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偵日記》主創:惠英紅後面的戲份,會有不一樣的表演

正在優酷熱播的《刑偵日記》圍繞不同的心理病患者,講述了一段段懸疑驚悚的故事。劇中幾乎“全員患病”的設定,成為觀眾熱議的焦點。日前,該劇監製關樹明,編劇朱靜祺、劉小群,專家團代表筆跡專家林婉雯接受媒體採訪。編劇劉小群表示,劇中的“精神疾病”設定並非為了獵奇,“而且我們並未設計所有角色都有病,只是儘量借角色的身份和衝突反映現今社會上人們的壓力,希望令觀眾對都市情緒病有更立體的瞭解和同情。”

《刑偵日記》主創:惠英紅後面的戲份,會有不一樣的表演

楊碧芯和兒子

選擇“筆跡”作為破案手段,選對了

《刑偵日記》中的主要破案手段——筆跡分析,在過往港劇中很少出現。《刑偵日記》編劇花費了兩年多的時間跟各位專家各種磨合、碰撞,朱靜祺表示,選擇“筆跡”作為破案手段是選對了,因為它引起了觀眾討論的一些話題,“它以前是很少見,或者是從來沒有見過的,而這次的創作用到筆跡也是一個成功。”比方說在血字裸屍的背上寫字的時候,要跟專家溝通,根據殺手的心態和情緒去寫。據關樹明介紹,編劇團隊和製作團隊需要跟專家去分析這個故事的結構,才能營造出兇手應該用怎樣的筆觸去寫這些文字。

林婉雯是一名受過專業培訓的執業筆跡專家。如何透過筆跡來分析一個人的個性?林婉雯以古天樂標誌性的“土豆串”簽名舉例:“他的簽名裡,能看出來的資訊幾乎只有一個‘古’字。你可以從中看到他對團隊與家人的照顧,其他私人的事情則被隱藏了起來。”

人格解離症男主的感情走向,有懸念

在創作過程中,《刑偵日記》並沒有著墨在精神病患者對社會產生的破壞上,只在社會對精神病患者的誤解和歧視上作出反映,希望對精神病患者有更真切的瞭解和同情。比如王浩信飾演的人格解離症患者,主創團隊之前做了大量資料蒐集,跟真正的人格解離患者對談過,得知他們痛苦的狀況。王浩信在劇中有一個對白,在朱璣這個副人格消失之後,王浩信飾演的葉勁峰冒很大的風險去找他,有人問他,為什麼要冒這個險?葉勁峰迴答:“是因為有了他,我才沒有那麼孤單。”這一句話就是來自那個真正的人格解離症患者,主創把它放到劇裡,希望觀眾理解他們的孤獨和痛苦。

《刑偵日記》主創:惠英紅後面的戲份,會有不一樣的表演

王浩信和黃智雯的角色有一段“有限期愛情”。

劇中,惠英紅飾演的楊碧芯飽受精神分裂困擾,差點害死了兒子。楊碧芯外表溫柔平和,說話也輕聲細語,面對女兒時滿眼慈祥和愛意,看上去是一位溫柔的母親;當得知兒子對女兒說自己已經死了,明明眼中含淚的她,忽然看到兒子給自己安置的骨灰龕,在靈位前的眼神瞬間變得凌厲、恐怖;後來她知道養母對女兒並不好,立刻打電話,語氣平緩地威脅對方,眼神中流露出來的兇狠讓人不寒而慄。

惠英紅的表演獲得網友一片稱讚,劉小群說,由於這部劇想要表達對精神病弱勢群體的關心,這跟紅姐(惠英紅)一拍即合。“目前的戲份裡,大家都說被紅姐嚇到了,甚至嚇到睡不了覺,但如果你看下去,會看到紅姐不一樣的表演。”劉小群表示,很多人說精神病人很危險,這部劇想將他們真正的痛苦展現出來,這些是大眾所不瞭解的。劇中的對話有些來自於真實案例。“惠英紅曾經也患過心理疾病,她後來讀了一些心理輔導相關的課程,也做過輔導員,這些經歷更加激發她去創造有立體感的一個角色。”

