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傑也沒搶到自己的票,演唱會一票難求背後究竟有何內幕?

“張傑也沒搶到票”上了熱搜。張傑還搞笑地自己手繪了一張站票,“希望可以憑這張票站完整場”。

張傑也沒搶到自己的票,演唱會一票難求背後究竟有何內幕?

其實類似的新聞我們一定聽得不少。老是聽說誰的演唱會門票“5秒售罄”“3秒售罄”甚至“1秒售罄”之類,其競爭慘烈的程度,豈是春運搶票所能比的?

站在路人的角度,一定無法理解吧,一張少則幾百,多則幾千的門票,又不是超市的免費白菜,為什麼那麼多人爭破頭?這世上真的還有如此一票難求的生意嗎?

張傑也沒搶到自己的票,演唱會一票難求背後究竟有何內幕?

別說路人不信,只要沒試過的,連歌手本人都覺得不可思議。這次張傑沒搶到自己的票並非個例,我記得之前華晨宇也有過同樣被“打臉”的經歷。因為老聽粉絲說搶不到票,華晨宇不信這個邪,心想一定是粉絲手速的問題,他決定做個示範。

結果呢,華晨宇很快就敗下陣來:我發現了,彈琴的手速和搶票沒有任何關係,你們都是魔鬼嗎?

張傑也沒搶到自己的票,演唱會一票難求背後究竟有何內幕?

除了張傑、華晨宇,還有很多歌手的演唱會都是如此“一票難求”,如周杰倫、林俊杰、劉德華、TFBOYS、許嵩等等。每次開演唱會前,搶票就成了粉絲們的頭等大事。如果在放票時能僥倖搶到一張票的粉絲,那簡直是走了狗屎運,夠他吹半年的了;大部分只能求爹告娘四處打聽能否弄到票,有的花幾倍的錢買到了票,有的卻只能站在場外用意念看完整場演唱會,還有更多隻能唏噓嗟嘆寄希望於下次手氣能好一點……

張傑也沒搶到自己的票,演唱會一票難求背後究竟有何內幕?

看到這樣的景象,或許我們會感慨,難道現在的演藝市場如此繁榮了嗎?難道歌手開演唱會個個都是供不應求?

很顯然,事實並非如此。甚至恰恰相反,業界的普遍認識是,極少有歌手能靠演唱會賺到錢。歌手這麼多,能開得起大型演唱會的本來就是少數;在這少數中,還有大部分是門票並不好賣的,為了上座率不至於太慘,大都會在後面以大折扣進行甩賣;真正“一票難求”的歌手其實也就那麼幾個。這些歌手通常分為兩類:

一類是有資歷的歌手中特別經典的,如周杰倫、張學友、五月天這些;一類是年輕的歌手中特別有流量的,如華晨宇、TFBOYS等。絕不是所有的資深歌手和流量歌手都有如此待遇,而只是其中的鳳毛麟角。

張傑也沒搶到自己的票,演唱會一票難求背後究竟有何內幕?

但即使是這些“一票難求”的歌手,你以為真的就跟我們表面看到的一樣,是那樣供不應求嗎?也沒有你想的那樣樂觀。你想想,如果真的是門票遠遠滿足不了粉絲需要,那是好事啊,加一場唄,一場不夠就兩場,體育館不行就上體育場,一般的體育場不夠,就上鳥巢……

張傑也沒搶到自己的票,演唱會一票難求背後究竟有何內幕?

事實上,絕大多數時候,演唱會門票數是完全能滿足粉絲需求的,只是門票在從主辦方到粉絲的這個過程中出現了問題,使真正有需求的買家並不能輕鬆如願地買到它。

公售率

要了解這個內幕,首先就要了解一個公售率的概念。公售率就是真正拿出來公開售賣的票,在所有門票中所佔的比率。比如某歌手要開一場2萬人的演唱會,那麼你以為搶票的時候會有2萬張票放出來嗎?當然沒有,這個公售率有時低到令你意想不到,能有8千張票出來就謝天謝地吧。

張傑也沒搶到自己的票,演唱會一票難求背後究竟有何內幕?

還有的票哪去了呢?

公關票

所謂公關票,就是事先預留一部分票,贈送給有關部門和人員,比如主管機構、贊助商、媒體、安保、消防等人員及家屬。涉及的人數眾多,所以耗費的門票不會少,通常會佔到總票數的30-40%甚至半數以上。

這些收到贈票的人難道都很想來看演唱會嗎?當然不是,但他們不會推辭,因為即使自己不看,但變現很容易啊。他們將票溢價轉賣,便成就了第一批黃牛票。

張傑也沒搶到自己的票,演唱會一票難求背後究竟有何內幕?

