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本可安享晚年的呂不韋竟被活活逼死,這真的不能全怪秦王

《大秦賦》:本可安享晚年的呂不韋竟被活活逼死,這真的不能全怪秦王

《大秦賦》:本可安享晚年的呂不韋竟被活活逼死,這真的不能全怪秦王

秦王嬴政獲此訊息後,異常悲憤交加,並一意孤行發兵攻趙,發誓要消滅趙國,卻萬萬沒想到,此次攻趙秦軍損失過半,損失上將軍一名。這是秦王嬴政自親政以來的,吃過的最大的一次敗仗。

呂不韋身為秦王的仲父,對當時的大秦來說,他有著莫大的功勞,而在收到秦王令其前往蜀地居住的詔令後,他選擇了自殺。

不得不說,《大秦賦》中把呂不韋生命的最後時刻,拍的太美了,老年和青年時代的呂不韋同時出場。段奕宏此時的表演絲絲入扣,把一種隱忍而悲痛的豪情和忠誠表現得淋漓盡致,也將呂不韋一生的抉擇:商人與封侯拜相;做得什麼買賣;入秦與統一大業;與嬴異人秦王嬴政之間的深厚情感盡顯眼前。

《大秦賦》:本可安享晚年的呂不韋竟被活活逼死,這真的不能全怪秦王

《大秦賦》:本可安享晚年的呂不韋竟被活活逼死,這真的不能全怪秦王

劇情煽情了一把,彈幕裡觀眾也都跟著落淚了一把。就此,《大秦賦》中的呂不韋徹底下線了。

那麼,他的死真的就一定要怪秦王嗎?

呂不韋原本是趙國人,自幫助嬴異人歸秦起,已在秦國二十多年,期間赦天下,撫功臣,滅東周,引進人才,興修水利,並主持編纂《呂氏春秋》,為秦國充實兵庫以供東出滅六國之需。在《大秦賦》中,看到是一個對秦王對秦國忠心耿耿的呂不韋,也是一個有著治國之才的能人。

在秦王還未能親政時,手握大權,即便有人慫恿他獨立稱王,但他也從未真的動過此念,而是依舊選擇輔佐秦王,只想把一個經營較好的秦國交予秦王。

但人無完人,誰能沒過呢。他的最大過錯,便是嫪毐這個人送到了太后身邊。此事也成了他一生中最大的地雷。嫪毐叛亂被平息之後,他便被罷免了相邦一職,離開都城咸陽,遷回封地洛陽居住。可以說一直到死,他都記掛著秦國,想著秦王一統天下的大業。

《大秦賦》:本可安享晚年的呂不韋竟被活活逼死,這真的不能全怪秦王

在《大秦賦》中,呂不韋認為自己的死“可止天下惶惶人心,可斷六國不軌之念,為大秦掃清眼前障礙”。這一說法跟著劇情來看,是完全說得通的。

在我看來,本可安享晚年的呂不韋是被活活逼死的。是誰逼的?一邊是東邊的諸侯國,一邊是自己治理過的大秦,夾在中間的他實在難以呼吸。他選擇以死明志,倒也落得個清淨,成就了一代名相的名聲,主持編纂的《呂氏春秋》也流傳至今。

司馬遷曾言: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關於呂不韋的死,我認為是重於泰山的。另外,看《大秦賦》與其說呂不韋是死於自殺和逼迫,我更覺得呂不韋是死於歷史的程序,這真的也不能怪秦王。歷史車輪滾滾向前,半點不由人,每個人都是歷史的一部分,但有些人是歷史的創造者,呂不韋就屬於這一類。他的死,也是他的“歷史使命”之一。

戰國末期的大爭之世,人才是一個很關鍵的生力軍,有人成事有人敗事,有人步步為營積蓄力量,有人則一步步走向滅亡。趙國的丞相郭開是典型的憑一己之力斷送趙國的小人;韓國公子韓非子有著不亞於李斯的才幹,但生不逢時;而呂不韋李斯王翦等人,則是順應時勢,共助秦王一統天下。

《大秦賦》:本可安享晚年的呂不韋竟被活活逼死,這真的不能全怪秦王

而在《大秦賦》的劇情中,把呂不韋推向自殺邊緣的正是韓非子。以至於在彈幕裡,不少人說終於知道為何大秦要第一個消滅韓國了。

在《大秦賦》中,韓非子想要合縱關東六國攻秦,不料被同窗好友李斯所破,便又心生一計讓趙國的春申君去洛陽請呂不韋出山做趙國丞相。

他明知呂不韋不回答應,卻讓趙國春申君死命去請。一次不成,二次便發動趙韓魏燕一起出動,四國各手持一相印,守在呂不韋家門口。韓非子想以此逼迫秦王懲治呂不韋。

《大秦賦》:本可安享晚年的呂不韋竟被活活逼死,這真的不能全怪秦王

遠在咸陽的秦王得知在洛陽封地的呂不韋,家門口各諸侯國賓客使者絡繹不絕,自然是會起疑心的,擔心呂不韋萬一會收了哪一國的相印來與他作對。於是就下令讓其前往蜀地也就是今天的成都去生活。

今天的成都有天府之國之稱,是很多人的嚮往之地,但在當時,遠隔重山的蜀地遠離中原地區,遷往蜀地相當於是流放。一大把年紀的呂不韋受不了這番“羞辱”,但他又絕不會背叛秦國,終究走上了自殺之路。

《大秦賦》:本可安享晚年的呂不韋竟被活活逼死,這真的不能全怪秦王

在秦王果真下令懲治呂不韋后,他便以秦王“殺弟囚困生母逼死仲父忠臣”為由,號召其他諸侯國,一起以此攻伐秦國。

在接下來的劇情中,韓非子也將要為此舉付出代價。縱然此計,令秦王痛失為秦國建立過功業的仲父,但也徹底惹惱了秦王。韓非子將會被質秦,並死於秦國。

《大秦賦》還有十幾集就要結束了,好快。希望下面的劇情一定會更精彩,也一定會更殘酷。

【本文原創,抄襲必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