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兒鐵胄介青霜――淺析《三國演義》連環畫中武將戰盔的型別

對於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中國人來說,都曾經有過一段非常美好的回憶。那個時候沒有什麼手機和電腦,甚至連電視機也很少見到,獲取外界的知識和資訊,主要靠的是報紙、書籍和圖畫。社會曾經流行一種為廣大少年兒童,甚至許多成年人喜聞樂見的閱讀方式,那就是連環畫。

男兒鐵胄介青霜――淺析《三國演義》連環畫中武將戰盔的型別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獨特而有效的知識傳播方式。做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能夠為億萬群眾所瞭解、接受和喜愛,連環畫這種傳播形式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一直認為,連環畫應該得到我們更多的重視,要好好地保留下來。

上個世紀50—60年代,以上海美術出版社繪製的《三國演義》為題材的連環畫形成了一個系列,可以說是當時連環畫創作的巔峰之作。參與繪製的都是當時技藝高超的大藝術家,個個都鼎鼎大名,所繪製出來的作品精密細緻,非常考究。從繪畫水平、藝術格調、文化品味等各個角度來講,都是那個時代的巔峰,至今仍難以超越。

男兒鐵胄介青霜――淺析《三國演義》連環畫中武將戰盔的型別

現在社會上比較流行“卡通”這種藝術形式,和以前的連環畫表現方法非常相似,很多朋友還從事這種職業。我也曾經看過一些“卡通”,蠻有意思的,畫面精美,也充滿了想象力。但不客氣地說,可以用八個字來評價:“熱鬧有餘,底蘊不足。”有點像現在電視上的許多綜藝節目,短暫時間內確實能夠調動觀眾們的情緒,但缺乏文化底蘊,最終也只能曇花一現,難以永久。這也需要我們認真反思。

由於《三國演義》連環畫所具備的優點是多方面的,很難在一篇文章中得以盡述,而今天咱們只從其中一個很小的方面來進行淺略的分析。

看《三國演義》,最為大家喜歡的是武將們的戰陣廝殺,許多情節都讓大家津津樂道。而在《三國演義》系列連環畫中,武將的形象塑造也是讓大家記憶深刻,久久難以忘懷。很多朋友都注意到,在連環畫中武將們的盔甲都有著很多類別,從人物的裝束中可以體現出不同的出身、地位、經歷,甚至性格。咱們今天主要是從頭盔這個裝備來展開討論。

說起武將的頭盔來,通常給大家的印象是這樣的:

男兒鐵胄介青霜――淺析《三國演義》連環畫中武將戰盔的型別

頭盔的防護主體叫“兜鍪”或者“覆碗”,上面通常安裝有盔纓,保護前額的那一圈沿兒稱之“護額”,它的正上方那個條片叫“舞擎”,兩邊保護耳朵的自然就叫“護耳”,兩側垂下來遮住脖子的部分叫“護項”。

這就屬於標準配置,喜歡看三國連環畫的朋友們可以知道,像這種標準頭盔的武將有蜀漢五虎將中的黃忠、蜀漢壯年派將領魏延、東吳悍將韓當、周泰,還有袁術麾下的第一猛將紀靈等人。

男兒鐵胄介青霜――淺析《三國演義》連環畫中武將戰盔的型別

有些武將的頭盔的形制大體上與之相似,但是沒有盔纓,而是在盔頂上加了個小矛尖。像大名鼎鼎的戰神趙子龍,就是戴著這樣的頭盔在戰場上衝鋒陷陣。

男兒鐵胄介青霜――淺析《三國演義》連環畫中武將戰盔的型別

戴著這種頭盔的武將還有“河北四庭柱”中的張郃,禍亂長安的董卓部將郭汜,西涼軍的韓遂,他和馬超一齊攻陷長安,與曹軍作戰。

還有一種頭盔的樣式配置比較完整,頂上既有小槍尖,還有盔纓。這應該是屬於最標準的盔式了。

戴著這種頭盔的武將有袁紹麾下第一猛將顏良,東吳的三朝元老程普,還有被曹操稱之為“吾家千里足”的曹休小將軍。

男兒鐵胄介青霜――淺析《三國演義》連環畫中武將戰盔的型別

不僅僅是《三國演義》連環畫中有這種頭盔,在其他一些有武將出現的連環畫中,也最容易看到這種形制的頭盔。

還有的武將,他的頭盔上即沒有盔纓,也沒有小矛尖,而是安裝著一種類似於“冠”的部件。

男兒鐵胄介青霜――淺析《三國演義》連環畫中武將戰盔的型別

大家可以看到,像曹魏陣營中被譽為“古之惡來”的猛將典韋,多次救護曹操的小將軍曹洪,曹魏壯年派智將郭淮,東吳戰將蔣欽都是戴著這種盔式。類似的還有蜀漢青年將領關興,和魏國“以智謀自矜”的大將軍曹真,他們也是這種頭盔。

在《三國演義》連環畫中,還有很多將領是不戴頭盔的,而是罩著帽巾,放棄了頭部的防禦,當然也可能是使視線更加寬闊,這種帽巾式的裝束沒有抹額,甚至沒有護耳,顯得比較儒雅從容。

男兒鐵胄介青霜――淺析《三國演義》連環畫中武將戰盔的型別

大家都知道,這種帽巾裝扮最有代表性就是蜀漢五虎上將之首——漢壽亭侯關羽。其次就是蜀漢後期的三軍主帥姜維姜伯約。早年跟隨劉備的兩位武藝並不高強的將領:簡雍和糜芳也戴著帽巾。此外,可能受父親的影響,小將軍關平也是戴著帽巾。

