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流浪記三毛收集煙牌,湊齊108張,換來的獎品既諷刺又心酸

漫畫在現在不少人眼裡,是小學生、是青少年、是二次元才看的東西,因為確實隨著時代的發展,它被最大限度的娛樂化、產業化了,但在更早之前,漫畫更屬於一種藝術,和古詩詞、和各種著作、和各類行為藝術一樣,是思想的載體,是吶喊時需要的喇叭,比如說張樂平創造的三毛系列漫畫,就是時代的反映。

三毛流浪記三毛收集煙牌,湊齊108張,換來的獎品既諷刺又心酸

張樂平生於1910年,正好過沒多久就進入了分裂的民國時期,他家六口人,張樂平是三兄弟裡的老么,被叫做三毛,雖然人很多,但都靠著作為教師的父親的微薄工資生活,所以雖然他有很多的天馬行空的繪畫才華,但最終都只能將它們留在很快就會被海水沖刷的海灘上,還有馬上就會泥濘的土地上,紙筆太貴了。

這種貧窮其實一直伴隨到他讀完小學,然後1925年出去當學徒,當時他去的地方,自然是人人稱羨的上海,可是他發現在那裡窮人依然是窮人,報紙上的洋裝西服還是“一等人”的裝束,“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是當時的上海給他的第一印象,後來張樂平成為上海唯三的專職漫畫家之一,成為全國漫畫協會委員,奔赴抗戰前線……

三毛流浪記三毛收集煙牌,湊齊108張,換來的獎品既諷刺又心酸

這些經歷促使他創作出了三毛系列漫畫,而其實他的第一部作品是《三毛從軍記》,這部作品引起轟動之後,1947年他才開始在《大公報》連載《三毛流浪記》,它講述了孤兒三毛在上海的悲慘遭遇,讓“三毛”成為全國人民共同擁有的漫畫記憶,以及最為熟悉、最為不能忘懷的漫畫人物。

舊上海是殘酷的,根本不是風花雪月、燈紅酒綠的,也或者說它確實有這一面,但也有極其晦暗的一面,那一面長著一個留著三簇毛,整天髒兮兮,每天走街串巷卻依然吃不飽的孤兒“三毛”,餓起來的時候他吃過用來粘廣告的漿糊,睡就睡在垃圾車裡,那時候這樣的小孩不只有三毛,三毛只是一個典型。

三毛流浪記三毛收集煙牌,湊齊108張,換來的獎品既諷刺又心酸

印象中最讓人深刻的一件事,最令人哭得聲嘶力竭的關於三毛的一件事,就是三毛積攢煙牌那件事,煙牌就是煙盒上剪下來有收藏價值的那一部分,當時非常時興攢,攢好後可以換獎品,不過香菸都很貴,不是普通人抽得起的,三毛就更不可能用這種途徑去攢,他只能撿,反正他每天都在撿廢品過活,現在只是多了一個目標罷了。

三毛攢了很久很久,終於攢夠了108張,他興奮雀躍地去到店裡,以為自己終於能憑藉努力拿到人生中的第一個“獎品”,這個獎品會給他的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老闆把108張煙牌看了又看,看了又看,在三毛期待的目光中,終於“如釋重負”挑出了一張稍微有點磨損和汙漬的牌,然後以此為藉口,只給了三毛一盒火柴。

三毛流浪記三毛收集煙牌,湊齊108張,換來的獎品既諷刺又心酸

三毛呆呆地捧著一盒火柴,竟然和安徒生童話中賣火柴的小女孩,無形中合二為一,這一幕真的太諷刺,人們常說努力就有收穫,但從來不說收穫與付出往往不成正比,尤其是在舊社會,一個人的價值不是由自我勞動來衡量的,而是掌握著你生存資本的人來進行評價的,像三毛這樣無依無靠的孤兒,就只能被層層剝削。

1949年《三毛流浪記》被拍成了電影,導演是趙明、顏恭,主演是一個八歲的男孩兒王龍基,這部電影的基調是喜劇,但就和卓別林電影一樣,是諷刺喜劇片,有些人樂得哈哈大笑,但不少人哭得稀里嘩啦,成為中國電影史上不能被忽略的經典黑白片,1983年獲得第12屆菲格臘·達·福日國際電影節評委獎。

三毛流浪記三毛收集煙牌,湊齊108張,換來的獎品既諷刺又心酸

2010年現在這一代人更為熟悉的《三毛奇遇記》播出,這裡的三毛還是孤兒,但是他擁有了非常多的東西,兩個朋友——巧巧、小拉里,他闖進了童話王國,學習魔法,打敗大力士、風魔,遇見了沙漠公主、森林精靈,他不再寂寞、孤獨、髒兮兮,而是聰明、機警、活潑,成為小朋友們的榜樣。

從漫畫的“三毛”變成電影的“三毛”,再到動畫片中的“三毛”,三毛的身份,存在的背景,經歷的故事,都一直在發生改變,這是因為作者張樂平所在的時代一直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是因為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社會在不斷向前,捧著火柴喪氣的三毛早已經是時代的舊影,現在的“三毛”們有更多的機會坐在窗明几淨的房子裡哈哈大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