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崇禎最後沒有除掉魏忠賢,並信任重用,清軍還能取得勝利嗎?

在我們的印象中,魏忠賢就是一個十惡不赦,諂媚逢迎,艱險陰狠的小人形象,這都是因為近些年許多電視劇對於魏忠賢這個人物單一的刻畫造成的。魏忠賢確實有這樣一面,但是魏忠賢也有另外的一面,這一些的性格因為劇情需要都沒有被影視劇所呈現出來。所以要判斷魏忠賢究竟是個好人還是壞人,判斷依據還是要更全面一些的好。

如果崇禎最後沒有除掉魏忠賢,並信任重用,清軍還能取得勝利嗎?

魏忠賢可以得到朱由校的重用,無非是因為朱由校還是太孫時,魏忠賢就一直跟隨在朱由校身邊。朱由校當皇帝后,自然會優先重用魏忠賢等人,因為在朱由校心目中,這些人才是他的嫡系,才是他最可以依賴的人。當然了,朱由校身邊的這種嫡系,肯定不只一個魏忠賢。所以魏忠賢能成為朱由校的頭號親信,自然是因為朱由校認為,魏忠賢的忠心、能力、魄力,遠遠超過其它人。事實上,魏忠賢的“忠賢”這個名字,就是朱由校賜給的。換而言之,朱由校認為他又忠又賢,故賜名“忠賢”。

如果崇禎最後沒有除掉魏忠賢,並信任重用,清軍還能取得勝利嗎?

只是這種說法,顯然不夠奪取眼球,更有美化魏忠賢的嫌疑,所以人們通常更願意相信另一種說法,那就是魏忠賢是依靠裙帶關係上位的。

據說,天啟皇帝和自己奶媽的關係不清不白;而魏忠賢與天啟皇帝的奶媽關係不清不白。所以魏忠賢得到了天啟皇帝的重用。

如果崇禎最後沒有除掉魏忠賢,並信任重用,清軍還能取得勝利嗎?

這種說法,其實很扯淡,因為客氏不是普通宮女,她是皇帝的奶媽。客氏有老公、有兒子。說得簡單點,普通宮女因為無法接觸到正常男人,所以才會和太監會有比較曖昧的關係。客氏家是有老公的女人,怎麼可能找太監當情人呢?更主要的是,按這種扯淡的說法,客氏不但有老公,還有皇帝那種小鮮肉當情人,怎麼還會找個老太監當情人呢!皇帝敬崇自己的奶媽,在歷史上就不是什麼新鮮事。

如果崇禎最後沒有除掉魏忠賢,並信任重用,清軍還能取得勝利嗎?

甚至都不用說太遠的事,只說明朝,也不是孤立的。因為明成祖、明仁宗都曾尊崇過自己的奶媽。從層意義上,天啟皇帝尊崇客氏,只是基於一種最正常的情感需要。換而言之,朱由校的母親死得比較早,把這份對母親的愛,寄託在了關愛自己的奶媽身上。只是這種說法不夠火暴,所以就漸漸演變成了一個少年和中年婦女的不倫戀情。

如果崇禎最後沒有除掉魏忠賢,並信任重用,清軍還能取得勝利嗎?

魏忠賢掌權時,明朝政府抵禦遼東後金的入侵還是比較給力的,可以說一掃萬曆末年遼東戰場的頹勢,大有光復遼東之勢。前期能夠認識到遼東與京師唇齒相依的關係,否定龜縮山海關的決議,積極支援孫承宗的推進戰略;後期任由袁崇煥督師遼東,不敢說他多器重袁崇煥,但從來往信件看,袁與魏的關係至少是和諧的,袁最牛掰的幾次戰功全在魏掌權時誕生。當時明軍的情況是:關寧鐵騎不用裁員,軍餉仍可足量正常發。皮島軍隊不用精簡,收入來源也是穩定的。

如果崇禎最後沒有除掉魏忠賢,並信任重用,清軍還能取得勝利嗎?

寄居海島的毛文龍進行黑市貿易、搶掠朝鮮邊民商旅,本著中庸之道,基本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毛文龍也算幹吏,積極進取,開拓了旅順-義州一線的東江軍鎮,不斷騷擾後金盛京以東的城池;授毛文龍“欽差平遼便宜行事總兵官徵虜前將軍左軍都督”和尚方寶劍,人心籠絡絕對到位,搞得毛文龍熱血沸騰,誓死鞏衛皮島、朝鮮本土。盛京的西面,從寧遠至錦州,本來荒涼破敗了十年的城池一座座重新修葺一新、再次拔地而起;明軍的火銃、戰車、地雷、炸彈配備齊全;紅衣大炮這種奢侈品也都搬上了寧遠、錦州的城頭。

如果崇禎最後沒有除掉魏忠賢,並信任重用,清軍還能取得勝利嗎?