還有的將領戴的帽巾顏色更深,這就導致看起來並不顯得儒雅了,而是有一種粗獷豪邁的風格。

男兒鐵胄介青霜――淺析《三國演義》連環畫中武將戰盔的型別

這種深色帽巾裝扮的最典型人物就是蜀漢猛將燕人張飛張翼德了,曹魏的斧將徐晃也是深色帽巾,還有東吳的年輕後輩淩統也是這樣的裝束。

除此之外,袁紹的長子袁譚、蜀漢參軍馬謖、曹魏軍中後來投奔蜀國的夏侯霸將軍也是深色帽巾。他倆的武藝很普通,遠不及張飛、徐晃和淩統。

在《三國演義》連環畫中,還有的將領即不頂戰盔,也不裡帽巾,而是戴著一頂大簷涼帽在沙場上奔波,別有一番風情。

男兒鐵胄介青霜――淺析《三國演義》連環畫中武將戰盔的型別

像戴著這種大簷帽的戰將有魏國的帥才鄧艾,曹魏老將樂進,在關羽鞍前馬後扛著青龍偃月刀的鐵漢周倉,還有呂布麾下掌管“陷陣營”的高順等人。

有些武將頭上戴著加有護額的布帽,帽上還有個方塊的形狀,看起來威武之中透著一絲莊重,也頗具特色。

男兒鐵胄介青霜――淺析《三國演義》連環畫中武將戰盔的型別

戴著這種帽子的武將有北平太守公孫瓚,江東大佬孫堅,東吳三朝元老黃蓋將軍,蔣欽也是這種裝扮。

類似於這種形象還有東吳猛將“錦帆賊”甘寧,蜀漢後起之秀張苞。

有些將領不戴鐵盔,也不戴帽巾,而是將頭髮露出來,顯得神采飛揚,年輕氣盛。

男兒鐵胄介青霜――淺析《三國演義》連環畫中武將戰盔的型別

三國時代的第一勇士呂布就戴著束髮金冠,俊逸清朗,帥氣逼人。同樣打扮的還有劉備的義子劉封,曹操的“黃鬚兒”曹彰。袁紹的第三個兒子袁尚、獨踹樂嘉城外司馬大營的猛將文鴦、諸葛亮的孫子諸葛尚也都是頭頂束髮冠。

束髮冠也並非是年輕公子們的專利。劉備率兵取成都時,一身全裝貫束,頭戴束髮金冠,顯得年輕英武,也裝了一把嫩。看來,束髮冠不僅與年輕有關係,還和身份地位密切相關。

看一下魏蜀吳三大梟雄的戎裝形象:

男兒鐵胄介青霜――淺析《三國演義》連環畫中武將戰盔的型別

這樣看上去,劉備顯得比孫權還要年輕帥氣。

除了以上幾種型別之外,還有一些特殊的樣式,風格迥異,顯得與眾不同,比如說西涼勇將馬超。

男兒鐵胄介青霜――淺析《三國演義》連環畫中武將戰盔的型別

大家可以發現,馬超所佩戴的這頂戰盔的風格比較奇特,與中原武將大相徑庭。像一頭巨獅張開了大口。有專家考據說,馬超雖為東漢名將馬援的後代,但其父馬騰是個漢羌混血兒,馬超所率的那支精銳騎兵部隊,其中有一部分人是來自於遙遠西方羅馬人之後,從他們的戰術風格上就可以看出苗頭。所以馬超的這頂戰盔帶有鮮明的歐洲特色。

諸葛亮南征時的主要敵人蠻王孟獲,所戴的頭盔則與古希臘戰士如出一轍:

男兒鐵胄介青霜――淺析《三國演義》連環畫中武將戰盔的型別

其實在《七擒孟獲》這一集中,那些南方少數民族的將領的裝束與中原武士們區別很大。

還有個將領的戰盔非常有意思,那就是曹操麾下“五子良將”中的于禁。

男兒鐵胄介青霜――淺析《三國演義》連環畫中武將戰盔的型別

大家可以看到,于禁的頭盔頂上蹲著一隻小老虎,這很像以前農村小孩子戴的那種老虎帽,看上去顯得萌萌噠。類似的還有冀州太守韓馥麾下的部將耿武。

男兒鐵胄介青霜――淺析《三國演義》連環畫中武將戰盔的型別

劉備率兵西入川蜀,在雒城之戰遇到劉璋麾下的一員戰將名叫泠苞,他武藝不錯,能與魏延大戰三十回合,他所戴的頭盔也頗具特色:

男兒鐵胄介青霜――淺析《三國演義》連環畫中武將戰盔的型別

大家可以注意到,泠苞頭盔頂上的裝飾與西涼馬超有些相似,而前面部分不同,馬超是獅口中露出臉頰,而泠苞的頭盔前面和側面仍然是中原武士的標準配置,有護額和護耳。

由於篇幅有限,能力也不足,只能是管中窺豹,對區域性進行一些淺顯的解析,對於老藝術家們的經典之作實難以述及萬一。

上海美術出版社所出發行的這部《三國演義》連環畫系列,曾經伴隨著整整一代人的青春歲月,至今仍然為大家津津樂道,久久難以忘懷。自然是與老藝術家們兢兢業業的負責精神息息相關,在我們欣賞畫面為之擊節讚歎的同時,也應該向老前輩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