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出衣之怒時唐雎一百二十餘歲?相比於此,他忠於誰更值得關注

魏安釐王之時,已是戰國後期,魏國愈發沒落,完全失去了戰國初期雄霸天下、海納百川的風範。“屋漏偏逢連夜雨”,國力一旦衰敗,國運也隨之每況愈下了。

釋出衣之怒時唐雎一百二十餘歲?相比於此,他忠於誰更值得關注

公元前267年,秦、魏結盟,秦國太子來到魏國作人質。卻不想,秦國太子遭遇意外,不幸夭亡。當前秦強魏弱,秦國太子來到魏國,魏人不敢不小心侍候。因此,秦國太子突然過世,很大可能是病亡。照理來說,“人有旦夕禍福”,沾染疾病只能怪秦太子身體不好,責任不在魏人。

然而,此時秦國國君正是好戰的秦昭王。秦昭王執政長達五十六年,一生都在瘋狂對外擴張,三晉及楚國都被打得毫無脾氣了。就是沒有理由時,秦國還時不時入侵三晉,何況這次太子在魏國出了事?

於是,次年秦昭王就派大軍前來討伐,攻佔了魏國的邢丘(今河南溫縣東)。無端端被秦國這麼搶去了一大片土地,魏人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可魏國災難還沒結束。

秦魏結成同盟,嚴重威脅到了山東齊、楚二國的安全。趁秦國攻佔了邢丘,齊、楚二國也聯手伐魏,試圖逼迫魏國放棄連橫國策。

前有狼、後有虎,魏國頓時遭遇了他國兩面夾擊的危機。雖然惱怒於太子過世,可秦國畢竟還沒宣佈解除與魏國的同盟關係。如果此時魏國順勢就倒向齊、楚陣營,那麼秦國將來的報復勢必更加猛烈。權衡再三,魏安釐王不得不強忍屈辱,硬著頭皮來向秦國求救。

可是,儘管魏國接連不斷地派出使者求救,可秦昭王卻始終沒有派出援兵!難道秦昭王對於太子的去世依然耿耿於懷,所以不願派兵營救魏國?

望著捉摸不透的大秦帝國,魏國君臣一時間進退維谷,不知道該怎麼辦。

釋出衣之怒時唐雎一百二十餘歲?相比於此,他忠於誰更值得關注

此時,一位九十多歲的老臣唐雎站出來主動請纓:“老臣請求出使去說服秦王,一定讓秦兵比老臣還先出崤山!”

面對這位站著都顫顫巍巍的老臣,魏安釐王大為感動,拜了兩拜,然後派他出發了。

見一位九十多的老人跋山涉水來到秦國,秦昭王也有些感動,說:“老先生不辭辛勞遠赴秦國,真太難得了。魏國都來求救過數次了,寡人知道魏國很危急了!”明知魏國危急秦昭王卻不派兵營救,這是要幹嘛?

釋出衣之怒時唐雎一百二十餘歲?相比於此,他忠於誰更值得關注

唐雎絲毫不給秦昭王面子,馬上責難道:“大王知道魏國危急卻不派救兵,這是大王的臣子們太無能了!魏國是萬乘大國,卻自稱為秦國東方藩國,接受您的冠帶,春秋兩季還給秦國進獻祭品,這是因為秦國的強大足以成為盟國。現在齊、楚大軍已經趕到魏都郊外,大王救兵卻遲遲未到;一旦形勢危急,魏國將被迫割讓土地與齊、楚議和,到那時就是大王想出兵援救,哪裡還來得及?真到了這種地步,秦國不但會失去一個萬乘大國的盟友,還將多出齊、楚兩個勁敵!所以,下臣私下認為替大王出謀劃策的臣子太無能了!”

