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拒絕為父母養老:“你的財產給誰,就讓誰養老,我不管”

電影《我的姐姐》上映後,重男輕女的話題再次被推上了話題榜,

姑媽一輩子在為家裡的弟弟讓路:

小時候爸媽趁她睡著了偷偷把好吃的拿出來給弟弟吃;上學時明明自己的成績比弟弟好,卻因為家庭困難而把讀書的名額讓出來給弟弟;長大了想出去闖一闖,夢想就在眼前,又生生被父母一個電話拉回去,回家給弟弟帶孩子……

從頭到尾,姑媽在父母“重男輕女”思想的灌輸下,認為姐姐幫弟弟是天經地義,誰讓我是姐姐呢。

女兒拒絕為父母養老:“你的財產給誰,就讓誰養老,我不管”

影片裡的姑媽,是那個時代的悲劇人物。

到如今,這樣的“悲劇人物”依然存在,比如那些被父母不斷壓榨要養弟弟的女兒,即便弟弟已經成年;再比如有些女兒被剝奪了家庭資源,要求處處為家裡的男孩讓路。

很多女孩在父母重男輕女思想的影響下,會不自知地認同父母的想法,認為家裡的男孩比女孩金貴,習慣合理化父母的不合理要求。

覺醒需要過程,它是痛苦的,但在男女平等的新秩序形成期,覺醒是有必要的。

女兒拒絕為父母養老:“你的財產給誰,就讓誰養老,我不管”

“被掏空”的女兒

我有個前同事趙靜,七八年前就是一個認同父母重男輕女的人,那時她大概23歲,最大的夢想就是嫁個有錢的老公,多要一些彩禮給弟弟換房子,不讓父母再這麼辛苦。

趙靜是家裡的老二,上面一個姐姐,下面一個弟弟,每次吃飯時閒聊,她總能把話題轉到弟弟身上,說在讀大學的弟弟沒有衣服穿了,她在網上給弟弟買了一套衣服花了900多,最近又要吃土了。

趙靜從不捨得為自己花錢,衣服是地攤貨,吃得也很湊合,她工資不高,為弟弟花起錢來從來不含糊。

那時聽趙靜說,她老家的房子要拆遷,父親打電話給她,旁敲側擊問她:

“拆遷搬新家我們還得補錢,到時候房子就給你弟弟,你們兩個姐姐就別跟弟弟爭了。”

趙靜滿口答應,給弟弟是應該的,以後我自己會賺錢買房子,要是嫁個有錢的老公,房子都不用自己買。

不過直到今天,趙靜都沒有攢下買房子的錢,不管她的薪資是三千還是兩萬,卡里的存款永遠不超過三萬。

兩年前趙靜嫁了人,丈夫是個普通人,結婚時她父母要了十八萬的彩禮,說是拆遷補錢買房還差二十多萬,彩禮能幫他們解決一大部分問題。

這十八萬裡,有十二萬是趙靜的丈夫跟朋友借的,說好三年內還完,眼看著還款日期快到了,錢卻還了一半都不到。

趙靜婚後的生活捉襟見肘,特別是生了孩子後,父母要錢、弟弟要錢、養孩子要錢、租房子要錢,還有那一屁股欠款。

這期間,弟弟結了婚,父母和弟弟兩口子終於搬進了拆遷的新房子裡。

女兒拒絕為父母養老:“你的財產給誰,就讓誰養老,我不管”

女兒的“覺醒”

一百多平米的大三居,帶一個大車庫,父母住在車庫改造的房子裡,三居室給弟弟住,即使趙靜和姐姐婚後沒有把戶口遷走,拆遷也沒有她們的份。

姐姐氣得給趙靜打電話哭訴,說拆遷自己給了父母八萬,全讓父母買電器補貼弟弟了,老兩口一輩子存下的二十萬,拿了十二萬給弟弟買車,剩下八萬給弟弟娶媳婦。

姐姐氣得不再回孃家。

趙靜心裡也有氣,特別是丈夫總在她耳邊說她傻,在她父母心裡她就是邊角料,還一心維護那個孃家,也不看看自己過得什麼日子。

趙靜的“覺醒”是因為姐姐和丈夫,更是因為婚後捉襟見肘的生活和父母的“見死不救”。

不管趙靜過得多難,父母總有理由開口跟她要錢,說弟媳婦懷孕了,弟弟賺錢不多,讓她這個做姐姐的幫一幫。

趙靜第一次拒絕父母,被罵了個狗血淋頭,第二次拒絕父母,母親邊哭邊罵她白眼狼,說是要去廣播裡讓全村人都知道,第三次拒絕父母,父親說你以後不要回來了。

那一刻趙靜突然清醒了,作為那個永遠被奉獻的女兒,父母從未真正為她考慮過,即便她已經被掏空了,父母卻覺得還能從她身上再得到一點什麼。

這之後,每週都要回孃家的趙靜,再也沒有回去過,母親有點慌,打電話跟她緩和關係,問她:

“哪有孩子記恨父母的?你們就這一個弟弟,姐姐不幫誰幫啊,我和你爸都老了,你弟弟賺錢不多,我們以後養老還得指著你們,你就算不回來,贍養父母你們也有義務。”

本以為母親真的是來緩和關係的,聽完母親的話,趙靜氣得說:

“媽,你的財產給誰,就讓誰養老,我不管!”

