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歡和別人同桌吃飯、總是喜歡獨斟自飲,這種心理正常嗎?

俗話說: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但略微斟酌一下就會生出疑問,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不然,呼朋引伴把酒言歡是快樂的一種形態,獨斟自飲也是享受人生的一種形態,每一種形態都有其特別的屬性。就個人而言,相比起左右逢源的眾樂樂,我更喜歡獨斟自飲。

古往今來,幾乎所有的詩人、哲人、藝術家們都偏愛孤獨。因為只有置身於孤獨,對於世間的一切才會有清醒的思考。獨自一人時,喝下的是酒,激發出來的則是對人生的思考。

雖然在世俗的概念裡獨飲是一副很悽慘的畫面,但所謂心中有佛看什麼都是佛,心中有魔看什麼都是魔。獨飲之人的悽慘並不源於他本身,而源於那些強加給他悽慘概念的人。

不喜歡和別人同桌吃飯、總是喜歡獨斟自飲,這種心理正常嗎?

樂於獨斟自飲的人因為嚐到了一人飲酒的快樂所以樂在其中、樂此不彼,他們才沒有你我想得那麼悲苦。

孤獨的人大都不介意孤獨,因為孤獨的狀態很舒服。

一個人飲酒吃飯能夠享受到食物單純的快樂,但若身邊有一群人不怎麼相熟的人,努力尋找著共同話題,說著不著邊際的話語,那味蕾也就無法感受到食物的快樂。所以形單影隻有什麼不好呢?

人對外的方式總是對映著內心的世界,通常我們可以透過觀察一個人的行為方式,窺探到他的內心世界。一個不願意總是扎堆取樂的人通常有這幾點心理狀態。

一、自知

牛羊才成群,而狼都獨行。因為牛羊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何方,它們只有等待被宰割的命運,所以成天聚在一起無所事事;而狼有明確的目的,它需要為守護自己的疆界保持機敏,所以不會把時間浪費在無聊的事情上。

同樣的,人也一樣。

生活中我們身邊總有一些人,他們待人彬彬有禮,卻總是來去無蹤。這類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需要為此付出什麼樣的代價,所以他們更願意把時間花在提升個人的修養上,他們拒絕浪費時間。

當然也不是說他們就完全地排斥社會活動,獨行只是一種選擇,是知道內心所向披靡的取捨。

二、清醒

行走江湖我們總會遇到需要站隊表明態度的事,比如換了新的工作、新到了一個地方。新加入一個團體,都或多或少地需要表明自己的立場。但喜歡獨行的人通常不太願意明確自己的立場。

並不是說他們沒有態度立場,而是這世間的一切都沒有絕對的對錯,世界不是非黑即白,黑白都是相對的。只有輕浮庸俗之人才會輕易地評判對錯,而長期處在孤獨中的人,因為和外界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反而能將很多事看得清楚。

不喜歡和別人同桌吃飯、總是喜歡獨斟自飲,這種心理正常嗎?

世界萬物,向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因為不在局中,所以視野更加開闊,可以吸收來自四面八方的訊息,反而會有更全面清醒的認知。

三、純粹

古人云: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而與之具化。

意思是說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是沐浴在散漫芝蘭香氣的屋子裡一樣,時間久了,即便聞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經充滿香氣了。所以和什麼人在一起很重要,再獨立的人都無法孤立地存在於社會,我們必然會受到身邊各種各樣人的影響。

而社會現實其實很殘酷,大部分就是平庸之輩,他們沒有高尚的精神世界,沒有清醒的認識,也沒有純粹的思想追求,因此一個人若長期廝混在人群之中,不管願不願意都會變得和這些人一樣油滑。

不喜歡和別人同桌吃飯、總是喜歡獨斟自飲,這種心理正常嗎?

而有一小撮人能夠看清背後的原理,因此刻意的和人群保持著距離,小心翼翼地維護著自己的純粹。純粹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只有純粹簡單,才能將我們引導在某一領域的巔峰。

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裡說:“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知道最後,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於生命一隅。”

高朋滿座是生命的饋贈,孤獨才是人生常態。

不喜歡和別人同桌吃飯、總是喜歡獨斟自飲,這種心理正常嗎?

那些不願意和人群廝混的人,恰恰是深諳其中之道,所以他們能夠活在當下、全身心地沉醉在獨酌自飲的快樂中,與自己相處、沉思、咀嚼人生。

別看他們總是一個人來,一個人走,但他們的內心並不因此而空虛,心境澄澈、人生自然從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