耐克發售新鞋,35萬人預約,打了誰的臉?

黃牛們在這個時候預約購買球鞋,無非就是為了透過轉賣多賺一點錢而已。只要有錢,黃牛基本上什麼都敢幹。這是這個群體的生存方式,唯一能給他們教訓的就是讓他們虧錢。只要國產品牌崛起,讓這種炒作行為快速轉移或者消失,這些黃牛會長點記性的。

第三種、假預約使用者

。眾所周知,無論是直播帶貨還是電商開店,那些流水極高的店鋪,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水分存在,不為別的,只想要一個人氣。只要人氣足夠高,就會有更多的人進來捧場。

第四種、看熱鬧的

。有些消費者怕錯過這個新聞,於是就會點選預約,只為了看一下屆時到底有多少人預約,多少人購買。

回過頭來看,假設國產品牌能夠培養出消費者忠誠度,養活一批黃牛,並且透過造勢讓更多的人關注,成為國民第一品牌就不會太遙遠。

未來很遠,還需大家攜手前行。只要穿越眼前這片黑暗,未來必定是一片坦途!

耐克發售新鞋,35萬人預約,打了誰的臉?

用媒體思維全網覆蓋,讓產品銷售慕名而來!

未來所有的商業競爭,都會聚焦在媒體傳播上。一家公司或一個老闆,如果媒體思維短缺,註定會提前敗下陣來。

請記住:沒有傳播度,就沒有認知度;沒有認知度,就沒有美譽度;沒有美譽度,何來知名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