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不被立為太子的六大原因, 不殺就不錯了, 還想立為太子!

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帝都長安城宮城玄武門附近射殺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史稱“玄武門之變”。事後,李世民殺李建成、李元吉諸子,並將他們從宗籍中除名。李淵讓出軍政大權給予秦王李世民,三天後,李世民被立為皇太子,下詔曰:“自今以後軍國事務,無論大小悉數委任太子處決,然後奏聞皇帝”。早知道如此,何必當初呢?為什麼李淵不一開始就立李世民為太子,也許就不會有玄武門之變,也許就不會發生手足相殘的事情了。真是這樣嗎?

李世民不被立為太子的六大原因, 不殺就不錯了, 還想立為太子!

一 李淵深知李世民的性格

首先我們要李世民的性格,因為在中國古代的眾多帝王之中,有重視親情、大封子弟的,也有刻薄猜忌、手足相殘的。我們關鍵看李世民是屬於哪類人?毫無疑問李淵他知道李世民屬於後者,登基之後能放過他的兩兄弟嗎?到時候李世民大權在握,根本不用發動什麼,一道命令下去,李建成和李元吉就得完蛋。

即使這兩位放棄幻想,小心翼翼,大氣不敢出,每天混日子,李世民也網開一面,放他們一馬。但是,等到李世民死前,考慮後事的時候,還會放過他們嗎?何況李世民的人李治性格比較懦弱,李世民真的放心讓兒子去和兩位強悍的叔叔嗎?恐怕這時候,李建成和李元吉不死也得死了,除非他們提前自然死亡。反觀太子李建成本身就是嫡長子,加上他性格也比較忠厚不像李世民這般刻薄猜忌,他如果順利當上皇帝,如果李世民老老實實,他就會給李世民一條生路。

李世民不被立為太子的六大原因, 不殺就不錯了, 還想立為太子!

二 長幼有序

我們現在所說的長幼有序,在歷史上有一個專有名堂,叫做“宗法制”,這是起源於西周的一個制度,就是皇位、王位要傳給嫡長子,也就是正妻所生的第一個兒子。如果正妻沒有兒子,那就選長子。很多人不知道為什麼要做這樣的規定,其實這是為了皇帝繼承的穩定過渡。在古人眼中,禮法綱常原比我們以為得更加重要。假使沒有什麼特殊情況,家產和地位理應由嫡長子繼承。李淵其人倒是難得尊重這一點禮法的,他不顧次子才華品德,執意選擇長子為繼,遺憾的是長子心胸狹隘,次子被迫反擊以致江山易主。

李世民不被立為太子的六大原因, 不殺就不錯了, 還想立為太子!

三 李建成才能也不小

李建成的才幹可能不如李世民,但他曾與李世民一起向李淵提出過一些正確的建議,共同建立過不少戰功,由太原南下,西渡黃河,攻打長安的一系列戰爭中,李建成與李世民常常是並肩戰鬥,一起向李淵獻策,即使李世民的功業稍稍超過李建成,亦相差無幾而且幕下網羅了魏徵等一批日後的名臣,絕不是單純的酒色之徒。李元吉其人的確有不少嚴重的缺點,但亦“力敵十夫”(《隋唐嘉話》),在軍事上也不完全是無能之輩

李世民不被立為太子的六大原因, 不殺就不錯了, 還想立為太子!

四 李淵和李世民關係並不融洽

李淵和李世民的關係則遠無和李建成的關係融洽,可謂是“猜疑日深”。在大唐統一戰爭中,李世民功業日高,以致李淵“以秦王世民功大,前代官皆不足以稱之,特置天策上將,位在王公上。後以世民為天策上將,增邑而萬戶,仍開天策府,置官屬。”從這裡可以看出李淵此時對李世民可謂是無奈至極,功大不得不賞,但卻賞無可賞,故特置一前代所未有之官職以酬其功。但同時也實際上等於是暗示了李世民:“你的功勞很大,特封你個天策上將已經至極了,應該滿足了吧,但皇位你就不要有非分之想了,是與你無緣的。”功高震主歷來為帝王所忌,即使親生兒子亦不例外。

李世民不被立為太子的六大原因, 不殺就不錯了, 還想立為太子!

五 李建成是太子而且貢獻不小

由於李建成是晉陽起兵的主要參與者和謀劃者,更在建國及定國中做出了突出貢獻,及被立為皇太子,一直為李淵所信任和重用。故當李建成和李世民開始皇位之爭時,他還基本上站在李建成一邊。畢竟,李建成是皇太子、國之儲君,為了維護政治穩定,李淵不會輕易動搖太子儲位。

李世民不被立為太子的六大原因, 不殺就不錯了, 還想立為太子!

六 也是當時來不及考慮

當時唐朝新建,李淵父子面臨著全國林立的武裝勢力,在嚴重的戰爭面前成敗未卜,根本沒有可能在立太子的問題上仔細斟酌。義寧元年十一月李淵進封唐王,立即以隴西公李建成為唐國世子,李世民為京兆尹,改封秦國公;次年,李淵即位,立即於六月“立世子建成為皇太子”。由此可見,最初李淵是按照嫡長子為太子的傳統,立李建成為太子的。

李世民不被立為太子的六大原因, 不殺就不錯了, 還想立為太子!

李世民為了奪位,不計成本的拉幫結派、晝夜謀劃,但發現各種穩妥的辦法都不現實,決定權掌握在李淵手中,不好控制。於是李世民最終決定發動玄武門之變,直接用武力解決問題,一了百了。為了不留後患,直接殺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使得李世民再無後顧之憂。鬥爭是無情的,在歷史上爭奪皇位的鬥爭中,骨肉之情不免顯得蒼白無力,李世民此舉亦可理解,也無可厚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