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時期,政權更替十分頻繁,為什麼馮道歷仕四朝而不倒

五代十國時期,政權更替十分頻繁,正所謂“皇帝輪流做,明年到 我家”。有一個人歷五朝八姓十一帝,終不離將、相、三公高位,最後全身而退,成了官場上的“常青樹”,他就是被後人稱為“不倒翁”的馮道。在中國歷史上,馮道是最有爭議的人物之一,也是一個絕無僅有的異數和奇人。因為絕無僅有,所以特別引人矚目。馮道歷仕四朝,侍奉過十位皇帝,皇帝你死我活,走馬燈似的輪換,而馮道都能穩居高位。這樣的經歷本身就是一個奇蹟!馮道之奇,還奇在人們對他的評價或褒或貶,所謂“謗滿天下,譽滿天下”。

五代十國時期,政權更替十分頻繁,為什麼馮道歷仕四朝而不倒

馮道,字可道,自號“長樂老”,今河北交河人。他性格沉穩,生活簡樸,好讀書,寫得一手好字。年輕時,割據河北的劉守光把他召至麾下,做了文職官員。劉守光自恃實力雄厚,不斷派兵攻城略地。馮道在離家鄉較近的幽州做小吏。當時,幽州軍閥劉守光以兇殘非常聞名,即使對屬下也是一言不合,說殺就殺,甚至在殺人之後,還叫人“割其肉而生啖之”。一次,劉守光要攻打易、定二州,馮道出來勸阻,結果惹怒了劉守光,差點被殺死,經人說情,被押在獄中。由此可見,當時的馮道還是較為正直的。後來馮道經人幫助,逃奔太原,投在晉大將張承業的門下。不久,經張承業的推薦,馮道成了李存勖的親信。從此,馮道踏上了仕途。經歷上一次的生死關,馮道也有了教訓,他開始琢磨為官之道,漸漸練就了左右逢源的本事,不介入任何政治紛爭,不做任何過激之事,不和任何人交惡。從此在官場裡如魚得水,遊刃有餘。

五代十國時期,政權更替十分頻繁,為什麼馮道歷仕四朝而不倒

劉守光被李存勖擊滅後,馮道便投靠李存勖當 了掌書記。李存勖非常欣賞他的才華,當上皇帝之後, 提升他為戶部侍郎、翰林院學士。馮道起初擔任晉王府書記,負責起草收發各種政令文告和軍事信函。不久,李存勖看到朱溫的後梁政權越加腐敗,就準備滅掉後梁。晉王和後梁的軍隊在黃河兩岸對峙,戰鬥打得十分殘酷,馮道身為李存勖的親信,卻能以身作則,過著簡樸的生活。

馮道隨軍出征,和士兵們同甘共苦,從不搞特殊化。有一箇舊時的朋友,想看一看這位高官朋友的華居,可看到的卻是一座破敗不堪的茅草屋。朋友感覺奇怪,推門進去一看,更是大吃一驚:靠牆的地方有堆乾草,上面放著一床破爛棉被,簡直和窮苦百姓的住所沒什麼差別。

五代十國時期,政權更替十分頻繁,為什麼馮道歷仕四朝而不倒

父親去世後,馮道回家守孝,期滿回到京城,已換了明宗李嗣源做皇帝。唐明宗欣賞他的才華,任 他為相。明宗是五代時候少有的明君,而馮道也確有 經世治國之才,在這一時期,後唐的政治大有改觀。 馮道選拔出身寒微卻有真才實學的人做官,

而對那些出身高貴的“草包”,無論如何也不重用他們。看到唐明宗安於現狀,他委婉地規勸說要居安思危。他十分注重規勸的技巧,講了一個小道理,說有一 次隨軍出征,開始時道路非常艱險,於是非常小心,惟恐出現什麼差池,結果平安無事。

五代十國時期,政權更替十分頻繁,為什麼馮道歷仕四朝而不倒

可到了平坦地帶後,放鬆了警惕,卻從馬上摔了下來,差點要了命。接著他話鋒一轉,說治理國家也是這樣,一定要 居安思危,來不得絲毫懈怠。有一次,明宗得到了一個玉杯,上刻“傳 國寶萬歲杯”一行字。明宗愛不釋手,常常向馮道炫耀。馮道說這算 不上什麼寶貝,帝王應有一種無形之寶,那就是仁義。然後又講了一番大道理,明宗聽了很是佩服。

五代十國時期,政權更替十分頻繁,為什麼馮道歷仕四朝而不倒

李嗣源死後,李從厚繼位,馮道安居宰相之位。李從珂起兵奪得帝位後,他率領百官迎接。李從珂不大喜歡處世圓滑的人,讓他到地方去做官。

石敬瑭勾結契丹滅了後唐,建立後晉。為穩定政局,又請馮道出 來當了宰相。契丹人對馮道的大名早有耳聞,點名要他前去會談。 契丹乃虎狼之師,此去凶多吉少,石敬瑭不讓他去,但馮道卻不以為然。隨從的人聽說契丹二字,臉色變了,手也發抖,馮道卻鎮靜自如, 寫下“道去”兩個字,揚長而去,大家看了都非常感動,沒有不流眼淚的。

契丹人見馮道寬厚,也沒怎麼為難他。而且還得到了賞賜,馮道便換成薪 炭。別人感到奇怪,他回答說北方太冷,自己年老體弱,為了過冬, 要早做準備。”見馮道有久留之意,契丹國王倒是受了感動,決定放他 回去。馮道再三請求留下來,契丹國王執意讓他回去。馮道在驛館住了一個月後,慢慢啟程,兩個月才走出契丹邊界。左右隨從不解, 馮道說走得再快,也沒有契丹人的馬快,快逃肯定逃不掉,慢慢走反倒安全。”大家聽了以後,無不佩服。

五代十國時期,政權更替十分頻繁,為什麼馮道歷仕四朝而不倒

出使契丹順利歸來後,石敬瑭更加重用馮道。後晉不設樞密使, 其職權歸入了中書省,由馮道主持,政務不管大小,石敬瑭都問馮道如何處理。馮道懂得急流勇退的道理,在這個兒皇帝手下當官,可能也覺得 不體面,於是提出退休。石敬瑭不準,連他的奏章也不看,讓人告訴他,如果再不上朝,就要親自去請他,馮道只好再出來任職。

後來馮道又歷後漢、後周兩朝,均被拜為太師。周世宗顯德元年 (954年)因病去世,年73歲。馮道這個人在年輕時經歷了生死關,有了教訓後變得乖巧,所以在今後的人生中,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馮道從不提早表明自己的立場,而是察言觀色、隨機應變,誰當權就給誰做幫手。所以不少史家批評他有虧臣節。但馮道處世立志向“聖人”標準看齊,一生勤儉,為人寬厚,不貪色,不貪財,愛護百姓,在那個天翻地覆的年代裡,具有這樣的品行也是難能可貴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