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駕崩後,呂后掌權為什麼沒殺開國功臣,其實他們是統一戰線。

秦朝之後,歷史上有三位最出名的女強人、女政治家。她們分別是呂后、武則天和慈禧太后,她們都有一些共同特點:把權利看的特別重要,掌權之前就已經開始參與政治,他們都是把皇帝兒子的權利奪走。她們都是譭譽參半,有功勞也有過錯。但是她們仨裡面最幸運的還是武則天,掌權最久的還是慈禧太后,那麼呂后這位女強人到底歷史功過如何?

劉邦駕崩後,呂后掌權為什麼沒殺開國功臣,其實他們是統一戰線。

可以說呂后是劉邦的政治搭檔,很多事情劉邦不好出面的都是呂后在做,所以捱罵的自然也是呂后。呂后開始的時候也是賢妻良母,十幾歲的妙齡少女硬是被土豪父親嫁給四十幾歲,整天遊手好閒不務正業的劉邦。要說呂后心甘情願那肯定沒人相信,以她的美貌和家庭條件找一個如意郎君非常容易。但是她老爹呂太公很會相面,認為現在劉邦雖然四十多的老光棍一個,將來貴不可言,還信誓旦旦的說,自己絕對不會看錯人,呂后就這樣被父親嫁給劉邦了。

劉邦雖然撿來一個白富美的嬌妻,依舊我行我素不務正業,整天跟一幫子狐朋狗友鬼混,還別說,後來建立大漢帝國還真的靠了這幫“狐朋狗友”。此時的呂后就算心裡一百個不願意也沒辦法,她給劉邦生育了一雙兒女,就是後來的魯元公主和漢惠帝劉盈。呂后不僅要帶孩子,洗衣做飯,還在公公劉太公面前盡孝,可以說呂后那個時候當得起賢妻良母,方方面面都是個好女人,劉太公也對這個兒媳婦是非常滿意,倒是對兒子劉邦沒什麼好臉色。,沒少批評他,可劉邦心態倒好,愛咋說咋說,就是不聽。

劉邦駕崩後,呂后掌權為什麼沒殺開國功臣,其實他們是統一戰線。

有一次,一個過路的人口渴了,問呂后要碗水喝,呂后給他端水的時候,那人看到小劉盈在旁邊,就說將來這孩子貴不可言,呂后也來了興趣就問女兒,又問了自己命運如何。那人說你們一家人將來都是大富貴的命,你是因為兒子富貴,你們三個都是因為你丈夫才富貴的。呂后還想問什麼,那人不再做聲,呂后知道這是個高人,不願意透露太多。此時的呂后估計只是高興了一下而已,因為想到劉邦現在這幅德行,還怎麼個富貴法,所以也沒怎麼去想這事,該幹嘛幹嘛。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拉開了潘多拉的盒子,一發不可收拾,起義隊伍蔓延全國。劉邦本來奉命送囚徒去驪山修秦始皇陵寢,路上耽擱了時間,當時的秦法是要殺頭的,路上囚徒們邊走邊跑,劉邦看到這樣的情況也沒辦法,照這樣走下去都玩完,想到一個辦法,就是製造輿論,那個時候是人們都很信鬼神。他先打感情牌,把他們繩索解開問他們誰想走就走,結果除了少部分人走了,大部分還是願意跟他混,留下來的人基本都是精銳。然後導演了斬白蛇的戲法,估計他身邊有人出謀劃策,結果他們跑到芒碭山蟄伏,伺機而動。

劉邦駕崩後,呂后掌權為什麼沒殺開國功臣,其實他們是統一戰線。

後來打聽到了陳勝吳廣起義搞得轟轟烈烈,失敗後項梁項羽叔侄又拉起了大部隊,準備響應他們。劉邦手下已經拉起了一支人馬,回到沛縣,以前的同僚蕭何曹參他們跟劉邦裡應外合,殺死縣令。大家都尊劉邦為主,號稱“沛公”,就這樣正式造反。

