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沒來往的大伯,在母親60歲生日轉賬五千:利益,比血緣更實在

作者/池魚

15年沒來往的大伯,在母親60歲生日轉賬五千:利益,比血緣更實在

說句比較扎心的話:

每個人,都是帶著一些勢利眼的。

其實,這很正常,誰都不必高估人性,人性總有越不過去的坎。

比如,每個人都有慕強心理,與此同時在平時的生活中,可能也會下意識有著挑“軟柿子捏”的心理。

就是分個輕重而已。絕對的聖人,這個世界上應該是沒有的。

雖然,很多人在評判別人的時候,容易佔據著道德制高點,要求對方完美無瑕。

實際上,事情要真是落到自己身上,也不一定能夠做到自己說的那般美好。

畢竟有些話,說出來總是容易得很,誰都能說,難的是能夠做到。

人與人之間相處,不管把話說得再好聽,也不管關係多麼親密,其實歸根結底,還是需要回歸到實力和利益。

你個人的能力,就是你的底氣。

而利益的存在,卻是他人願意同你維持關係的基礎。

15年沒來往的大伯,在母親60歲生日轉賬五千:利益,比血緣更實在

當然,這份利益究竟是直接還是間接的,有沒有用,我們且先不論。

多數人其實也都沒仔細思考過這個問題,很多時候就是一種出於常識的下意識判斷而已。

而這份利益牽扯,也不可去深究,不然免不得感到失望。

所以,我們才說,人生有的時候,活得糊塗點,多想想好的方面,才是幸事一件。

想得多了,真的容易感覺生活中很多事都變得沒意思。

你發現沒有,當你的個人能力比較薄弱的時候,生活中到處都是想要指點你人生的人。

說白了,

就是對方看到你的現狀,同自己對比,無意識中產生了優越感,所以不自覺想要去指點你。

而這種能力的衡量,在多數情況下,都是直接體現在物質上。

一個朋友說,她和妹妹長大以後,才真正體會到了一句話:小的時候,父母的能力決定你們的生活,還有他人對你們的看法;

而長大以後,你們的能力,也能夠決定別人對你父母的態度。

15年沒來往的大伯,在母親60歲生日轉賬五千:利益,比血緣更實在

小的時候,她家條件不好,可以這樣說,不管是母親那邊還是父親那邊的親戚,她家的條件都是最差的。

這種來自經濟上的差距,也不是說所有親戚都對她家不好,多數都還是很友善,只是在某些時刻,某些特定的場景下,肯定不可能事事都平等。

就比如說,她說有一次,她去一個親戚家,親戚家自己孩子不吃的餅乾,她的親戚下意識就遞給了她。

還對她說:“這個餅乾比較貴,肯定你父母也捨不得買,你嘗一下,還是很好吃。”

