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臨終前,為何大力舉薦曹參接替丞相之位,而不是陳平!

簡單來說,蕭何需要的是一位追隨者,能夠將自己的規則堅定地執行下去,而不是一位計策甚多的“顧問”。

蕭何臨終前,為何大力舉薦曹參接替丞相之位,而不是陳平!

劉邦去世後,漢惠帝繼位。蕭何作為功勳,繼續擔任丞相。沒過兩年,蕭何也行將就木,劉盈親自登門探望,並徵詢他誰適合繼任丞相。在場的人誰也沒想到,他推薦了曹參。

曹參聽說蕭何去世後,居然能事先預料,相位非他莫屬,並開始準備赴任了。果然沒幾天,朝廷就派人過來宣佈任命狀。

蕭何臨終前,為何大力舉薦曹參接替丞相之位,而不是陳平!

一、曹參有足夠的資歷,而陳平是半路來投

蕭何與曹參是舊相識,兩人關係一直良好。早年在沛縣,他們與泗水亭長就是“狐朋狗友”。後來,劉邦起兵,蕭何與曹參一同輔佐,一文一武,一個坐鎮後方一個前線打拼,各盡其職,為大漢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

在功臣排行時,蕭何與曹參為了第一曾暗中較勁,產生過一些誤會。當時許多功臣都推舉曹參為功臣第一,還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蕭何臨終前,為何大力舉薦曹參接替丞相之位,而不是陳平!

自從沛縣起兵,無論是對抗秦兵、楚軍還是後來隨韓信開拓北方戰場,平定魏、趙、燕、齊,曹參總是一馬當先,“身披七十創”,立下很大戰功。曹參的戰績,司馬遷有過詳細記錄:

“凡下二國,縣一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將軍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馬、侯、御史各一人——《史記·曹相國世家》”

這份成績單,除了韓信、英布等獨擋一面的異姓王將領外,樊噲、周勃等人都比不上,陳平就更難望其項背了。

大汗王朝建立後,曹參有參與平定異姓王的戰爭,立下新功。

蕭何臨終前,為何大力舉薦曹參接替丞相之位,而不是陳平!

陳平早年是追隨項羽,後來得不到重用才投奔劉邦。到了大漢陣營,陳平的作用主要是出謀劃策,更像是一個顧問。他曾獻計劉邦,離間西楚君臣;詐遊雲夢,智擒韓信;解劉邦的白登之圍。功勞不小,但比起曹參,陳平還隔著一個樊噲。

當時,許多大漢功勳還在世,就兩人的資歷相比較,曹參確實比陳平威望高,當丞相要更加合適。

二、曹參有足夠工作能力

劉邦有個兒子叫劉肥,是當年與一個姓曹的女子合作的私生子。劉肥能力平平,卻被劉邦任命為齊王。劉邦將最大的諸侯國交給劉肥,也是無奈之舉,僅僅是因為他的年齡稍長。因此,劉邦擔心劉肥治理不好齊國,為他物色一位得力干將就非常必要。

蕭何臨終前,為何大力舉薦曹參接替丞相之位,而不是陳平!

經過斟酌,劉邦選定了曹參。曹參上任後,邀請齊國的“長老諸生”,共商治國之道,最後,曹參確定以黃老學說為治國理念,休養生息,輕徭薄賦。齊國很快就發展成強國,曹參也完成由將軍到文臣的轉換,“相齊九年,齊國安集,大稱賢相”。

漢朝的封國,就如同一個小朝廷,能做好齊國的國相,就有能力治理好大漢江山。尤其是曹參的無為而治,與大漢朝廷的國策不謀而合。反觀陳平,鬼點子不少,做人也喜歡左右逢源,當個顧問還行,治國理政並非最佳人選。

蕭何臨終前,為何大力舉薦曹參接替丞相之位,而不是陳平!

丞相是帝國的百官之首,位高權重,要輔佐皇帝治國理政。蕭何公忠體國,從長遠著眼,從大局出發,舉薦曹參是為國舉賢。曹參也對得起蕭何的舉薦,沿著蕭何的路線繼續發展,還留下一段“蕭規曹隨”的佳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