項羽叔侄尊楚懷王后人熊心為王,還是叫懷王,以達到名正言順的口號。當初懷王約定誰先攻下咸陽誰就是關中王,項羽和劉邦都很有鬥志,都想爭第一。馬不停蹄一路過關斬將,項羽開始有主將宋義節制,後來把他殺了,勇猛無敵,跟秦軍幾戰幾勝,最後破釜沉舟徹底打垮章邯的主力。但是劉邦先進的咸陽城,而且用“約法三章”來收買人心。項羽當然不服,他拼了命在收拾秦軍,累的半死結果被劉邦撿了便宜。此時的劉邦實力遠不如項羽,只得服軟,項羽自稱霸王建立大楚政權,稱為西楚霸王,給劉邦巴蜀之地,封個漢中王,劉邦是一萬個不願意,當時巴蜀哪裡能跟關中比,差太遠了,但是沒辦法,人家拳頭硬。

劉邦駕崩後,呂后掌權為什麼沒殺開國功臣,其實他們是統一戰線。

劉邦被封漢中王之後就算想打回去也不夠實力,後來蕭何他們給劉邦出主意,讓韓信統兵做大將軍,想要奪天下就必須用韓信。劉邦停了蕭何的建議,韓信不愧是“兵仙”,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先出關,最後跟楚霸王搞了四年拉鋸戰,最終奪得勝利。估計戰略大師張良給劉邦在早期就出過戰略規劃,不然後來劉邦怎麼會說“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這樣的話。

楚漢爭霸期間呂后在幹什麼呢?她開始還是扮演一個賢妻良母的角色,後來項羽打到劉邦老家,把呂后和劉太公一起給俘虜了。其實劉邦跟項羽爭霸的時候沒那麼順利,幾次打的血本無歸,老婆父親被俘虜,劉太公還差點被項羽給煮了,為了逃命孩子幾次被他踢下車,幸虧夏侯嬰捨命救了兩個孩子。打的劉邦幾次大本營都被項羽給端了,不過最後用了韓信的“十面埋伏”之計,逼得項羽烏江自刎,獲得勝利。

劉邦駕崩後,呂后掌權為什麼沒殺開國功臣,其實他們是統一戰線。

天下是劉邦的了,但是地盤不全部是他的,因為當初迫於形勢,封了七個異姓諸侯王,漢初七大異姓王為:齊王韓信(後改封楚王)、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趙王張耳、燕王臧荼(後燕王盧綰)、長沙王吳芮、韓王信,這七位的地盤佔了大部分。實力最為雄厚的當屬韓信,彭越,英布三位。這七位異姓王讓劉邦寢食難安,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韓王信最後投降匈奴,張耳去世的早兒子張熬襲爵,張熬還是呂后女婿魯元公主的丈夫,被劉邦找藉口給奪了王爵降為列侯。英布反叛失敗後被殺。藏茶反叛失敗後被俘虜了,後來劉邦立了自己的發小盧綰為燕王,最後也沒有好下場,投降匈奴了。長沙王吳丙實力最弱沒有什麼威脅,他自己也比較聰明,所以善終,子孫還是長沙王,一直到漢武帝的時候。

以上五位異姓王除吳丙外是劉邦御駕親征解決的,彭越和韓信是最慘的,他根本就沒謀反,他自己也來京跟劉邦謝罪,還是被呂后剁成肉泥分給其他諸侯吃,還被夷三族。韓信也是死於呂后之手,夷三族。當年劉邦跟韓信約定,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三不殺。結果呂后讓蕭何把韓信騙來,在長樂宮鐘樓把韓信用袋子裝著吊在空中,這叫不見天地,用竹片活活捅死,這叫見鐵不殺。殺人的手段令人髮指。

劉邦駕崩後,呂后掌權為什麼沒殺開國功臣,其實他們是統一戰線。

呂后讓人飽受詬病的地方除了殘忍的殺死彭越和韓信外,當屬對戚夫人的迫害了。自從戚夫人進宮後就被劉邦獨寵,本來這也沒什麼,畢竟呂后和劉邦夫妻多年,感情早已淡漠了,劉邦貴為天子,多幾個女人這也不是呂后能管得了,但戚夫人除了劉邦的寵幸外,在朝中沒有任何根基敢跟呂后叫板,這就是自尋死路。跟呂后叫板就算了,不改慫恿劉邦廢太子,立自己的兒子劉如意,這就觸動了呂后的逆鱗。

