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在三國時期的真實面目,不光劫掠百姓,還殺害漢帝候選人!

東漢末年,豪傑梟雄們紛爭不斷,比較出名的就是曹操劉備等人的經歷,實際上一些邊緣人物的經歷一樣精彩,只不過在演義中他們的戲份不是很多。歷史上,這些人在這場亂世中佔有了大部分的戲份,因此他們一樣是歷史的推動者。

公孫瓚在三國時期的真實面目,不光劫掠百姓,還殺害漢帝候選人!

公孫瓚的名字大家一定熟悉,就是被袁紹打敗的那個,同時他和劉備的關係還挺好。因為這兩點,人們下意識的會將公孫瓚歸類為溫柔仁慈的哪一類,但事實恰恰相反,公孫瓚和仁慈絕對掛不上邊,甚至在整個漢末歷史中,公孫瓚更像是一個反面人物,甚至跟董卓、袁術有一拼。今天小編就來將一將公孫瓚這各人,看看他在亂世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劉備的同窗公孫瓚

在劉備的傳記中,公孫瓚和劉備是同學關係,同樣師從於盧植,從後來的情況來看,兩人的關係還不錯。公孫瓚出身貴族,但地位其實和袁紹差不太多,屬於妾室所生,所以一開始公孫瓚的地位並不是很高。另外,公孫這個姓氏在北方以及遼東是一個大姓,起碼在漢末時期是這個樣子的,除了公孫瓚以外,還有遼東的公孫度、公孫康等人。

公孫瓚在三國時期的真實面目,不光劫掠百姓,還殺害漢帝候選人!

雖然只是一個小吏,但公孫瓚的還是靠著自己的勢力脫穎而出。因為貼近邊關,公孫瓚經常要領兵巡視,一日正巧和烏桓的騎兵裝了個正著,敵人相見分外眼紅,在人數不佔優勢的情況下,公孫瓚還是領兵和烏桓人混戰在了一起,雙方均損失慘重。但從這之後,公孫瓚好像找到了他存在的意義。

《三國志》——瓚乃自持矛,兩頭施刃,馳出刺胡,殺傷數十人,亦亡其從騎半,遂得免。

因為漢末時期的衰敗,邊境一帶的羌胡開始藉機不斷作亂,遼東的烏桓人在這裡算是鬧的最兇的,身為邊吏的公孫瓚自然就將打擊烏桓人作為了主要工作。在當時烏桓騎兵的戰鬥力可是頂尖的,但面對公孫瓚時,之前的優勢瞬間蕩然無存。不得不得不承認,公孫瓚是一個將才,在與烏桓的對戰中,公孫瓚常常帶領衛隊身先士卒,因為都騎著白馬,所以給敵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種印象逐漸演變成了對白馬的恐懼。公孫瓚得知後,乾脆大量逐漸騎白馬的騎兵,並繼續使用之前的稱號“白馬義從”。

公孫瓚在三國時期的真實面目,不光劫掠百姓,還殺害漢帝候選人!

張純、張舉反叛,同時還聯合了烏桓首領丘力居,而他們的對手就是公孫瓚。兩軍在正面交戰中,公孫瓚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張純拋妻棄子逃到了塞外,緊咬著他不放的公孫瓚不幸遭遇了丘力居的圍攻,因此才暫時性的放過了張純。事後公孫瓚因討賊有功,被封為騎都尉。

《後漢書》——瓚深入無繼,反為丘力居等所圍於遼西管子城,二百餘日,糧盡食馬,馬盡煮弩楯,力戰不敵,乃與士卒辭訣,各分散還。

公孫瓚在三國時期的真實面目,不光劫掠百姓,還殺害漢帝候選人!

雖然算是打贏了,但敵人的勢力並沒有被完全的根除掉,丘力居聯合烏桓各部經常劫掠北方邊境,導致公孫瓚力不能敵。朝廷為此派出了劉虞前往北方應對,劉虞是漢室宗親,因黃巾之亂的時候功,被封為“宗正”(管理皇室宗族)。劉虞在北方威望頗高,和公孫瓚相比其實也是佔盡了優勢。

到達幽州之後,劉虞採取了一系列的懷柔政策,用威逼利誘的方式成功讓張純命喪黃泉,同時在處理百姓民生方面,劉虞做的也十分優秀。這期間公孫瓚成了劉虞的下屬,這種地位上的變化,再加上表現的差距,讓公孫瓚很不爽,而因為公孫瓚時常劫掠百姓,劉虞看公孫瓚也不是很爽,曾經好幾次想找他說道說道,但都沒有成功。

《後漢書》——瓚但務會徒眾以自強大,而縱任部曲,頗侵擾百姓,而虞為政仁愛,念利民物,由是與瓚漸不相平。

公孫瓚在三國時期的真實面目,不光劫掠百姓,還殺害漢帝候選人!

在講道理行不通後,劉虞打算親手除掉公孫瓚這個禍害。當時公孫瓚的的主力部隊全在外圍,面對劉虞的大軍幾乎沒有什麼勝率,所以只能採取堅守的方式來等待機會。而公孫瓚的機會很快就出現了,劉虞本身愛民如子,因此他手下的軍隊也是一支文明之師,騷擾百姓的事是絕對不會做的,所以在佔盡了優勢的情況下,劉虞也沒有拿下公孫瓚。

因為這樣,公孫瓚得到了喘息的機會,藉助一把大火,成功的擊潰了劉虞的部隊,後來又成功的活捉了劉虞。趁著漢庭混亂不堪,公孫瓚隨便給劉虞扣了一頂帽子,並將其斬首示眾,這一切全都是當著朝廷使者的面所幹。劉虞死後,公孫瓚成為了北方最強大的勢力,同時期的袁紹根本不是公孫瓚的對手。

公孫瓚在三國時期的真實面目,不光劫掠百姓,還殺害漢帝候選人!

曹操早期的敵人是袁紹,並且這個敵人沒少讓曹操頭疼,再加上演義的刻畫,袁紹給人留下的印象就是北方最強大的諸侯。但在袁紹挑大樑之前他也有一個強大的敵人,而這個敵人就是公孫瓚,並且一度被且打壓。

《後漢書》——公孫瓚大破黃巾,還屯涅盤河,威震河北,冀州諸城無不望風響應。紹乃自擊之。

公孫瓚在三國時期的真實面目,不光劫掠百姓,還殺害漢帝候選人!

公孫瓚和袁紹的矛盾由來已久,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因為他倆離得近,開戰的理由隨便找,另外袁紹曾經想立劉虞為帝,但劉虞卻直接讓公孫瓚給殺了。期初戰事一直利於公孫瓚,但因為其一系列的所作所為,導致眾叛親離,被袁紹部將麴義連連擊敗之後,公孫瓚開始了堅守的戰術,但這一次公孫瓚沒有再等到機會,兵敗之後,公孫瓚引火自焚。結語

趙雲曾經是公孫瓚的手下,劉備一樣也是,但他們都以各式各樣的理由離他遠去。這其中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公孫瓚也是屢屢無為之輩,反而是過於殘暴的行事風格,讓劉備等人看出了他早晚敗亡的跡象。

參考文獻《三國志》、《後漢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