唐雎表面上在責難秦國大臣,實際上卻是責難秦昭王。畢竟,在得到範睢出謀劃策後,此時秦昭王已從母親和舅舅手中奪回了權力。是否援助魏國的決策權,就在秦昭王。秦昭王之所以遲遲未出兵救援,除了太子意外夭亡造成的隔閡外,也許還有“坐山觀虎鬥”的意圖——等到魏、齊、楚三國大軍打得精疲力竭之時,秦國再出兵豈不是就可以“一箭三雕”了?

唐雎深知這點,所以此行就給出了魏國另一選項:如果秦國見死不救,魏國就可以順勢投降齊、楚。這樣一來,不但秦昭王“坐山觀虎鬥”的圖謀破產,還會多出三個強大的敵人,這豈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釋出衣之怒時唐雎一百二十餘歲?相比於此,他忠於誰更值得關注

聽唐雎這麼一說,秦昭王知道魏人識破了自己圖謀,再不出兵恐怕就真要“竹籃打水一場空”了。於是,他不再猶豫,讓秦國軍隊日夜兼程地奔赴魏國。聽說秦兵趕來,齊、楚二國頓感不妙,馬上就主動撤離了魏國。

因為唐雎這次出使,魏國不但得到保全,還避免了一場消耗巨大的苦戰。

那麼多位使者唯有唐雎能說服秦王,足以證實他的才幹。這麼一位能及時解國家危難的老臣,在任何國家都堪稱“國寶”,會好生加以保護。

然而,此次出使秦國數年後,唐雎卻意外地逃離了魏國。

釋出衣之怒時唐雎一百二十餘歲?相比於此,他忠於誰更值得關注

公元前260年,秦將白起率軍在長平(今山西高平市西北)大勝趙括,坑殺了趙軍四十萬士卒。之後,白起又想一鼓作氣、攻破邯鄲,卻被範睢阻止。直到次年,秦昭王才又下令,派軍前往攻打邯鄲,卻遭到白起強烈反對。果然,秦軍遭到趙人頑強抵抗,遲遲未能取得進展。這造成秦國內部矛盾爆發,白起也成了犧牲品,被秦昭王賜死。

就在邯鄲之戰最危急時刻,趙國向魏國求救。可魏安釐王懼於秦國實力,雖然派出了援軍,卻遲遲不敢進軍。最後還是信陵君魏無忌竊取了軍符,矯詔發兵而救了趙國一命。

因為是違抗君命,信陵君出征時將門客全部帶到了趙國。那些不能遠行的門客,如侯嬴等人,在信陵君出發後乾脆就自殺了。跟隨信陵君一起逃亡趙國的魏人,就有唐雎。

當信陵君帶著大批門客來到邯鄲郊外時,趙孝成王親自來到郊外,畢恭畢敬地來迎接他。作為趙國救命恩人,信陵君極為自得,臉上洋溢著難以掩蓋的喜氣。此時,信陵君身旁的唐雎卻提醒道:“下臣聽說,事情有不能知道的,也有不能不知道的;有些事情不能忘,也有些事情不能不忘。”

興頭上的信陵君有些莫名其妙,趕忙問:“這是什麼意思?”

釋出衣之怒時唐雎一百二十餘歲?相比於此,他忠於誰更值得關注

唐雎回答:“人家恨我,不可不知道;我恨別人,就不能讓別人知道。人家對我有恩德,不可忘記;我對別人有恩德,不可不忘記。現在您殺死晉鄙援救邯鄲,擊敗秦人、儲存了趙國,這是大恩德。如今趙王來郊外迎接您,下臣希望您忘記這一恩德。”

信陵君聽了,知道唐雎是勸諫自己不要太過得意忘形,馬上回答:“無忌謹受教誨。”

六七年前,唐雎還在為魏國不辭辛勞、四處奔波,今天就跟著信陵君逃到了趙國,背叛了魏安釐王!