《刑偵日記》主創:惠英紅後面的戲份,會有不一樣的表演

惠英紅塑造了一個性格多變的角色。

劇中,王浩信飾演的人格解離者葉勁峰,以不同的人格分別愛上拆彈警花遊雁星與法醫人類學家方菀芊。人格分裂患者的不同的人格愛上不同的女生,看上去很浪漫、悽美。劉小群表示,在蒐集資料時,採訪到一個有人格分裂的患者,她的主人格是有男朋友的,但她另一個人格是一個小女孩兒,這個小女孩兒就不喜歡這個男生。所以當這個男朋友帶她出去玩的時候,她可以玩得很高興,但她會拒絕把他當成一個男朋友。劇中,王浩信的角色,其中一個人格朱璣是會灰飛煙滅的,他和女主角談的是一段“有限期的愛情”,他們能否繼續這段“四人多角戀”是一個懸念。“大家能不能接受這麼一種混亂的關係呢?到了後期會有一個很大的秘密,這個秘密會引起愛的波瀾,就看大家有沒有耐心繼續看下去。”

選擇“精神疾病”作為切入點,想要達成一次突破

在《刑偵日記》開播之前,網上一直有傳言《刑偵日記》是TVB經典劇《刑事偵緝檔案》第五季,監製關樹明對此給予了否認,“這個傳聞是假的,整部劇跟之前的那些系列是沒有關係的。”因此,《刑偵日記》可以被看做是一個全新的IP,它只是包含了刑偵的元素在裡面。不同於以往TVB刑偵劇集中出現的單元劇形式,《刑偵日記》採用多線並行的方式,全劇穿插了多個案件,每一個案件之間又有延續以及不同的伏筆。

《刑偵日記》主創:惠英紅後面的戲份,會有不一樣的表演

《刑偵日記》的重點在於人物而非案件。

劇中,楊碧芯飽受精神分裂困擾,差點害死了兒子葉勁峰。葉勁峰驚嚇過度,分裂出另一重人格。雙重人格的葉勁峰被招攬加入特案組,偵破多宗驚悚懸案。《刑偵日記》選擇了“精神疾病”這個冷門的題材來作為劇本主線,對於這個設計,編劇劉小群表示,觀眾之前看過很多警匪劇了,所以這次想要達成一次突破,突破點就是以精神疾病作為切入點。在主創們看來,《刑偵日記》的重點其實在於人物而非案件。劉小群透露,編劇最開始寫的是一個“幾大專業領域高手聯手探案”的故事,但不太滿意,於是推倒重來,最終找到了精神疾病這一劇情突破口。

希望大家看完劇以後,更加關心這些弱勢人群

《刑偵日記》中涉及到的精神疾病包括多重人格、精神分裂、躁鬱症、餘光恐懼症、違拗症等,多個主要角色或多或少都有精神或心理上的問題,其中“全員患病”這個劇情設定也引發了不少討論。編劇朱靜祺坦言,從精神疾病做切入口,並不是噱頭。“我們更希望大家藉著這個劇去關心一些弱勢社群,去關懷這些心理有問題、有疾病的人。”

因為精神分裂的關係,惠英紅飾演的楊碧芯擁有多個“面孔”,劇中需要飾演七八種不同情況下的自己。雖然劇中多個角色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病,但是這些角色不單單是為了獵奇。在劉小群看來,獵奇只是很表面的一個東西,這部劇更想探討的是這些角色本身。“我們想聚焦於角色在心理疾病上面的痛苦,他們患病的原因,找出他們的心結。”朱靜祺表示,創作團隊都是很感性的人,“我們覺得在刑偵這樣一種刺激的元素中,加入一些感性在裡面,會讓大家看完這個劇以後,更加關心這些弱勢人群。”

新京報記者 劉瑋

編輯 佟娜 校對 危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