雖然理論上而言,這符合邏輯。

但是她那個時候即將要讀初中,已懂得很多事,且心理比較敏感,就容易產生出這是有點瞧不起她的感覺。

而在她成長的歷程中,這樣的小事真的太多。

她明顯能夠體會到親戚對他們家的態度,要隨意很多,不會有任何拘謹,哪怕是有事相求,都是一樣。

而她的父母尤其是母親,在這樣的氛圍裡,竟然變得愛自我貶低。

15年沒來往的大伯,在母親60歲生日轉賬五千:利益,比血緣更實在

所以,她的性格其實也不那麼自信,那是一種刻進骨子裡的自卑,而長大以後,她才試圖一步步克服心裡的障礙,爭取去成為更豁達的人。

而在所有的親戚中,她的大伯做得尤為明顯。

她大伯這個人吧,攀比心有點重,別人過得比他好,他不服氣,要是過得不如他的話,他卻也會看不起。

她大伯家做點小生意,條件不錯,在她讀小學的時候,就已經搬到了城裡。而她家直到她讀大學,父母才堪堪在縣城買了一套小房子,當時還借了一些錢。

所以,以前她家一直住農村,和在城裡的大伯沒有交集,後來她家搬去城裡了,也因為曾經沒有交集而變得陌生。

她的父母,更不是那種會刻意維持親情關係的人。

所以,15年以來,她家和大伯家可以說是平時沒任何往來。

就算逢年過節在親戚家見到,也是這樣的狀態,她禮貌的打聲招呼,大伯只是點點頭,很少說話。

她也從來沒有去過大伯家。

15年沒來往的大伯,在母親60歲生日轉賬五千:利益,比血緣更實在

她還有一個妹妹,雖說家裡是兩個女兒,並且條件不好,但是她的母親仍然堅持說,只要她們願意讀書,就一直供下去,讀到哪裡他們就供到哪裡。

她成績沒有妹妹好,高考的時候,只考上二本院校。

當時,家族裡炸開了鍋。

她的母親征詢她的意見後,決定讓她讀大學。當時她的外公,還有另外兩個親戚,都特意來家裡遊說,不應該讓她繼續讀書了,考得也不好,讀了浪費錢,說現在出去打工,年紀也夠了,一個月還能掙好幾千。

她深刻記得家裡一個姨說的話:

“要是考不上重本,我認為就沒什麼好讀的,四年大學讀下來,差不多要花十多萬吧,你們有這個閒錢嗎?”

她當時認為大家是為她們家好,但是現在想來,她卻認為其實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心態。

之所以很多人都來提意見,實際目的真的是為他們家好嗎?也未必,因為在她家真正有困難的時刻,沒人主動在實際上幫過忙。

究其原因,是大家在他們家面前,或多或少有著一些優越感而已。

15年沒來往的大伯,在母親60歲生日轉賬五千:利益,比血緣更實在

而她那個說考不上重本,就沒必要讀的姨,後來兩個孩子一個三本,一個專科,都還是照樣去送著讀完大學。

後來,她還是去讀了,為了減小家裡負擔,走的助學貸款,畢業以後自己還的錢。

她在畢業的第二年考上她們縣城的公務員,第一年在面試的時候被刷。

而她的妹妹,大學考得不錯,理科生,高考在全縣前十名,畢業後繼續保研,出來後進的外企,工資比較可觀,第二年就重新在他們縣城給父母買了一套大一點的二手房,有3個臥室,這樣她們回去就能有自己獨立的房間。

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她發現親戚說起他們家,換了說辭,換了語氣,說她父母有福氣,兩個女兒都爭氣,說人果然還是要多讀書。

她大伯的兒子也在考公務員,但是考了兩年都沒過,然後大伯就主動來找她,說希望她能夠傳授一點經驗。

她和大伯家的聯絡,從這個時候開始頻繁。

她大伯的二胎生得晚,40多歲才生,是個女兒,以前這個妹妹自然一直和他們家沒什麼往來,

後來她的大伯經常讓女兒週末來找她玩,有時把作業也帶來了,說跟著姐姐能學東西。

她哭笑不得,她認為其實也沒什麼好學的。

15年沒來往的大伯,在母親60歲生日轉賬五千:利益,比血緣更實在

後來,她母親60歲生日,家裡請全部親戚吃飯,她大伯直接給她父親轉賬五千塊,還說了很多客套話,不收都不行,她大伯說不收就是看不起他這個人,非要她父親收。

她以前是個好勝心比較強的人,總是感覺自己要好好努力,以後要爭口氣。

不過在人生這個逐漸長大的過程中,現在的她,心態倒是平和很多,也看開很多,不再像以前一樣爭強好勝。

她家和大伯家如今看起來關係很好。你不得不承認,利益,有時比血緣更實在。

只是,回到生活中,我們多數人更願意在意感情親厚的本身,至於造成這種關係的來龍去脈,後來會逐漸選擇性被忽視。

就像我前面說的,有些東西想得太多,容易自尋煩惱,倒不如平和過好現在的每一天,才是上策。

-END-

和每個來這裡的人談愛說情,但無關風月。點選上方關注,歡迎來到我的世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