自從趙靜不再總是拿錢給孃家後,她和老公的關係親密了不少,她老公聽趙靜打完電話,坐過去環抱著她:“別說氣話,還真能不管啊,咱也就嚇唬嚇唬二老,讓他們收斂點。”

老公這句話,讓趙靜大哭了一場。

女兒拒絕為父母養老:“你的財產給誰,就讓誰養老,我不管”

究竟是愛子還是害子?

贍養父母是兒女的責任和義務,說不管是氣話,不過是為了讓父母清醒點,不要再這麼逼女兒。

孩子沒有辦法選擇父母,不管是遇到好的父母還是壞的父母,都是命。

父母和子女,是一場緣分,何必讓這場緣分變成“孽緣”?

“你的財產給了誰,就找誰養老”女兒的拒絕,給所有父母敲響警鐘:

在多子女家庭,一碗水端平很難,但也不要太偏心。重男輕女的父母,看似把家裡所有資源都傾斜到兒子身上,但你的付出又得到什麼呢?一個需要別人扶著才能行走的兒子,和一個把你當仇人一樣的女兒,到底是得還是失?

電影《我的姐姐》裡,姑媽放棄自己成全的弟弟,並沒有變成頂樑柱,更沒有多耀眼的人生;

電視劇《歡樂頌》裡,樊勝美的哥哥,同樣沒有什麼大本事,成天遊手好閒;

電視劇《都挺好》裡,最受父母寵愛的兒子蘇明成,除了嘴甜就只會啃老。

被過度保護養出來的兒子,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更不能擔起人生的風風雨雨,看似愛他們的父母,實則害了他們。

女兒拒絕為父母養老:“你的財產給誰,就讓誰養老,我不管”

別寒了女兒的心,更別毀了自己的晚年

李銀河老師看完電影《我的姐姐後》寫了一篇影評,其中對於重男輕女的解讀,值得我們思考:

影片揭示了在現代化、都市化的過程中,女孩和男孩的人格平等、機會均等問題已經開始大規模進入社會生活,對傳統的性別秩序形成了強大的衝擊,對傳統的社會心理也構成了強大的挑戰。

目前,傳統的男尊女卑的性別秩序正在發生深刻的改變,一個現代化的男女人格平等的新秩序正在形成。影片透過一系列戲劇性衝突為我們揭示了這個發生在中國大地上的深刻變化。

女兒拒絕為父母養老:“你的財產給誰,就讓誰養老,我不管”

我們很高興看到那些生長在重男輕女家庭裡的女兒能夠意識到,女兒也同樣重要,女兒和兒子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同時也希望這些父母能夠明白這一點。

從男權社會模式向男女平等的社會模式轉變,是必然趨勢,誰都無法阻擋。

《幸福的婚姻》一書裡提到,人類學家佩姬·桑迪博士專門研究並比較全世界的採獵文化,她發現了男權社會的一些主要特徵,

比如:食物匱乏,周圍潛藏著危險;需要獵殺大型動物獲得食物;男人不用照顧和撫養嬰兒;女性的作用非常有限等等。

女兒拒絕為父母養老:“你的財產給誰,就讓誰養老,我不管”

而現代社會則發生了很多轉變:

首先,我們的食物充足,有良好的生存環境,不用時刻擔心哪裡潛藏著危險;

其次,女人和男人一樣進入職場,養家餬口不再指望男人一個人,而是夫妻兩個人的責任;

再者,在育兒方面,夫妻分工,不僅如此,家務同樣是夫妻分工;

最後,女性的力量逐漸強大,越來越多的女性投入職場和社會中,她們的影響力不比男性差。

種種跡象表明,社會關係發生變化,男女平等的新秩序正在形成,女性和男性一樣能在各自的崗位和生活中發揮自己的力量。

那些重男輕女的父母們的觀念也需要轉變,認同並尊重女兒的人格,公平對待你的兒女,多一個貼心人,總好過多一個仇人。

既然要求女兒和兒子承擔同樣的贍養義務,那就先一碗水端平,別寒了女兒的心,更別毀了自己的晚年。

希望所有重男輕女的父母,都能明白這個道理。

今日話題:

你身邊有重男輕女的父母嗎?

花影人間:專注解讀婚姻情感問題,在喧囂塵世中給你撫慰與溫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