站在呂后的立場上來看,戚夫人是沒有任何優勢的,這樣做只能讓呂后對她深惡痛絕,後來劉邦一死呂后就迫不及待的折磨戚夫人,還被做成“人彘”,兒子劉如意也被害死,如果說殺諸侯王是政治需要,那麼迫害戚夫人這件事情完全沒必要這麼殘忍,連劉盈都說呂后這不是人乾的事,這也是呂后最大的汙點。

呂后壞的時候就是惡魔,對一直跟隨劉邦打天下的功臣倒是一個沒殺,本來呂后跟面首審食其商量過要殺掉所有功臣,後面被人勸住了。這個應該是想殺一部分功臣,不可能全部殺死,怎麼可能殺光,灌嬰在外領兵手上就十萬人馬,而且功臣殺了誰來管理國家。

劉邦駕崩後,呂后掌權為什麼沒殺開國功臣,其實他們是統一戰線。

還有就是呂后和功臣是統一戰線,他們是一個團體,他們一直站在呂后一邊的。當初劉邦提出廢太子,全體功臣一致反對,周昌更是當面頂撞劉邦,基本是死諫。張良幫劉盈找來劉邦最敬佩又得不到的商山四皓。劉邦根本廢不了太子,功臣們和呂后是穿一條褲子的,劉邦這樣做估計是敲打敲打呂后。

他們包括劉邦都清楚,呂后嫁給劉邦就沒享過一天福,天天跟著劉邦受苦受難,還擔驚受怕,被項羽抓去當人質,幸虧項羽仁義沒殺她。她的兩個哥哥也是為漢朝立下赫赫戰功,估計她家裡也沒少給劉邦資助,她家是富豪,劉邦打仗也需要錢,就算打仗經常輸也沒窮過,估計呂家出了金錢資助。

劉邦駕崩後,呂后掌權為什麼沒殺開國功臣,其實他們是統一戰線。

功臣們打天下都不要命,等天下天平了就是治天下了,管理天下等於玩政治了。呂后是女強人,是政治家,她知道怎麼拉攏功臣集團,他們本來就是一路人。功臣們給她面子,她給功臣們好出,大家相安無事。呂后只要殺一個功臣,那就等於得罪所有功臣集團,除非犯了大錯。劉邦帶出來的人跟韓信英布他們不一樣,他們是裂土封王,是半路出家,不像沛縣集團,全部都是跟著劉邦白手起家的,是依附皇權的。我們幫你打天下,你給我們發福利,要是過河拆橋,一定會出亂子。何況夏侯嬰和周昌對呂后一家是有恩的,一個救了呂后兒女的命,一個保住了太子位置,這是多大的恩情。

呂后最大的問題就是把權利看的太重,漢惠帝基本沒有任何權利,呂家因呂后發達的,也是因為呂后對整個呂家太好了而被清洗乾淨的。漢惠帝因為母親太強勢二十幾歲就鬱鬱寡歡而死,後來立漢惠帝的兩個兒子,一個被她自己殺了,一個被功臣集團給殺了,惠帝的其他兒子也被殺光了,導致漢惠帝這位嫡子絕嗣。這些呂后要負最大的責任,因為權利慾望太強,既害了自己的兒子,又害了呂氏全族。呂后不是省油的燈,功臣們更是不簡單。

劉邦駕崩後,呂后掌權為什麼沒殺開國功臣,其實他們是統一戰線。

呂后雖然對敵人殘忍,但是對功臣們還是很不錯,她的歷史功績還是值得點讚的,她信奉黃老學說,追求無為而治。國家在她手上蒸蒸日上,為“文景之治”打下堅實基礎,漢文帝和漢景帝父子都是信奉無為而治的治國理念,為將來漢武帝北伐匈奴攢足了銀子,這些都得益於呂后的治國政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