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正史中七位勇士:關羽第三太史慈第四,呂布馬超為何難入選?

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勇士;刺萬乘之君,若刺匹夫,雖千萬人,吾往矣,這也是勇士。水滸傳中李逵殺弱者如砍瓜切菜,見強者就磕頭作揖,那不是勇士,他只能算混混。

水滸傳是演義小說,雖然正史中確有宋江三十六盜,但是他們只折騰一兩年就被剿滅了,李逵是暴戾還是懦弱,在正史中已經找不到記載。咱們今天要聊的話題,是三國正史中的七位無畏勇士:關羽也許能排第三,太史慈也許能排第四,呂布馬超都難以入選——儘管寫網文的都喜歡說“三國勇士前有呂布後有馬超”。

三國正史中七位勇士:關羽第三太史慈第四,呂布馬超為何難入選?

?無論是《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都沒有“前呂布後馬超”的說法,這可能又是跟“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一樣,是某位大咖的發明——以抄襲洗稿為生的大咖們來說歷史故事,那是要多不靠譜有多不靠譜的。

閒話少敘,言歸正傳,咱們還是先來看看在三國正史中七勇士中為何沒有呂布馬超。這裡首先要強調一句:本文說的三國正史,是以《三國志》及其注引為主,演義小說虛構的情節,不在討論範圍之內。

馬超確實很強悍,但他一生還真沒打過什麼勝仗,而且也不是西涼馬騰軍中第一高手,就更別提什麼三國後期第一勇士了。

三國正史中七位勇士:關羽第三太史慈第四,呂布馬超為何難入選?

《三國志·卷十八》的記載,西涼馬騰軍中的第一高手是龐德龐令明:

“每戰,常陷陣卻敵,勇冠騰軍。太祖(曹操)定漢中,德隨眾降。太祖素聞其驍勇,拜立義將軍,封關門亭侯,邑三百戶。”

馬超勇悍不如龐德,而且也不如許褚,他見了許褚,就像黑旋風李逵見了眉面目焦挺。許褚一瞪眼就嚇得馬超不敢出手刺殺曹操,在《三國志·卷十八》中有記載,而且那場仗實際是馬超輸了許褚贏了:

“褚瞋目盼之。超不敢動,乃各罷。後數日會戰,大破超等,褚身斬首級,遷武衛中郎將。”

正史中馬超在投降劉備後只幹了兩件事:一件是跟張飛吳蘭於建安二十二年一起進攻下辨,結果在建安二十三年被曹洪擊退(事見《三國志·卷一》);另一件是向劉備告發彭羕有謀反之心,導致彭羕被斬殺。

三國正史中七位勇士:關羽第三太史慈第四,呂布馬超為何難入選?

馬超舉報彭羕,實際也是一種怯懦的表現,《三國志·卷四十》寫得很明白:

“超羈旅歸國,常懷危懼,聞羕言大驚,默然不答。羕退,具表羕辭,於是收羕付有司。”

馬超坑死親爹在三國正史中有記載,但是呂布有沒有拜丁原和董卓為義父,這個還真沒有明確證據,所以“方天畫戟專捅義父”之說也不靠譜,而且呂布用的好像也不是方天畫戟。《三國志·卷七》裴松之注引王粲所著《漢末英雄記》記錄了呂布跟郭汜郭阿多的在長安城下的一次單挑(王粲當時也在長安城內):

“汜、布乃獨共對戰,布以矛刺中汜,汜後騎遂前救汜,汜、布遂各兩罷。”

開頭咱們說過,真的勇士要敢於衝向敵人的千軍萬馬,但是呂布別說面對千軍萬馬,即使對方只有三十個人,他也腳底抹油開溜——這件事也是記載於《漢末英雄記》之中:袁紹派了三十個小兵,以送行為名去捕殺前來投靠但囂張得惹惱袁軍諸將的呂布,結果呂布半夜跑掉了。

三國正史中七位勇士:關羽第三太史慈第四,呂布馬超為何難入選?

呂布馬超雖然勇悍,但是他們打順風仗可以,真正面臨危險的時候,他們是不肯拼命的,所以後來白門樓呂布叩首乞命,馬超也無奈投降了劉備——與張飛的葭萌關大戰是虛構的,真實的情況是馬超“

進退狼狽,乃奔漢中依張魯。魯不足與計事,內懷於邑,聞先主圍劉璋於成都,密書請降。

《三國志·卷三十六》”

呂布馬超被排除在三國七勇士行列之外,還有哪些人能夠入選呢?這時候我們可以回過頭來看看馬超原先的部將龐德了,此人是可以排在三國七勇士中佔有一席之地的:龐德不但比馬超勇猛,而且連關羽都不懼:

“親與羽交戰,射羽中額。時德常乘白馬,羽軍謂之白馬將軍,皆憚之。”

龐德戰敗被擒,在關羽面前立而不跪寧死不屈,僅憑這一點,就足以令人欽佩,連曹操也曾大發感慨。

三國正史中七位勇士:關羽第三太史慈第四,呂布馬超為何難入選?

