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聯合兩藩造反,耿精忠為什麼卻最先投降了?

能被皇族小奶狗傑書辦了,耿精忠的能力自不用說,其實力一般,財力上連基本的軍費都成問題,難能可貴的是,他竟然還缺心眼……有一點,朋友們看著電視劇裡面的將軍一個個英武神氣的樣子,如果缺餉,尤其是缺軍糧,很快就會兵變,而最高首腦首當其衝的會最先倒黴,某些軍士還會先到帥帳、起居去搜糧,沒有還好,如果有,那就麻煩了,刀口舔血的戰時軍兵,其膽量和彪悍程度是一般人不可想象的。

吳三桂聯合兩藩造反,耿精忠為什麼卻最先投降了?

在清兵入關之後,清朝實力不足以控制全國,所以權宜之計就是暫用漢人控制一些南方省份,這樣自己的主力才能繼續清繳起義軍和南明勢力。入主中原之前,這幾人就有功於清廷,給這樣的賞賜,一為即有功勳的賞賜、二為安撫後另用於鎮守,以彌補清兵兵力不足的短板。

尾大不掉,君主忌憚。當時康熙帝面臨的選擇無外削藩時機,削藩毫無疑義,快則一勞永逸,但清廷當時的控制力還屬一般,否則也不會三藩之亂的戰火燃遍大半個中國。慢則三藩繼續積蓄實力,清廷緩過勁來,三藩也做大做強,無異姑息養奸。

吳三桂聯合兩藩造反,耿精忠為什麼卻最先投降了?

1673年,清廷撤藩,吳三桂遂起兵造反,奈何各部勢力和民眾既不喜歡滿清,但是也看不慣吳三桂,所以冷眼旁觀,樂於吃瓜。而耿精忠則搖旗呼應,將鐵桿貳臣范文程之子也就是當時的福建總督範承謨及其幕僚50多人全部殺光。

耿精忠的手段無非就是封官許願,邀買人心,恢復漢服,剪除髮辮。初期還算順利,但這種順利並不是耿精忠的能力有多高,首先被收買的人面臨的不只是區區利益,如果不服從耿精忠全家老小無存,更多的是迫於無奈,二是他初期面對的是各地常規力量,一擊即潰,談不上能力。

吳三桂聯合兩藩造反,耿精忠為什麼卻最先投降了?

耿精忠並沒有採取穩紮穩打的策略,而是急於求成,分兵三路,東路浙江方向,西路江西方向,中路則金華和衢州等地。同時邀請鄭經助陣,一時間所向披靡。

康熙帝下詔削爵,並關押其兄弟,另一面則懷柔勸說耿精忠,如能剿滅鄭經,則可以繼續鎮守福建,而耿精忠手下兵馬已過10萬,自恃做大的他並沒有把握這次機會。

什麼時代都一樣,打仗就是打錢,耿精忠雖窮其所能搜刮百姓多年,但開戰不久就碰到了軍餉匱乏的問題,燒殺捋掠之下,更是民心盡失。

吳三桂聯合兩藩造反,耿精忠為什麼卻最先投降了?

傑書受命招降耿精忠,大兵壓境之後,耿精忠本想脫逃,但是被內奸挾制,無奈開城投降,請求留爵,讓其將功折罪剿滅鄭經部,清廷接受了耿精忠的條件,耿精忠率軍擊敗鄭經,又大敗尚之信,將功補過後,清廷網開一面,令他駐守潮州。

但是,耿精忠的故事並沒有完結,他又被自己的部下告發其謀逆之心不死,明珠適時上奏,精忠之罪大過尚之信,於是康熙帝下詔處死耿精忠及其心腹等人,全部施以凌遲,並分其肉,祭奠範承謨(范文程之子)。

吳三桂聯合兩藩造反,耿精忠為什麼卻最先投降了?

具體謀逆是否屬實,見仁見智,任何君主都不會放心這種人繼續留存於世間,所以礙於顏面,找個藉口處死,也有可能,但並無實據,我們只能根據形勢推斷,耿精忠當時不會造反,當初呼應吳三桂時,造反實力尚且不濟,更何況兵敗,不但勢力受損,而且進一步受到了牽制和監控,這種情況下造反,不如自己投繯自盡來的痛快。

還好沒有牽連家人,耿精忠的家屬受到了善待,家屬隸屬漢軍正黃旗,兩個弟弟不但沒受牽連,死後還都被賜了諡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