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藤野先生,永難忘懷!藤野:魯迅是誰?哦,那個中等生呀

魯迅肯定算是中國近代文學史上最負盛名的大佬之一了,他的文章有許多都選進了中小學生課本,其中就有一篇《藤野先生》,講到魯迅對於在日本仙台留學,學習醫學期間的老師藤野嚴九郎的深厚懷念:

‘’我總還時時記起他,在我所認為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

魯迅一生當中記憶深切的老師一共三位:年少時私塾的啟蒙老師壽鏡吾,留日時的解剖學老師藤野嚴九郎,還有為他傳授《說文》的章太炎。

魯迅:藤野先生,永難忘懷!藤野:魯迅是誰?哦,那個中等生呀

這位藤野先生究竟給過他怎樣的幫助呢?其實我們今日看來,也不過是老師關心學生的那些日常行動。藤野先生在課下細細查改了魯迅的講義,講義也就是我們現在的課堂筆記;為魯迅糾正解剖圖的細節錯誤;有時向魯迅問起中國的一些情況。

然而,我們都知道魯迅最後是棄醫從文了,轉折點便是在仙台。當時魯迅和眾同學看日俄戰爭的影片,被影片和麻木的觀眾深深刺激,自此決定要走強國民之精神的道路。

魯迅:藤野先生,永難忘懷!藤野:魯迅是誰?哦,那個中等生呀

不過魯迅離開時,‘’他的臉色彷彿有些悲哀‘’。臨走時藤野先生囑咐魯迅回國後寄張照片去,然而他們卻自此再也沒有聯絡。我們只知道,魯迅把藤野先生的照片、藤野先生修訂的三大本厚厚的講義視作‘’永久的紀念‘’。

魯迅:藤野先生,永難忘懷!藤野:魯迅是誰?哦,那個中等生呀

其實魯迅去世後,有人又找到藤野先生。

比起魯迅,藤野先生卻並不知道之後的種種,乃至別人多年以後才告知他曾有一個姓周的中國學生回到中國去,成為了一名“精神巨匠”。藤野先生回憶魯迅的文章,甚至作於魯迅去世之年,但其情誠懇真切,卻是有目共睹的。

據說當時,嚴九郎正襟而坐,把那張照片舉過頭頂,然後提筆寫了‘’謹憶周樹人君‘’。他很坦然地追憶起過去的事,並未因為魯迅後來的成就而蓄意誇大美化:周君(魯迅)當年並不是非常優秀的學生,大概也就是中等生;周君是一人來仙台,沒有同伴,想必很寂寞,但周君的認真和努力卻讓人看不出他寂寞;周君上課很認真地記筆記,但因為語言不通有些吃力,自己便幫他改正過來。

魯迅:藤野先生,永難忘懷!藤野:魯迅是誰?哦,那個中等生呀

雖然對於周君成為文學家自己感到有些驚訝,但在開始便確實感覺到,學醫似乎並非周君真正的志向。

對於師生間的感情,藤野先生自言:

‘’我雖然被周君尊為唯一的恩師,但我所做的只不過是給他添改了一些筆記。因此被周君尊為唯一的恩師,我自己也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而當時魯迅已經去世,他在讀過那篇魯迅追憶他的文章後,忍不住想:

‘’聽說周君直到逝世前都想知道我的訊息,如果我能早些和周君聯絡上的話,周君會該有多麼歡喜啊。‘’

同時他關心魯迅的身後事,關心周君家人如何,有沒有孩子,一個人如果在知曉你去世第一時間還惦念你的家人親眷是否安好,那麼無疑,這個人確實是關心你的人。

魯迅:藤野先生,永難忘懷!藤野:魯迅是誰?哦,那個中等生呀

魯迅在自述:

‘’他的對於我的熱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誨,小而言之,是為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新的醫學;大而言之,是為學術,就是希望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裡和心裡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並不為許多人所知道。‘’

而藤野先生追憶時,也提及自己早年學習漢文,很尊敬中國的先賢,乃至希望好好愛惜這個國家的人們。

在他寫作這篇文章時,是上世紀30年代,中日戰爭的早期,中國尚且積弱貧窮,國人於日人的心目中,在內宣的影響下,多半狡黠且無信;乃至他去世的1945年,中日戰爭仍未正式結束。藤野先生作為一個普普通通的教師,日本民眾,退休以後甚至住在偏僻的村落裡,在當時這些所思所言,必然僅僅是自己的肺腑之言。

魯迅:藤野先生,永難忘懷!藤野:魯迅是誰?哦,那個中等生呀

但他卻在並不知道自己的中國學生未來如何之時,毫不歧視,耐心善良地盡到了為人師表的責任,無論怎麼評價,都值得稱之為一位好老師,特別是在那樣的時代。

藤野先生和魯迅,往小了說只是一對師生,往大說可算是跨民族和國家的互敬。

老師和學生之間,往往是學生對自己的老師回憶至深,老師卻可能忘懷學生。這並不怪老師,因為他教育了許多代人,所以一位真正的‘’好老師‘’值得在民族的靈魂工程上居功。正如藤野先生回憶魯迅的內容並不是瞎鋪排,他給魯迅打的標籤也不是單純的‘’中等生‘’,如果我們的環境不至於如此快而且功利,是否也能在善意的無心插柳之間,少一些逼迫和量化,容納更多不同種類的優秀人物,建造創造更寬容的空間?

魯迅:藤野先生,永難忘懷!藤野:魯迅是誰?哦,那個中等生呀

而另一方面,藤野先生對於中國樸素而真摯的好感可見於自述中:他早年就學習漢文。

為什麼說中國和日本始終有著聯絡?

從唐朝開始,漢學和中華文化就是日本人所尊崇的學問,這是日本文化中早就無法除去的。前些日子日本援助物資上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豈曰無衣,與子同裳‘’,也正是來自民眾的善意的寫照。

魯迅:藤野先生,永難忘懷!藤野:魯迅是誰?哦,那個中等生呀

即便魯迅留學時在班級裡平平無奇,即使藤野先生只是個毫無建樹的老師,但‘’不以善小而不為‘’,建立在真摯上的善意是美麗的。

藤野先生其實只是一個偶然被照亮到的善良的小人物。而我們都是小人物,世界也是被小人物構成的。不論現世安穩還是多事之秋,我們習慣於心存善意,‘’一切會好起來,而且還會更好‘’,就不是虛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