如果你說公關票是一種賄賂的話,那也是合法的賄賂,因為邀請你來看演唱會,似乎並沒有什麼不合理啊,是吧?

票務電商與黃牛黨

除去公關票,剩下的票進入票務電商,但如果你以為這部分票會全部在網上公售給大眾,那你還是太天真。他們會把相當一部分直接打包給高階黃牛黨或二級交易平臺,而真正放出來給粉絲搶的,其實只佔總票數的一小部分。

而且,參與搶票的也不全是粉絲,還有用搶票軟體的中級黃牛,或者一些不想看演唱會但想賺點外快的兼職黃牛……所以,真正留給“剛需”的粉絲並沒有多少機會,“幾秒售罄”就顯得不足為奇了。

張傑也沒搶到自己的票,演唱會一票難求背後究竟有何內幕?

粉絲搶不到票怎麼辦?只能去找黃牛了,加價購買。也有的粉絲知道搶不到的,事先就付定金給黃牛代搶的。

黃牛加價有多誇張?有時會高到令你懷疑人生。之前我看有粉絲在網上說,她沒有搶到“山河令演唱會”的門票,想找黃牛買張票,卻發現黃牛在朋友圈裡將2280元的內場票叫價1。3萬元,將她駭出一身冷汗。

張傑也沒搶到自己的票,演唱會一票難求背後究竟有何內幕?

這還不算離譜,之前的“陳情令演唱會”,內場1排的票價更是被炒至15萬一張。

張傑也沒搶到自己的票,演唱會一票難求背後究竟有何內幕?

最離譜的還算2016年王菲的“幻樂一場”演唱會。當時在搶票時也是一票難求,過後大家在其他交易平臺上卻發現有大量門票倒賣,其中最貴的一檔票,面值7800元(已是天價),而經過黃牛這麼一炒,居然炒至59。99萬元一張。

張傑也沒搶到自己的票,演唱會一票難求背後究竟有何內幕?

這就是吸血無底線的黃牛!

既然黃牛這麼黑心,為什麼還能一直存在?這就涉及多方面的利益了。

究竟誰在“割韭菜”?

一個歌手開演唱會,歌手方面通常會說是“回饋歌迷”,而站在路人的角度,通常會表示不屑“說得好聽,不就是割韭菜嘛!”

其實說句公道話,歌手方開演唱會的初衷大多還真是抱著回饋歌迷的目的,只要粉絲能來支援,歌手能面對面為大家唱一場,實現這種“雙向奔赴的愛”,就是最幸福的一件事,至於錢,當然不是最重要的!

張傑也沒搶到自己的票,演唱會一票難求背後究竟有何內幕?

但是,歌手不為賺錢,但主辦方要賺錢啊,他們不想白忙乎。歌手站在粉絲的立場,通常會要求主辦方票價不能過高;主辦方為了爭取合作,只能定一個相對合理的價格。但這個價格,會讓整場演唱會下來難以盈利,或盈利有限。於是,就有了主辦方與票務電商、黃牛之間的沆瀣一氣,他們才是割韭菜的主兒,賺了錢再坐地分贓,實現各自的利益。

借用華晨宇的一句話:你們都是魔鬼嗎?

張傑也沒搶到自己的票,演唱會一票難求背後究竟有何內幕?

所以黃牛一直被預設的,甚至必不可少的角色。他們都指望這種有號召力的歌手來割韭菜呢,要是碰上號召力一般的,囤一堆票最終卻爛在手裡的黃牛也有。

面對粉絲搶票難的困境,歌手方有心幫粉絲,也往往是有心無力。比如有次劉德華遇到一幫粉絲,一見面就跟他抱怨買不到票,劉德華也只能愛莫能助地攤手說:“這個票的問題也不是我們在弄,我們也沒辦法”。

張傑也沒搶到自己的票,演唱會一票難求背後究竟有何內幕?

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場,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投機,正因為這些潛規則的存在,才讓粉絲與歌手這場雙向奔赴的愛多了許多艱難與阻礙。

矛盾的是,一方面歌手確實心疼粉絲,但另一方面,越來越多歌手也喜歡用“x秒售罄”來當作宣傳噱頭,以證明歌手是多麼賣座。

張傑也沒搶到自己的票,演唱會一票難求背後究竟有何內幕?

如果你的門票有至少80%以上的公售率,而且擺脫了黃牛的操控,把票都賣給了真正需要的粉絲,那麼你的“x秒售罄”才有意義。否則,豈不是在粉絲的傷口上撒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