雖然逃到了趙國,可唐雎的傳奇經歷卻依然在廣泛流傳。

公元前225年,秦軍攻破大梁(今河南開封),俘虜了魏王假,宣告三晉都已被秦國吞併。可此時,魏國還殘存著一個小小的附庸國——安陵(今河南鄢陵西北)。

釋出衣之怒時唐雎一百二十餘歲?相比於此,他忠於誰更值得關注

安陵是魏襄王分封的一個小國,如今魏國都已滅,秦始皇就想順手將安陵也給吞併了。為此,秦始皇先派人去試探安陵君:“寡人想用五百里地來換取安陵,安陵君大概能答應寡人吧?”

表面上說更換土地,實際上卻是騙安陵君自己離開老巢,失去棲身之地。安陵君當然不敢答應,回覆道:“大王施捨恩惠,用大塊土地來換取小小的安陵,這是太好了。雖然如此,可我是從先王那裡得到的土地,願意永遠駐守此地,不敢交換!”

見安陵君如此不識趣,秦始皇很不高興。為此,安陵君又派出唐雎出使秦國。

一見到唐雎,秦始皇的語氣就極為不善:“寡人以五百里地來換安陵,可安陵君卻不聽,這是為什麼呢?再說秦國已滅韓、魏,而安陵君卻能憑藉五十里地存活下來,是因為安陵君是位忠厚長者,所以寡人才暫時不理會。現在寡人用十倍土地來擴大他的領地,安陵君卻違逆寡人意旨,這是輕視寡人嗎?”

秦始皇如此咄咄逼人,唐雎卻毫不畏懼:“不是這樣的。安陵君從先王那接受了土地,就算是千里之地也不敢交換,何況區區五百里之地呢?”

見唐雎這麼不識好歹,秦始皇勃然大怒:“先生聽說過天子之怒嗎?”

“下臣不曾聽說過!”

“天子一怒,則橫屍百萬,血流千里!”

秦始皇圖窮匕見,公開恫嚇,這讓唐雎也怒了:“大王也曾聽過布衣之怒嗎?”

秦始皇輕蔑地說:“布衣之怒,不過是脫帽光腳,以頭撞地罷了!”

釋出衣之怒時唐雎一百二十餘歲?相比於此,他忠於誰更值得關注

“這是懦夫發怒,不是勇士發怒。專諸刺殺王僚,彗星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長虹穿過太陽;要離刺殺慶忌,蒼鷹搏擊於大殿之上。這三人都是布衣中的勇士,如今加上臣就將有四個人了!勇士一旦發怒,就會兩具屍體躺倒,血流五步,天下人都將穿上白色的孝服!”

說完,唐雎挺著寶劍就站了起來!

望著唐雎眼中的陣陣殺氣,秦始皇知道這真不是玩笑,立刻就軟了下來:“先生請坐,何至於此。寡人明白了,韓、魏二國相繼而亡,而安陵卻能憑藉五十里地存活下來,只因為是有先生在啊!”

憑藉自身膽識,唐雎又拯救了小小的安陵國!

釋出衣之怒時唐雎一百二十餘歲?相比於此,他忠於誰更值得關注

然而,事情卻有些蹊蹺。如果唐雎在秦昭王時就已九十多歲,那麼在秦國滅魏時他至少都有一百二十多歲了。一百二十多歲的老人在秦始皇面前能如此敏捷——挺劍後迅速站立,還讓秦始皇感到害怕?

以此而言,這不合常理。因此,這三個跨越三十餘年曆史故事中的唐雎,很可能並非同一人。

儘管此唐雎並非彼唐雎,可一件事卻更值得後人關注:秦昭王時唐雎曾為拯救魏國四處奔波,後來卻跟著信陵君逃入了趙國;秦始皇時的唐雎,又服侍於安陵君。兩位唐雎都有救國之才,卻不忠於魏王,而被魏王手下大臣所用,這豈不怪哉?

曾經人才濟濟的魏國之所以在戰國中後期走向沒落,看唐雎忠於誰,或許就能找到答案了吧!

——完——

作者

|欲雲:喜歡歷史的理工男,現居深圳

圖片

| 來自網路,

欲雲談史論今

解讀不一樣的歷史

以古喻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