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奪權:並非司馬懿能力出眾,而是曹叡後曹氏已無可用之人。

提到司馬懿,可能對他的好評不多,大家都認為他心狠手辣、得位不正,如果說曹操是靠自己的能力統一北方而奠定曹魏的基礎的話,那麼司馬懿就是坐享其成,靠陰謀詭計篡奪了曹魏的天下。實際上,司馬懿的成功可以看作是世家大族向寒門將帥發動的一次逆襲,除了仰仗著司馬懿本人的智謀權變之術外,還離不開世家大族的支援。曹魏政權從曹操、曹丕到曹叡以來,曹氏家族與世家大族的對抗,從激烈到緩和到妥協,就已經預示著曹魏距離滅亡不遠了。加之魏明帝曹叡死後,繼位的曹芳年幼,而曹爽的能力無法與司馬懿對抗,才導致司馬懿最後奪權成功,到了司馬炎的時候,建立了西晉王朝結束了魏晉亂世。

司馬懿奪權:並非司馬懿能力出眾,而是曹叡後曹氏已無可用之人。

權力是一個很有魔力的東西,司馬懿從最開始自命清高的名門世族才學之士,最後發展到詭計多端、心狠手辣的政治梟雄,是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的。如果說司馬懿有老師的話,在我看來他身邊的老師便是曹操、曹丕和曹叡這祖孫三代人。並不是我們大家所常說的司馬三父子篡奪曹魏天下,而是曹氏三代人培養除了一個能力超絕的司馬懿。

司馬懿奪權:並非司馬懿能力出眾,而是曹叡後曹氏已無可用之人。

很多人說司馬懿出身於潁川司馬氏,家學淵源使然,司馬懿更是出類拔萃,父親的八個兒子都很突出,當時號稱“司馬八達”。但是在魏晉時期,世家大族子弟之間互相吹捧已經成為了一種潮流。這個時候的能力大多名不副實,不過是世家子弟入仕的手段。曹操也曾為擺脫閹宦之後的惡名,而得到了一個“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的頭銜。

司馬懿奪權:並非司馬懿能力出眾,而是曹叡後曹氏已無可用之人。

司馬懿從骨子裡是看不上曹操的,這個閹宦之後出身卑賤,就算要我司馬懿投靠,自己也要投靠“四世三公”的袁氏家族,袁氏才是士人的領袖,袁紹更是推崇儒學,成為士人的領袖,文化的旗幟,怎麼能跟隨曹操這樣不入流的人物而敗壞的名聲呢?

漢建安六年,郡舉上計掾。魏武帝為司空,聞而闢之,帝知漢運方微,不欲屈節曹氏,辭以風痺,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堅臥不動。——《晉書·宣帝紀》

司馬懿奪權:並非司馬懿能力出眾,而是曹叡後曹氏已無可用之人。

司馬懿和常人相比確實有一項能力是大多數人不具備的,那就是隱忍。在我看來,隱忍是古往今來能成就大事者的必備能力,他到底有多能忍呢?從曹操最開始想徵調司馬懿為己所用時,他開始裝病就可以看出來。面對刺客,司馬懿就算刀子架脖子上,照樣可以裝病以表示自己因病不能動彈。這不叫臨危不懼,而叫隱忍不言,司馬懿知道曹操想讓自己為其所用,絕不忍心殺害自己,只不過是派人試探自己。因此自己只要篤定下來將病裝到底,自然可以保自己平安,也不用出事去曹操處去“助紂為虐”了。

及魏武為丞相,又闢為文學掾,敕行者曰:“若覆盤桓,便收之。”帝懼而就職。於是使與太子游處,遷黃門侍郎,轉議郎、丞相東曹屬,尋轉主簿。——《晉書·宣帝紀》

司馬懿奪權:並非司馬懿能力出眾,而是曹叡後曹氏已無可用之人。

但司馬懿低估了曹操,為了得到司馬懿為己所用,曹操不惜使出了最後的手段,如果司馬懿不出仕,那麼就要把他下到大牢裡。這次單靠隱忍恐怕躲不過去了,司馬懿是一個善於順勢而為的人,和曹操對抗恐怕下場就和曾經的名士邊讓一樣,司馬懿還不想做一個無辜被戮的人。曹操安排司馬懿輔佐太子曹丕,司馬懿依靠勤奮和努力,得到了曹丕的信任,可以說官運亨通,但還不算是曹操的心腹幕僚,因為這個時候曹操身邊人才濟濟,司馬懿的能力與之相比並不突出。