真正的勇士不在於打了多少順風仗,而是在危急關頭能否不屈不撓,在這一點上,龐德做得不錯,也表現出了視死如歸的勇氣。

除了龐德之外,曹營的許褚典韋也都算真的勇士,按照《三國志》的排序方式,典韋排在龐德前面,許褚排在典韋前面。

許褚嚇退馬超,咱們前面已經說過了,所以要把馬超列為三國七勇士之一,許褚肯定會嗤笑,馬超也無顏與之並列。

典韋很倒黴,這位不怕呂布的勇士,為了曹操的風流債而丟了性命,雖然死得比較憋屈,但還是表現出了勇士本色:

“韋被數十創,短兵接戰,賊前搏之。韋雙挾兩賊擊殺之,餘賊不敢前。韋復前突賊,殺數人,創重發,瞋目大罵而死。”

三國正史中七位勇士:關羽第三太史慈第四,呂布馬超為何難入選?

三國七勇士,曹營已經佔了三個,如果不給東吳一個名額,那就跟《三國演義》一樣了:尊劉貶曹,東吳打醬油。

東吳也有勇士,否則也就不會成為三國中最後滅亡的一個(魏滅蜀,晉篡滅魏)了,在三國正史中,敢於一個人單挑一大群對手而且沒打輸的東吳勇士,當然是東萊太史慈:

“獨與一騎卒遇策。策從騎十三,皆韓當、宋謙、黃蓋輩也。慈便前鬥,正與策對。策刺慈馬,而攬得慈項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

江東小霸王孫策就夠厲害的了,他手下的韓當黃蓋也非泛泛之輩,正史中是太史慈帶著一個小兵單挑東吳十四位高手——韓當黃蓋並沒有像演義小說所描寫的那樣袖手旁觀,如果他們不上前群毆,孫策回去後肯定要收拾他們。

三國正史中七位勇士:關羽第三太史慈第四,呂布馬超為何難入選?

這樣看來,在三國七勇士之中,太史慈是有資格位列第四甚至更靠前的:三國正史中單挑一代梟雄一方霸主及其手下一幫馬仔的,還真就只有猿臂善射的東萊太史慈。

曹魏東吳說完了,剩下三個名額應該留給蜀漢(季漢)了。

蜀漢五虎上將之說在正史中自然是沒有的,但《三國志·卷三十六》把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合為一傳,說明趙雲確實有資格跟其他四位並駕齊驅。

這時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三國正史中關羽是五將之首,張飛雄壯威猛亞於關羽,要是評選蜀漢乃至三國第一勇士,是不是應該把榜首位置留給萬馬軍中斬顏良的關羽關雲長?

三國正史中七位勇士:關羽第三太史慈第四,呂布馬超為何難入選?

但是看三國正史,我們就會發現他只能位列第三,因為在建安五年,他戰敗後投降了曹操,這一點他就比一直對劉備忠貞不渝的張飛趙雲差了很多。

為了保護甘夫人糜夫人才約三事後降曹,斬顏良誅文丑後過五關斬六將,在正史中是沒有的,而且也不可能發生,這一點讀者諸君只要看看“關羽過五關路線圖”就知道了。事實上在關羽被俘投降之前,曹軍就已經抓到了劉備的夫人和至少一個沒留下姓名的兒子,而那個兒子肯定不是劉禪,劉禪是在荊州出生的:“(曹操)

東擊備,破之,備走奔紹,獲其妻子。備將關羽屯下邳,復進攻之,羽降。

《三國志·卷一》”

三國正史中七位勇士:關羽第三太史慈第四,呂布馬超為何難入選?

在古代妻子是個合成詞,指的是夫人和兒子,侍妾和女兒不在其內,如果抓了劉備的女兒,是另一種記載方式,比如《三國志·卷七》是這樣描述虎豹騎統領曹純的:

“從徵荊州,追劉備於長坂,獲其二女輜重,收其散卒。”

關羽是三國頂級勇士,這一點毋庸置疑,但要說他比張飛趙雲勇敢,可能很多人會表示異議:張飛趙雲才是“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士,而且他們最後還真把敵人的千軍萬馬嚇退了,這種勇氣和霸氣,好像比關羽還略勝一籌。

張飛當陽橋上一聲吼,這在正史和演義小說中都有記載和描寫,讀者諸君耳熟能詳不用筆者廢話,咱們要說的是趙雲趙子龍:諸葛亮空城計嚇退司馬懿純屬虛構,趙雲空營計嚇退曹操才是真事兒,《三國志·卷三十六》裴松之注引《雲別傳》中的記載,好像比演義小說還精彩。

三國正史中七位勇士:關羽第三太史慈第四,呂布馬超為何難入選?

為了營救被圍困的黃忠,趙雲只帶了十幾個騎兵就敢迎戰曹軍大隊人馬而且還打贏了:

“值曹公揚兵大出,云為公前鋒所擊,方戰,其大眾至,遂前突其陳,且鬥且卻,公軍敗,已複合,雲陷敵,還趣圍。”

主力部隊居然被趙雲帶著十幾個騎兵擊敗,曹操感到很沒面子,就親自出馬進攻趙雲軍營,結果後來發生的事情讀者諸君都知道了,偃旗息鼓這個成語,就是那一戰之後流傳下來的。偃旗息鼓的趙雲不但震懾了曹操,而且還真的把曹操打敗了:

“公

(曹操)

軍疑雲有伏兵,引去。雲擂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後射公軍,公軍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

這時候問題就出來了,按照三國正史記載,比呂布馬超還有資格稱為勇士的七位三國名將應該如何排序?如果關羽只能排第三,那麼位居榜首的應該是張飛還是趙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