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爆發後,太子李亨為何選擇與父親唐玄宗分道揚鑣?

安史之亂爆發時,太子李亨和唐玄宗兩人分道揚鑣這件事情,其實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唐肅宗李亨可以說是唐代最窩囊的皇帝之一,一生都受制於人,他和唐玄宗之間即是父子,也是對手,只是個性軟弱、能力不足的原因,使得他一直活在唐玄宗的陰影當中。

如果沒有安史之亂,他可能一生也就止步於太子了,因為唐玄宗這個人有三大特點:

1、掌控欲很強;

2、平衡手下的手段很高明;

3、對太子心懷警惕。

安史之亂爆發後,太子李亨為何選擇與父親唐玄宗分道揚鑣?

唐玄宗和李亨本身的恩怨其實並不大,他打壓這位親兒子的原因僅僅是出自對皇位的貪戀,和對太子謀朝篡位的警惕(李世民開大唐先例)。

在李亨之前,唐玄宗還立過一位太子李瑛,只是後來李瑛倒在了李林甫和武惠妃的打壓當中,那一日,唐玄宗殺了三個兒子。從這件事也可以看出來,唐玄宗心中親情觀念是非常淡薄地,比起兒子,他更信任高力士和李林甫等人。

李亨之所以受到李林甫打壓,還幾次差點丟掉性命,這裡面既有李林甫的不甘,也有唐玄宗的平衡之術在內,他好藉助大臣的力量,去打壓朝臣。李林甫對太子的恨,源自於當初他扶持和李亨競爭太子的人是壽王李瑁,這位玄宗寵愛的兒子,結果因為老婆楊貴妃被唐玄宗看重,使得玄宗也不好立這樣一位兒子做太子,這燙手山芋就這樣落到了李亨的身上。

安史之亂爆發後,太子李亨為何選擇與父親唐玄宗分道揚鑣?

正是這樣一種局面,造成了李亨雖為太子,他在朝中卻基本沒有勢力可言,甚至於他和大臣交談,也會被玄宗警惕。

就這樣熬了十七八年的李亨,在安史之亂時,才會選擇站在唐玄宗的對立面。其實,細細思考下去,他的做法是有五層目的地:

1、此時滿朝文武對唐玄宗不滿,這才導致了馬嵬驛兵變,如果李亨在這種情況下,表面自己和唐玄宗站在統一戰線,難免會滋生事端;

2、李亨內心深處對唐玄宗做法本就有意見,如今有了機會可以擺脫他的控制,李亨肯定會珍惜;

3、李亨和唐玄宗兩人在權力上已經形成了實質上對立的局面,如果他們還是一起行動,會造成兩人生死相見的形勢,這對誰都不好;

4、李亨在軍事上做出了正確的抉擇,當時唐王朝本身就處於弱勢,如果兩個皇帝都選擇避退,那等同於把大半江山讓給安祿山,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安祿山一路勢如破竹。

安史之亂爆發後,太子李亨為何選擇與父親唐玄宗分道揚鑣?

李亨這樣做,一可以穩定軍心,二可以培育自己的勢力,從而透過安史之亂,完成太子向皇帝的過渡之旅。

5、唐肅宗李亨需要向人民、父親證明自己能力的機會。

李泌曾經給他出過一個策略:使李光弼守太原,出井陘。郭子儀取馮詡,入河東,隔斷盜魁四將,不敢南移一步。又密令郭子儀開放華陰一角,讓盜眾能通關中,使他們北守范陽,西救長安,奔命數千裡,其精粹勁騎,不逾年而蔽。我常以逸待勞,來避其鋒,去翦其疲。以所徵各路之兵,會扶風,與太原朔方軍互擊之,並命建寧王李倓為范陽節度大使,北並塞,與李光弼相犄角以取范陽。賊失巢窟,當死河南諸將手。

在這個計謀中,李亨需要做的有兩件事:1、坐鎮前方,統領各方;2、給百姓、朝臣一個信心,讓對方相信你,敢與你一起博一個未來。

綜上,李亨和唐玄宗分道揚鑣的緣由是多方面的。

文/腦洞趣味歷史

不知道您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注支援一下,每天都將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

參考資料:《新唐書》《舊唐書》《資治通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