晉宣帝好學,曹洪自以麄疏,欲屈自輔帝,帝恥往訪,乃託病拄杖。洪恨之,以語太祖,太祖闢帝,乃投杖而應命也。——《魏略》

司馬懿奪權:並非司馬懿能力出眾,而是曹叡後曹氏已無可用之人。

這個時候的司馬懿,對曹操陣營中的很多人仍然是一百個看不上,尤其對於曹洪,儘管曹洪曾救過曹操的命,是曹操看重的人,但是在司馬懿看來,曹洪不過是個大老粗,憑藉能拼命得到當前的地位,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地方,因此當曹洪想結交司馬懿時,司馬懿不屑一顧,推脫自己有病,又玩起了以前對付曹操的那套把戲。但當曹洪把這件事告訴曹操後,曹操親自徵調司馬懿,司馬懿便立刻扔掉柺杖遵命,因為他知道得罪曹洪沒關係,但得罪了曹操是要命的。

帝內忌而外寬,猜忌多權變。魏武察帝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因謂太子丕曰:“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晉書·宣帝紀》

司馬懿奪權:並非司馬懿能力出眾,而是曹叡後曹氏已無可用之人。

對於司馬懿,曹操是有預判的,他認為司馬懿並不是人臣之選。他外表寬厚,而內心奸詐,對於這樣的人可用,但也一定要防備。

太子素與帝善,每相全佑,故免。帝於是勤於吏職,夜以忘寢,至於芻牧之間,悉皆臨履,由是魏武意遂安。——《晉書·宣帝紀》

司馬懿知道後,便勤於公事,收斂自己的行跡,這樣慢慢的曹操放鬆了警惕,且司馬懿得到了曹丕的信任,成為其重要幕僚“四友”之一,併為曹丕順利繼承王位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曹丕也多次在曹操面前,替他說話保全了司馬懿。

司馬懿奪權:並非司馬懿能力出眾,而是曹叡後曹氏已無可用之人。

從曹操到曹丕,直到魏明帝曹叡,曹氏家族一直牢牢掌控著曹魏的權力,這個時期的司馬懿一直扮演著忠順之臣的角色,更是成為曹丕繼位的最大助力之一。在曹睿執政期間在軍事上也大有作為,平定了遼東公孫度的叛亂,顯示其突出的軍事才能。這對於曹魏後期軍事人才凋零來講,是很大的助力,但是曹叡去世之前,他在任命輔政之臣的時候犯了一個錯誤,他任命的曹爽太年輕,缺少政治鬥爭的經驗又急功近利,不是司馬懿的對手,而魏主曹芳年幼,沒有任何政治經驗和影響力,因此在君弱臣強的背景之下,司馬懿面對曹爽這個年輕氣盛的宗室,選擇了用隱忍來麻痺對方,而後看準時機,利用曹爽和曹芳到高平陵的機會發動政變,一舉擊敗了曹爽,將曹魏大權牢牢的控制在自己手裡。

司馬懿奪權:並非司馬懿能力出眾,而是曹叡後曹氏已無可用之人。

從曹丕開始到曹叡,一直在努力控制曹氏宗室的實力,其實這一方面鞏固了君權,另一方面也給世家大族創造了機會。這也是曹叡去世之前,造成宗室無人可用局面產生的原因,用曹爽要輸給司馬懿,不用曹爽換其他人恐怕也不是司馬懿的對手。

司馬懿奪權:並非司馬懿能力出眾,而是曹叡後曹氏已無可用之人。

與其說是司馬懿奪權,倒不如說曹爽無能,不能掌控手中的權力,當宗室衰落,君弱臣強的局面出現後,司馬懿奪權和曹氏的衰落就已經不可避免了。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