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國粹戲曲遇上國粹國畫,會產生怎樣的奇妙反應

當國粹戲曲遇上國粹國畫,會產生怎樣的奇妙反應

▲陳九《紅粉青衣》

如果說,戲曲是國粹,國畫是國粹,那麼,國粹疊加國粹,將產生怎樣的奇妙反應?今天在上海市群眾藝術館揭幕的“庚子鑼鼓——中國戲曲人物畫名家書畫邀請展”,提供了樣本。

此次邀請展以“庚子鑼鼓”為主題,透過70多位藝術家70餘件形式多樣的戲曲人物書畫,為不平凡的庚子之年祈福。參展者中,除丁立人、謝春彥、陳九、季平、朱剛、顧村言、徐旭峰等老中青三代藝術家,知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崑曲名家計鎮華也加盟其中。二人都有著深厚的書法功底,此次參展的均是書法作品。其中,京劇名家尚長榮所書的是他主演的京劇《廉吏于成龍》中的《人生正氣歌》:“生路多坎坷,禍福不定

有苦澀,有酸楚,也有歡欣。”

當國粹戲曲遇上國粹國畫,會產生怎樣的奇妙反應

▲尚長榮書法作品

當國粹戲曲遇上國粹國畫,會產生怎樣的奇妙反應

▲計鎮華《崑曲邯鄲夢唱詞》

中國戲曲人物畫源遠流長,上海是中國戲曲人物畫的發源地之一,關良等名家在上海創作了大量戲曲人物畫,影響深遠。

據透露,戲曲人物畫創作,從其藝術趣味和文化品質而言,大體分為借戲入畫和入戲生畫兩類。前者重在形式融合,後者重在精神契合。前者以林風眠為代表,後者則以關良為端倪。關良是現代最早將中國傳統文人水墨語言引入戲曲人物畫的大家,他在追求形神兼備的同時,常運用沒骨寫意的手法描繪戲曲人物,運用“鈍、滯、澀、重”的筆墨手法,並善於對人物形態的誇張變形,充分展現文人畫傳統的寫意天趣,並將西方現代表現主義的某些語言融入其水墨戲曲人物畫創作之中。關良的戲曲人物畫注重追求表現戲曲舞臺的精彩瞬間,抓住最突出的故事情節或人物性格的動作和表情,講究人物比例重心,以及動作上的合乎舞臺板眼節奏,創作一種獨特的戲曲畫“瞬間”形式。觀其畫似觀戲,而且大有勝似觀戲的文化回味,以表述戲曲舞臺的真實形態為主要目的,包括舞臺人物和舞美(道具、服飾、布幕等),非常寫實和接近舞臺實況,記錄了許多經典曲目的最精彩的瞬間。

上海作為中國近代戲曲的發祥地,曾經創造過中國戲曲的輝煌。百年來,海灌百川,陳言務去,不斷地推陳出新。戲畫同源,中國戲曲人物畫薪火相傳至今。此次參展藝術家中,有的自幼徜徉梨園,舞臺上的一劇一幕早已鐫刻於心,一筆一墨間似在借戲裡的生旦淨醜,抒人間的人情冷暖;有的藝術家將西畫造型、明暗、光線、色彩、質感、構成等藝術手法融會貫通,“唱”、“念”、“做”、“打”皆描繪地栩栩如生,食洋而化,使得觀者能近距離感受中國戲曲的形神兼備之美;有的注重追求文人審美趣味、意象的表達與現代性筆墨的探索。

當國粹戲曲遇上國粹國畫,會產生怎樣的奇妙反應

▲季平《戲畫人物圖》

當國粹戲曲遇上國粹國畫,會產生怎樣的奇妙反應

▲謝春彥《川劇人物》

值得欣喜的是,戲曲藝術原本是一門崇尚寫意的舞臺藝術,戲曲人物題材繪畫歷來多以寫意手法表現為主,此次參展的中青年藝術家不乏有深耕於傳統古法者,如承襲宋人雙勾填彩技藝者等,呈現出此次展覽多樣的藝術面貌。

作為主辦方之一,中國戲曲人物畫研究會自2012年註冊成立至今,已舉辦《粉墨寫意——中國戲曲人物畫掇英》《梅韻蘭芳——紀念梅蘭芳誕辰120週年扇面畫展》《戲畫麒芳——紀念週信芳誕辰120週年中國戲曲人物畫展》等主題展覽活動。同時作為主辦方的還有“朱剛戲曲人物畫工作室”,該工作室繫上海高校高層次文化藝術人才工作室,始終致力於透過戲曲人物畫的學術研究、作品創作、文化交流等形式,以鮮活生動的藝術內容凝練而傳神地講好中國故事。

當國粹戲曲遇上國粹國畫,會產生怎樣的奇妙反應

▲朱剛《昭君出塞》

圖片:主辦方

作者:李婷

編輯:郭超豪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