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臺這檔綜藝,塑造了一種新的審美

川臺綜藝《藏風美少年》前三集播出之後,好評如潮,口碑可用“炸裂”來形容。尤其是剛剛結束的第三集迎來首次公演,40位藏風少年所組成的十支隊伍舞動全場,讓人直呼過癮。

川臺這檔綜藝,塑造了一種新的審美

川臺這檔綜藝,塑造了一種新的審美

美蘭德影片大資料顯示,該期節目美譽度97。80,位列晚間黃金檔電視節目融合傳播指數榜第四位。彈幕網站上,這檔節目更是引發了人們對藏族文化的追捧和審美價值的討論。

川臺這檔綜藝,塑造了一種新的審美

去年以來,藏族男孩丁真的走紅就掀起了一股藏風熱潮。此次川臺推出《藏風美少年》,彌補了廣大網友意猶未盡的遺憾。40位來自全國各地的藏族男孩朝氣蓬勃,陽光帥氣,展現出來的自然之美與時下熱衷扮娘、扮嫩的娛樂生態形成反差和對比。因此,節目的走紅,也是大眾審美的迴歸。

川臺這檔綜藝,塑造了一種新的審美

川臺這檔綜藝,塑造了一種新的審美

值得關注的是,《藏風美少年》節目定位並非是要強調審美屬性。其落腳點也不是“少年”,而是“藏風”。節目從一而終的宗旨是“以少年之名,為家鄉歌唱”。如果說《藏風美少年》是在追逐熱點,那麼,它追逐的一定是文化自信這個時代熱點。

川臺這檔綜藝,塑造了一種新的審美

縱觀川臺近幾年的綜藝節目,文化自信的藏風元素一脈相承。從《中國藏歌會》到《歡樂大林卡》,從《花開高原》到《藏風美少年》,藏風無不體現得淋漓盡致,多位高原明星正是從川臺走向全國舞臺。從這個意義上講,川臺已經具備並擁有了藏族明星的造星功能——這是深耕文化自信體現出來的全國獨一無二的成果。

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燦爛的歷史和文化,如何立足本土,做強地域色彩的民族綜藝,這或許是《藏風美少年》出圈之後留下的思考和啟發。

川臺這檔綜藝,塑造了一種新的審美

文化自信不是盲目自信。《藏風》能收穫“叫好又叫座”的口碑,與節目的精心佈局有很大關係。

縱觀當下各大衛視或線上綜藝節目,殘酷的淘汰規則,漸成趨勢。規則之下,人的求勝慾望和渴望安全的本能被釋放出來,這是節目的看點。而在《藏風》中,這一環節卻直接捨棄了。

川臺這檔綜藝,塑造了一種新的審美

川臺這檔綜藝,塑造了一種新的審美

不淘汰,觀眾到底看什麼?

《藏風》的導演和編劇們牢牢抓住了“家鄉”這個時代主題。40位藏風少年在節目中沒有淘汰,卻必須要爭取更好的成績,以獲得“為家鄉代言”的更多時長和機會。“以少年之名,為家鄉歌唱”所展開的競爭一點不比“淘汰與排名”的競爭更平靜。尤其是在第三集,40位藏風少年進行了首次公演,相當一部分人沒有舞臺經驗,但他們為家鄉拼命的場景,讓人震撼和窒息,現代風格與藏裝轉換驚豔全場。

誰也不會想到,在第一、二集中,那些五音不全,唱歌跑調的人,甚至由挖掘機司機、警察、模特、大學生等組成的羞澀的帥哥隊伍,到了後面幾集突然變得張力十足,表演慾極強,彷彿實現了大力水手吃了菠菜般的脫胎換骨。

川臺這檔綜藝,塑造了一種新的審美

節目少了一絲個人的成績,卻多了一分團隊的榮譽和家鄉的情懷。這顯然是更高階,也是更成功的設定。

川臺這檔綜藝,塑造了一種新的審美

藏文化深遠而厚重,綜藝節目如何在有限的時間為選手家鄉打call?如果為了“家鄉”而面面俱到,那就做成文化節目了,會失去很多的看點。但如果沒有“家鄉”的特色,則體現不了“為家鄉歌唱”的理念和基調。

川臺這檔綜藝,塑造了一種新的審美

川臺這檔綜藝,塑造了一種新的審美

40位藏風少年來自全國5大涉藏地區,涉及30餘個市(縣),而每個市(縣)都有自己的特色……

這道題如何破解?

答案是:“藏風密碼。”

川臺這檔綜藝,塑造了一種新的審美

川臺這檔綜藝,塑造了一種新的審美

40位選手帶來當地的特產和物件,透過“藏風密碼”這一有趣而巧妙的形式來介紹自己的家鄉,吊墜、藏香、白海螺、烏朵、唐卡、面具、熱巴鼓……像是一個個彩蛋,增強了節目的互動和討論,也為觀眾作了民族文化的科普。同時,因為“藏風密碼”多是當地耐以脫貧的支柱產業,因此,“彩蛋”又賦予了一層特殊的含義。少年們為“藏風密碼”所秉持的認真和細緻的態度,讓人無比動容。

川臺這檔綜藝,塑造了一種新的審美

藏風,不是一陣風。從《中國藏歌會》開始,川臺一直在追尋與民族文化契合的本土綜藝。十年磨礪,水到渠成。國內綜藝節目更需多一些《藏風美少年》,在文化自信的路上,去綻放生命的色彩。

川臺這檔綜藝,塑造了一種新的審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