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千古第一奇人,功高蓋主卻無人猜忌!

給個評論,讓我知道你看完後的感受

小編不才,卻願與各位小主分享自己的一些文章,感謝各位的捧場。

一中華千古第一奇人

誰是中華千古第一奇人?盛唐名將郭子儀。

郭子儀四十歲時任朔方節度使,手握十萬精兵。安史之亂爆發後,任副宰相兼兵部尚書。收復長安後,加司徒官銜,封代國公。

公元758年,進位中書令,成為真正的宰相。公元762年,郭子儀又因功進封汾陽郡王。公元779年,郭子儀被皇帝尊稱為“尚父”,再加太尉官銜。公元781年,郭子儀去世,朝廷贈太師官銜,諡號“忠武”。並且後世史書贊曰:“功高蓋主主不疑,權傾朝野臣不忌”。

中華千古第一奇人,功高蓋主卻無人猜忌!

二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建功立業的武狀元

郭子儀傳奇而又輝煌的一生,起始於武則天時期的武舉第一名。

武則天當權時期,為了消除反對者,對軍隊進行了大清洗,全部換上了親信。武則天這些親信,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進而大唐帝國使得對外戰爭一敗再敗,軍隊戰鬥力下降嚴重。鑑於邊防壓力劇增,武則天在科舉制度的基礎上,設立了武科,用以選拔人才,來充實軍隊,穩定邊防。

三九原,郭子儀的發家之地

九原郡,郭子儀的發家之地。郭子儀出生於華州鄭縣的一個士大夫家庭,因為家道中落,所以郭子儀沒有參加文科,而是參加了武科。成為武狀元后,郭子儀以左衛長史的身份前往單于都護府任職。經過多年的磨礪,郭子儀積功成為天德軍使兼九原太守。

之後,因為上司嫉妒,郭子儀被閒置,一直未得重用。閒置的生活養成了郭子儀寵辱不驚、恢弘大度的性格。

四朔方節度使,郭子儀建功立業的起點

安史之亂是郭子儀命運的轉折點。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郭子儀在天德軍使、九原太守的位置上一直待到了安史之亂的爆發。安史之亂爆發後,大唐帝國外重內輕、承平日久的問題完全爆發出來。

因為安祿山身兼河東節度使、控制了河東道北部,對北都太原構成嚴重威脅。大唐帝國中央慌忙想起了被閒置多年的郭子儀,於是任命他為朔方節度使,全力解除安祿山對太原的威脅。

五深入河北、收復大片失地、威震天下

郭子儀深入河北,以一己之力穩定天下大勢。郭子儀沒有辜負中央對他的期望,不費吹灰之力就收復了河東。收復河東失地後,便開始著手收復河北失地。安祿山在河北經營多年,勢力比較穩固。加上河北有大量草原胡人,這些胡人全力支援安祿山,使得郭子儀收復河北的計劃困難重重。

此時,顏真卿兄弟在河北常山郡起兵反抗安祿山,一時間河北十七個郡縣響應,形勢大好。面對如此大好形勢,郭子儀抓住機會,深入河北,重創安史叛軍,一時間威震天下。想知道你的健康狀況如何?

六忍辱負重、堅韌不拔、再造大唐

在深受猜忌的情況下,郭子儀依然一心為國,因此被稱讚為“再造大唐”。就在郭子儀威震天下、即將剿滅叛軍的時候,唐肅宗聽信讒言,強令郭子儀停止進攻。郭子儀停止進攻後,安史叛軍立刻抓住機會進行喘息,形勢開始逆轉。偏偏唐肅宗還派出太監前期監軍,用以牽制郭子儀。

此外,任由太監胡亂指揮,造成唐軍重大損失。在這種惡劣的形式下,郭子儀忍辱負重,先是慘淡經營,進而收復了長安、洛陽兩京,接著與李光弼通力合作,最終徹底擊敗安史叛軍,恢復了大唐天下。

七功高蓋主卻又安然無恙

郭子儀立下大功、被君主猜忌,偏偏最終得以善終。安史之亂平定後,鑑於郭子儀功勞太大,對皇權構成威脅,唐代宗採取明升暗降的方法,剝奪了郭子儀的兵權。郭子儀對此毫無怨言,並坦然接受。郭子儀平淡的表現打消了唐代宗對他的戒心。

因此,當吐蕃與回紇聯手入侵時,唐代宗再度派郭子儀領兵出征。吐蕃與回紇勢大,唐軍諸將不敢前進。郭子儀卻毫無懼色。郭子儀單騎入回紇大營,憑藉自己的威望,促使回紇退兵。回紇退兵後,吐蕃大懼,也一同退兵。就這樣,郭子儀不費一兵一卒,徹底解除了外患。

此後,郭子儀受盡恩寵,餘生都在享受榮華富貴,並得以善終。

八岳飛、諸葛亮都不及郭子儀

岳飛被譽為中華武將第一人。但是,岳飛有“再造大宋”的功勞,卻僅僅被稱為“中興四將”之一,還深受君王猜忌,最終也因為猜忌而死。岳飛死後,也僅僅被諡為“武穆”這個等級不高的稱號,“忠武”是後來追贈的。

郭子儀活著的時候,就被贊為“再造大唐”。活著的時候,就和諸葛亮一樣,被尊稱為“尚父”。活著的時候,就封汾陽郡王、享受完全的榮華富貴。死後更是直接贈太師銜、諡“忠武”。此外,在唐朝官方、私人的史書中,更全是一片讚美聲。

因此,郭子儀是當之無愧的中華第一奇人。

武狀元:四朝元老郭子儀貪腐為何能入凌煙閣

唐朝大臣郭子儀,武狀元出身,歷經四朝。他是一個對李唐王朝有大功的人,《太平廣記》中稱他“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同時也是一個窮奢極欲的人。郭子儀每年所得的俸祿有二十四萬貫之多,生活奢靡至極,卻贏得生前身後名,入主凌煙閣。

科舉制選狀元肇始於隋,確立於唐,完備於宋。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舉狀元孫伏伽開始,到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止,在這1283年間,可考的榜數為745榜,共產生了592名狀元,加上其他短命政權選考的狀元以及各代的武狀元,中國歷史上總計可考的文武狀元為777人。

科舉制度初期僅考文章經術,考武藝始於武則天時。《新唐書·選舉制》:“武舉,蓋其起於武后之時,長安二年,始置武舉。”《資治通鑑》卷二○七:“則天后長安二年春正月乙酉,初設武舉。”

作為封建時代青年學子之“金字塔尖”的狀元中,有不少文狀元名垂青史,婦孺皆知。如詩、畫成就甚高的唐開元十九年(731年)辛未科狀元王維;書法藝術爐火純青自成一家的唐元和三年(808年)戊子科狀元柳公權;為後世敬仰的民族英雄、南宋寶祐四年(1256年)丙辰科狀元文天祥;對晚清局勢起過重大影響和作用的清咸豐六年(1856年)丙辰科狀元翁同龢;有“中國之大教育家、大實業家”之譽的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科狀元張謇等。

歷代武狀元知名度較高的則甚少,具有廣泛知名度的只有一位,安史之亂後的唐王朝因其橫空出世而得以延續,得以苟延殘喘。這位英雄如天空中的一輪明月,照亮了亂世的渾濁和汙穢。他以絕世才華、滿腹韜略扭轉乾坤。他就是被唐德宗尊稱為“尚父”的郭子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