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清初著名的文學家, 砍頭前說了25個字, 至今讓人捉摸不透!

古代的讀書人深受儒家入世思想的浸淫,莫不想有朝一日能夠實現自己的治世理念,造福國家與萬民。所以他們才會數十年如一日苦讀經史,為的就是能夠在科舉考試中嶄露頭角,被髮掘出來從而藉此進入仕途一展身手,這也是絕大部分讀書人的歸宿。

此人是清初著名的文學家, 砍頭前說了25個字, 至今讓人捉摸不透!

然而也有一部分人,雖有經天緯地之韜略,一腔學識卻沒有施展出來,他們或是對官場的勾心鬥角厭倦不滿,如陶淵明隱居終南山下,或是直接看淡了名利,追求與世無爭的生活,在清朝的時候就有這樣一位與眾不同的讀書人,他打小就聰穎無比,詩詞曲賦無不精通,文采斐然,是當時一等一的大文豪,他就叫金聖嘆。

此人是清初著名的文學家, 砍頭前說了25個字, 至今讓人捉摸不透!

相信很多人都讀過他的文作,他對中國古代的經典名著點評角度刁鑽十分犀利,具有強烈鮮明的的個人風格,知道如今還被許多人奉為經典時時品讀。在當時他的名氣也很大,不僅個人學識淵博,他還開辦學堂,傳授學業,據說當時他的學堂往往是人滿為患,人人莫不以成為其學生為榮。後來他的作品傳入了皇宮,被當時的皇帝順治看到了,觀文如見人,順治帝對金聖嘆高度讚揚,說他是古文的高手,不能用時下的眼光來看待他,更傳奇的是,順治帝還潸然淚下,面朝北方叩首以表達自己的感慨。他數次表達希望金聖嘆入朝為官,展現抱負為國家效力的意願,可惜金聖嘆志不在此,婉言謝絕。

此人是清初著名的文學家, 砍頭前說了25個字, 至今讓人捉摸不透!

順治十八年,任吳縣縣令橫徵暴斂欺壓百姓,引起了當時蘇州大批文人士子的憤慨,包括金聖嘆在內的上百名士子聚眾前往文廟抗議,他們還上書時任江蘇巡撫的朱治國懇請查辦吳縣的縣令,孰料朱同縣令本就是一夥的,他們上下串通沆瀣一氣,來了個惡人先告狀,直接上書到朝廷誣陷金聖嘆等人意欲不軌非議先帝,皇帝震怒,當即下令抓捕所有參與集會的讀書人,判以死刑。

此人是清初著名的文學家, 砍頭前說了25個字, 至今讓人捉摸不透!

當年七月十三日,所有罪犯被執行死刑,金聖嘆臨刑前懇請監斬官為兒子留封遺書。古時皆以死者為大,他的這點並不過分的請求自然得到了滿足,臨死的金聖嘆看淡人生執筆寫下:“花生米與豆乾同嚼,大有核桃之滋味。得此一技傳矣,死而無憾也!”這25個字就是一代文豪留給兒子的遺言。據說當時行刑的劊子手看到遺言大笑不止,他覺得堂堂的大學者居然留了這麼一封遺書,荒唐奇怪。更令人稱奇的是,當劊子手砍下了金聖嘆的頭顱之後,他的耳朵里居然掉出來了兩個紙團,一個上面寫了“好”,另一個則寫了“疼”,淡然生死,幽默詼諧的態度讓人讚歎不已。

此人是清初著名的文學家, 砍頭前說了25個字, 至今讓人捉摸不透!

話說金聖嘆留下了25字遺言,後人們對他這封奇怪的遺書也是興趣盎然,甚至真的有人按照他的遺書中所說的,伴著豆乾吃花生,結果並沒有所有說的核桃的味道,令人失望。這就更讓後人們好奇金老先生的臨終遺言到底想要表達什麼含義,有的人說他只是苦中作樂樂呵樂呵,也有人說也許是傳授人生道理,更有人說只是後人過分解讀也許什麼意義也沒有,終究是斯人已逝,到底他想表達什麼我們可能永遠也無從得知。

金清美《豁軒錄聞》(筆記前邊有個“意”字,查了下網上,大都叫《豁意軒錄聞》)載。(金聖嘆)棄市之日作家信,託獄卒寄妻子,臨刑大呼曰:“殺頭至痛也,滅族至慘也,聖嘆無意得此。嗚呼哀哉,然而快哉!”遂引頸受戮。獄卒以信呈官。官疑其必有謗語,啟緘視之,上書曰:字付大兒看,鹽菜與黃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傳,我無遺憾矣。官大笑曰:“金先生死且侮人”。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豁軒錄聞》《金聖嘆的生平及其文學批評》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