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和諸葛亮是一個層次的麼?

之所以有這樣的印象,恐怕是因為這句“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將魏蜀兩國的頂級謀士放到了一個層面去相提並論,那麼兩人是否可以匹敵?

(一)說法來源

郭嘉和諸葛亮是一個層次的麼?

將郭嘉和諸葛亮相提並論,正史中不曾有過,大部分還是小說家之言,至於為什麼會把這兩人聯絡起來,也算是歷史上一件極為巧合的事情。在公元207年,三國曆史上發生了兩件大事!一是郭嘉由於水土不服、加之過度操勞,倒在了平定遼東的行軍路上;二是劉備三顧茅廬,終於請得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於是,三國圈子裡便慢慢傳出了這麼個說法:‘’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好像是在說諸葛亮技不如人,因此郭嘉死後才敢出山。

但很明顯的一點是,這種將歷史巧合編成段子的做法應該是來源於網路,沒有任何證據表明諸葛亮之才是落於郭嘉下風的。我們單從兩人初期提出的謀略來比較,就能一眼看出其高下,其中郭嘉提出的是“十勝十敗論”,而諸葛亮則是我們最為熟悉的“隆中對”。郭嘉的計策

(二)兩者高下

郭嘉和諸葛亮是一個層次的麼?

郭嘉提出“十勝十敗論”,是在曹操面對強敵袁紹擔驚受怕的時候,而郭嘉為了安慰曹操,給他加油打氣,便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一連舉出了十條曹操可以戰勝袁紹的理由,名之曰:‘’道勝、義勝、治勝、度勝、謀勝、德勝、仁勝、明勝、文勝、武勝‘’,這讓曹操彷彿吃了一顆定心丸,堅定了與之爭雄的決心。但實際上,這些論斷,當時的頂級謀士幾乎也能夠想得出來,比如曹操手下的這位荀彧,他提出了一個簡化版叫做“四勝論”,那劉邦和項羽的例子作比較,提出了“度、謀、武、德”這四個方面的關鍵要素,然後提出了先取呂布的計策。 可見,這份謀略算不上如何的遠見卓識,至少不具備獨一無二的特性。

郭嘉和諸葛亮是一個層次的麼?

再看諸葛亮的“隆中對”,如果說國家的“十勝十敗論”是戰役層面的計謀,那麼諸葛亮提出的“隆中對”便是對天下形勢的判斷和把握,是國家戰略層面的,兩者之間幾乎沒有什麼可比性。隆中對給劉備規劃的戰略方向是,先奪荊州,再奪益州,然後從這兩個方向進攻魏國以奪取天下。 而在當時的環境下,還真是沒有幾個人能夠看到這一點,至少劉備集團當中沒有一個人能做到這樣的戰略佈局與獨到眼光。正是因為有了諸葛亮的這個戰略規劃,劉備才豁然開朗,他從此再蟄伏下去才不至於悲觀失望。

最後,從二者之外的角度去看,諸葛亮在作者筆下是“智近於妖”的人物,其計謀策略大到國家層面、小到一場戰役,幾乎都能算無遺策。此外,就軍事方面而言,諸葛亮可不是郭嘉那種深居中軍帳的謀士,他是可以身先士卒帶兵打仗的存在,也因此進入武廟十哲之列。所以,二者是否在一個層面,明眼人一看便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