魏當九千歲的幾年幾乎與關外捷報頻傳的時間同步,寧遠大捷大炮轟傷努爾哈赤(回盛京後不久死去)。寧錦大捷明軍多次重創皇太極。丁卯之役,毛文龍在朝鮮拼盡血本擊退阿敏數萬八旗軍,阻止了阿敏當朝鮮王的夢想。皇太極東奔西突累到吐血沒撈著什麼好處,只能龜縮在盛京。

如果崇禎最後沒有除掉魏忠賢,並信任重用,清軍還能取得勝利嗎?

關外的戰爭形勢一片大好的背後其實還是錢在起作用,魏最大的能力之一是收稅。明末,天下金銀、盡聚三吳,魏忠賢針對工商業、對外貿易發達的江南地區,從新設立了萬曆末年被東林黨廢除的工商稅、海稅;但他沒有給農民加賦,出身社會底層的魏忠賢在河南遭災時,還能免除賦稅,從內庫撥款賑災;

如果崇禎最後沒有除掉魏忠賢,並信任重用,清軍還能取得勝利嗎?

崇禎上臺後,與魏比疑心重也就算了,關鍵收不到稅還超級愛清廉,超級恨貪腐~滿朝東林士官大多富的流油,科舉的排名都是比銀子多少的,此時一個棉襖爛洞、衣服打補丁的皇帝空降下來,突然要搞一場無人配合的反貪運動,滿朝官員從剛開始的不寒而慄變成後期的笑而不語,一個個都成了超級影帝,下面的百官冬天炭敬、夏天冰敬、各種紅白喜事都是搜刮漫天,可偏偏在上面皇帝跟前超級愛裝清廉。“您不是愛清廉恨貪腐嗎?我被逼只能裝啊,適者生存嘛!”什麼?你要錢?我可一個子兒都沒有,微臣可是“清官”啊!朱由檢像個孤獨的觀眾一樣,深深蒙在東林黨上演活劇的一面爛鼓裡。更別提東林黨的大本營-江南的稅收了!

如果崇禎最後沒有除掉魏忠賢,並信任重用,清軍還能取得勝利嗎?

魏死後,遼東的形勢再次退化到了萬曆末年的水平並持續惡化,財政困難的同時,崇禎皇帝疑心重,且在議和主站的意見中間搖擺不定,先是拋棄孫承宗,然後將袁崇煥凌遲。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沒了給力的將軍,下屬官兵們只能乾瞪眼,遼東的關寧防線由強轉弱、節節敗退的局面再難挽回。

如果崇禎最後沒有除掉魏忠賢,並信任重用,清軍還能取得勝利嗎?

京師淪陷後,滑稽而意想不到的一幕上演了:在京的東林黨一眾人本來翹首期盼著伺候新皇帝,結果卻幾乎統統被李自成、劉宗敏抄家、拷掠、暴屍於街頭;少則幾萬兩、多則幾十萬兩的銀子從各大臣的家中抄出。後人感嘆:滿朝的官員玩過頭了,全是悲劇與慘劇啊,大明帝國終究還是成了茶几!

如果崇禎最後沒有除掉魏忠賢,並信任重用,清軍還能取得勝利嗎?

總的來說,明帝國的衰亡,並不是某個皇帝造成的,也不是某個太監造成的;當然了,我也無意說,這就是東林黨造成的。

一個帝國隨著年代的積累,人口自然會達到農業生產力的峰值;各種社會矛盾自然會激化;既得利益集團必然會不斷擴張。到了這種地步,其實多少是有些無力迴天的。

如果崇禎最後沒有除掉魏忠賢,並信任重用,清軍還能取得勝利嗎?

這就好像一個九十多歲的老人(明帝國立國近三百年),如果保養的好一些地,自然還可以多維持一會在魏忠賢上位前,大明帝帝國內憂外患就一日重似一日,貪汙腐敗就半公開化的存在著;在魏忠賢上位後,自然也是如此。在魏忠賢死後,其實也是如此的。關鍵是,不論誰執政,好像也看不到好轉的跡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