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第一將,全家47口被清軍滅門,300年後他子孫把溥儀趕出皇宮

清朝編纂的《明史》中有這樣一句話:夫攻不足者守有餘,度彼之才,恢復固未易言,令專任之,猶足以慎固封守。大致意思是:以此人的才能,恢復失去的江山,未必容易,但如果信任他,將權力交給他,穩定固守現有的國土,是可以的。這個人說的就是明末第一將——孫承宗。滿清史官冒殺頭危險,也情願為他單獨立傳(袁崇煥都沒這待遇),竟還寫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言,可見孫承宗的歷史地位不一般。

明末第一將,全家47口被清軍滅門,300年後他子孫把溥儀趕出皇宮

能得到敵人的高度肯定,孫承宗必有過人之處:16歲中秀才,30歲中舉人,41歲中進士(榜眼),56歲做帝師。雖然仕途之路比較坎坷,但他59歲升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後便開始了開掛人生。任薊遼督師,起用袁崇煥等人,築關寧錦防線,一點一點收復失地。期間修復寧遠等大城九座、堡四十五座、練兵十一萬,拓地四百里、屯田五千頃。最後甚至有了寧遠大捷,一炮轟死努爾哈赤的戰果。如果不是明朝出現財政危機,軍費不足,光是關寧錦防線就可以耗死清人。

明末第一將,全家47口被清軍滅門,300年後他子孫把溥儀趕出皇宮

孫承宗的卓越戰功引起了魏忠賢的嫉恨,先後兩次被免,不過他矢志不渝,時常教育子孫“盡忠報國”。1638年,清兵第四次入塞,很保定,攻高陽。孫承宗年已75歲,率領全家人拒守,奈何高陽守備不足,城破之日,孫承宗五個兒子,六個孫子,兩個侄子,八個侄孫,一家47口全部壯烈殉國。自古都是國破忠臣出,楊家滿門忠列威名廣傳,可那隻存在於詩人的口中和小說家筆下,以身殉國的儒教徒不只有崖山下的縷縷忠魂,孫承宗更是扛起了大明的脊樑:寧為大明鬼,不為蠻夷奴!

明末第一將,全家47口被清軍滅門,300年後他子孫把溥儀趕出皇宮

野史記載,孫承宗臨死前曾大呼:我們孫家與滿韃子沒完。300年後果真應驗,孫中山推翻清朝,高陽人孫嶽(孫承宗十世孫)聯合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將溥儀等人徹底趕出紫禁城。孫殿英更是把清朝的祖墳刨了,雖說和孫承宗沒啥關係,不過也算是孫家人。

孫承宗本是東林黨人,但他對武將包容、信任,這時其他文人沒有的。他雖沒有熊延弼的戰略戰術和盧象升的武功膽略,但是遼東幾年的苦心經營和高陽一戰的滿門壯烈,無愧於後人給他明末第一將的評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