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即命運,李廣難封,一個將軍個體命運的悲劇

性格即命運,李廣難封,一個將軍個體命運的悲劇

本文系“奧卡姆剃歷史”獨家稿件,轉載請聯絡授權,歡迎轉發朋友圈和各種分享。

所謂李廣難封,其實,也有這麼個道理在裡面,不全是漢武帝喜新厭舊的結果。

何況,李廣也不是完美的個人,他還有個大問題,就是“驕傲”。

不是說他會輕敵,而是他骨子裡就刻著驕傲。

性格即命運,李廣難封,一個將軍個體命運的悲劇

李廣,是一個熱愛打仗的人。

和一般 “犯了罪沒辦法”才去當兵的人不同,李廣是以一個有文化的良民的身份投的軍,但是他進入軍隊的時候,恰恰是和平年代。以致於漢文帝還為他感慨了一下,嘆他生不逢時,說你要是早生幾十年,在那個天下大亂的時代裡,以你的本領,一定可以封侯,可惜啊,現在是太平年代,你實在沒有用武之地啊。

李廣倒是不以為意,他參軍倒不在意功業如何,他參軍,那就是為了能打仗,他是一個熱愛打仗的人。

國內沒有戰爭,那就去邊關。

於是,匈奴的噩夢開始了。

本來,自從漢高祖白馬之圍,被匈奴差點幹掉之後,漢朝的邊疆大臣基本就是死守城關,堅決不和匈奴輕易接觸,能不招惹就不招惹。

自打李廣這個戰爭狂人來了之後,情況就發生了變化。

只要匈奴一出現,也不管你多少人,你到底是來打獵還是來戰爭,李廣總是身先士卒,衝上去就打。匈奴不出現,他就往外面晃悠,如果找到你,二話不說,上去又打。匈奴一開始也沒搞清狀況,看你敢那麼挑釁,當然非常生氣,也操傢伙和他對揍,可是卻驚訝發現,基本揍不過他。

因為李廣,真有本事。

匈奴作為遊牧部落,文明開化水平沒有農耕民族來得高,之所以能保持對農耕民族的軍事優勢,靠的就是胯下的馬、手中的箭。尤其是後者,一直是少數民族政權實力崛起的關鍵。因為亞洲人身形沒有那麼魁梧,所以也不太可能像歐洲的騎士那樣,人人扛著幾十斤厚甲出擊,他也沒有那個生產力。好在習慣了打獵,所以練成了一手歐洲人怎麼也練不成的射箭之術。幾百年後的歐洲人,就是這麼被蒙古人活活射得沒有脾氣。而現在,一般的漢朝軍隊也是這樣的命運。

但,李廣,卻是個個例。

他的射箭技術,比匈奴人還要好。

有這麼一個故事:

有一次一個公子來李廣的軍隊裡體驗生活,晃悠著晃悠著就碰到了三個匈奴。那個公子一看對面人少,就打算欺負一下他們,結果反倒被對面狠狠欺負了。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回來後,當然就要求李廣為他找回面子。

李廣說,你遇到的,應該是匈奴的獵鷹手。沒事,我幫你找回場子去。

李廣帶著300人,追上去之後,命令其他人不準動手,李將軍和他們單挑。單挑的結果是,對面三個死了兩個,傷了一個。抓過來一問,果然是匈奴的射鵰手。

就在李廣準備凱旋的時候,意外發生了,匈奴的大隊人馬正好從這裡經過,正好撞上了李廣的300人。

李廣的手下不禁絕望了,“跑吧”,他們大喊道,可是李廣卻不讓。

此刻的李廣非常鎮靜,他告訴下屬,跑,我們是跑不掉的,只要我們一跑,肯定會被追上幹掉。打,我們也打不了。

那怎麼辦呢?

李廣說,我們下馬,溜達溜達。

在眾將官“你怕不是瘋了吧”的眼光裡,李廣真的下來溜達了。看見主將如此,大家也只能照做,一起溜達。

這一溜達,匈奴就懵了。

什麼情況?集體發瘋?不會,漢人很狡猾,怕不是有個埋伏在等著我們吧?匈奴的長官警惕地想,但看看東,看看西,也沒看到有埋伏的樣子啊。

想了半天,一拍腦袋,罷了,派個將軍帶小股部隊過去試試看。

李廣一看對面這火力試探,知道不給他們點真傢伙看是不行了。就在對面的小股火力衝到面前的時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飛快上馬,仰手一箭,正中帶頭衝過來的將軍,一擊斃命。其他匈奴還沒反應過來時,這邊李廣又是連珠箭不停,又是殺死多人,嚇得其他匈奴沒命後退,敗回本陣。

那邊的匈奴大將一看,得,偷雞不成蝕把米。也不知道埋伏在哪裡,光是這正面的勢力就不好對付。正巧天色已暗,謹慎起見,還是先休息一晚,明天等天色變好,我們再衝。想到這,便紮營休息去了。

等第二天天一亮,匈奴這邊是傻了眼。對面李廣的300人早在深夜就悄悄跑了,哪有什麼伏兵?匈奴人也只能苦笑一聲,也就撤離了。

經過這一次遭遇,李廣的名聲更為響亮,匈奴沒事還真不來招惹他。

而李廣的厲害,還不只是個人能力高。他帶軍隊,也有他獨特的一套方法。

他不按照一般的辦法行軍佈陣,確切地說,是沒有嚴格的佈陣要求,只是要求部下自行尋找適合的地方駐紮。更奇特的是,他也不在營內搞什麼守衛巡邏。對於敵情,他依靠的,是派出去打探訊息的騎兵。這種方式,當然給了部下極高的自由度,但是他的部下卻很少有亂來的。

李廣能做到這一點,靠的是他的親和力。

李廣是一個沒有任何架子的大將,吃,同士卒;飲,亦同士卒。而且據說在任何一個士卒沒有吃飽喝飽之前,他是不會動筷子的。

這樣的風格,使得他在士兵裡很有親和力,而他本人時不時顯露出的武力,則為他贏得了足夠的威望。

可以想見,這樣的部隊裡,必然充斥著對勇猛的風氣和兄弟情誼的推崇,真的打起來時,必然能爆發出具有血性的戰鬥力。

當然,李廣的軍隊的侷限也在這裡。

兄弟連式的軍隊,當然很猛。可畢竟過剛易折,所以李廣的隊伍可以在極其不利的情況下和對面死磕到底,但問題是,要付出的代價往往也是高得嚇人。

而更致命的地方在於,這個方法,無法適用於大兵團作戰。

有個典故,叫做“韓信點兵,多多益善”。這個“多”,為名將們劃出了一條分割線。基本上,那些擅長打衝鋒的將軍,就沒辦法指揮好大軍團作戰,因為兩種戰爭,雖然還都是砍人為主,但本質上卻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

小規模的衝鋒戰,誰猛誰就能勝,於是將軍一般都是武力高超,有著一股血性,和一肚子鬼主意,加上天馬行空不守規矩的性格,這方面亮劍中的李雲龍就是典型代表。

而大規模兵團作戰,講究的是執行,講究的是紀律。詭計這種事,基本上沒有多大的用處,靠的是僵持中不斷調配軍力,不斷演算的能力。這方面,一打仗就脫離指揮位置的李雲龍和李廣同學就不行了。所以亮劍到了解放戰爭時期的故事裡,李雲龍就沒什麼任務了,同樣等到了和匈奴全面開戰的時候,李廣只能靠邊站了。

《史記》裡說了一個略帶陰暗的故事。

說李廣一次兵敗而回後,被擼去了一切官職。心情鬱悶下,就和好幾個朋友喝酒澆愁。喝高了之後,幾個人就溜達到邊關去了,想要出關。沒想到,守邊的傢伙不讓。幾個朋友就生氣了,說你看清了這可是李將軍!沒想到那個守邊關的也很軸,態度傲慢地說“什麼李將軍。現在的將軍,我都不讓他走,何況什麼李將軍。”

這個故事的結局是,等到李廣官復原職後,就把這個守邊關的軍士叫到營裡,殺了。

應該殺麼?

這守邊的也沒犯什麼罪,要說錯,也就是態度不好。這,足以致死麼?

足以,因為他傷害的是李將軍最在意的自尊問題。

李廣是一個驕傲的人,意味著對自己有很高的評價,對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信任。

所以,他堅持自己的原則,做人也好,打仗也好,絕不在這些原則上做妥協,即使這樣的堅持,給他帶去了慘痛的損失,他也不在乎。

所以,他要殺那個守城官,因為傷及了他內心最重要的東西。

也因為如此,他只能迎來最後那個讓人唏噓不已的結局。

在最後一次出征裡,他的隊伍走錯了路,又一次犯了罪。

可是這一次,面對氣勢洶洶的刀筆吏,面對同時大獲全勝的衛青霍去病,他再也無法這樣活下去了。

李廣死了,死於自殺。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