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電影節挖新看什麼?“新和真才是關鍵”上影節創投專訪

頂級電影節挖新看什麼?“新和真才是關鍵”上影節創投專訪

作者|林 洛

編輯|友 子

“你想寫什麼就寫什麼。”

在談到給青年創作者的建議時,擔任本次上影節創投推薦人的壞猴子影業CEO、製片人王易冰這樣鼓勵創作者。

6月15日,第24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創投專案推薦落下帷幕。今年是上影業創投舉辦的第15屆,本次共從324個申報的專案中最終挑選出31個專案入圍。

頂級電影節挖新看什麼?“新和真才是關鍵”上影節創投專訪

《老炮兒》編劇、《被光抓走的人》導演董潤年是今年另一位創投推薦人,在他看來,今年是整體水平非常高的一屆,“每一個劇本都很完整,特點也都比較鮮明。”

整體上看,原生家庭、青少年成長、犯罪、女性等題材在本屆創投入圍專案中出現較多。

雖然青年創作者對現實主義題材的關注得到了董潤年的肯定,但在王易冰看來,本次創投專案題材過於集中也體現出多樣性不夠,“年輕人的優勢不就是想象力足夠豐富嗎?”

歷年上影節創投都為青年創作者們提供了一個展示才華的平臺。比如壞猴子影業正在上映的《熱帶往事》、董潤年正在創作的《慢半拍》,都曾入圍過上影節創投。

而相對於當下的文字,兩位推薦人都表示,一個創作者的創造力以及專案的潛力才是他們關注的關鍵。

董潤年用“反向木桶效應”來形容這種現象,“對於青年創作者們來說,大家在參加創投的時候你要想到自己的優勢、亮點在哪。”

頂級電影節挖新看什麼?“新和真才是關鍵”上影節創投專訪

原生家庭、女性題材扎堆

“青年創作者要敢於去想”

型別集中,是本屆上影節創投推薦人王易冰對今年創投專案的整體印象。

“稍微有點集中,偏同類的專案會比較多一點,比如兒童題材、原生家庭、偏女性的社會問題的比較集中,這三類每個都有若干個。“

對於這一現象的原因,王易冰並未給出過於確切的論斷。“到底是青年創作者們都喜歡選擇這樣的題材,還是因為他們覺得創投這樣的題材會比較有機會,還是因為其他原因,都不確定。”

“年輕人的優勢不就是想象力足夠豐富,對吧?所以我是覺得大家在選擇題材的時候可以再多發散一點,有時候覺得大家都在選擇某幾類題材,就像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王易冰表示。

頂級電影節挖新看什麼?“新和真才是關鍵”上影節創投專訪

(王易冰)

作為創作者,推薦人董潤年關注點有所不同。在他看來,今年創投入圍作品的中,既包括一些個人風格非常突出的作者性的偏文藝的作品,同時也有幾部型別非常強烈、非常有市場投資價值的作品,包括今年商業型別片佔比也有所增加。

“整體來說,我們還是鼓勵青年創作者使用商業型別片的元素來進行作者表達。”

擁有多年編劇創作經驗的董潤年,對於王易冰所感受到的“型別集中的現象”給出了自己的分析:很多創作者在一段時期會傾向於某一種題材,比如說對青年創作者而言,犯罪題材、青少年成長是經常會涉及的,這在各個創投都是常見的,而最近幾年,女性題材作品都有明顯增長。

“很多時候是受市場的影響,比如最近有什麼東西比較好,創作者也天然就想去做一個類似的東西,這是個很正常的現象。”董潤年認為。

另一方面大量原生家庭、女性等題材作品的出現,也和創作者的生活經歷、以及當下社會風潮、輿論環境有關,在他看來這也體現出創作者自我意識增強以及對社會環境的關注增加。

“也不是說以前就沒有原生家庭問題,但現在大家受教育程度高了,自我意識更強烈了,我們開始發現這些原來是問題。我覺得只要是當下觀眾真正關心的,就是個好的題材。”

但董潤年提到,最終作品還需要放在市場上去檢驗。比起票房,與觀眾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更關鍵。

“我希望創作者在創作的選擇以及個人喜好上,都能夠再進一步拓展,比如科幻題材其實是在增長的,但還不夠。有時候你可能反而要去做別人沒做過的東西,市場上暫時還沒有的東西,這也許才是下一個能爆的點。”董潤年建議。

頂級電影節挖新看什麼?“新和真才是關鍵”上影節創投專訪

(董潤年導演處女作《被光抓走的人》有科幻情節)

頂級電影節挖新看什麼?“新和真才是關鍵”上影節創投專訪

創投是“反木桶效應”

“觀眾永遠是喜新厭舊的”

激烈競爭下,給評委和推薦人留下深刻印象是所有創投參與者的目標。到底什麼才是推薦人真正關注的點?

對於王易冰而言,一個專案推薦的標準很簡單,就是故事打動人。“最起碼是我得愛聽是吧?你給我講個故事,我得愛聽了。這個標準不復雜,因為其實都是你覺得有沒有意思,這每個人最基礎的標準都是一樣的。”

而對於本次創投專案的具體專案,他也談到了幾個打動他的點。“比如WIP(製作中專案)《一日遊》的視聽表達以及《晚春七日》的文字,都是比較出彩的。”以上兩個專案也都得到了今年創投的推薦。

但他同時也表示,創投中的絕大部分專案和市場上的商業電影還有挺遠的距離,“他們要從創投走向市場都需要一個挺漫長的過程,甚至有些專案還會需要調整”。

作為資深的製片人,王易冰認為青年電影人對於作品市場定位的模糊都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作為青年創作者,他們還沒有進入到商業電影市場內,你怎麼去要求他?這個不現實。”

同時他也表示了對青年電影人專業認知的肯定。“他們大多數人都有自己非常清晰的表達和他們自己對於電影的認識,這點我覺得非常好。因為如果他們做不到這一點的話,他們是不能站在那個臺上的。”

每年上影節專案創投推薦人都是來自電影行業中不同環節,不同身份也讓他們有不同的視角和分工。

王易冰作為製片人更側重製片環節包括市場環境,編劇出身的董潤年更多是從文字本身去和導演以及編劇做一些探討,去了解他在創作這個故事階段時的想法和初衷。

在董潤年看來,從推薦人的角度,他們更為在意的是這個作品的亮點和成長空間。

“他可能在很多方面都有不足,或者我們推薦的作品會引起爭議,這是很常見的事,但創投的評委們都傾向於去選擇亮點更突出、空間更大的作品,因為對於青年創作者而言,他可能有很多短板,但我們看到他的空間很大,一旦有公司、投資人、成熟的創作者去幫助他的時候,那些短板就會被彌補好。”

他同時表示,“相反有一些作品其實都很成熟、四平八穩,但各方面都很平均。但我們能看到這類題材以往在市場上的天花板就在那,那麼在這樣的情況,我們更傾向於去選擇更有潛力,更有可能變好的一個作品。”

董潤年將其稱之為“反向木桶效應”——突出的那一根木板就是專案的亮點和優勢。

他進一步補充:一個專案最重要的點一個在於新,另一個則是真。“新的東西可能在市場上會有風險,但普遍對於創作者來講,新的東西一定是我們追求的東西。”

(董潤年)

“觀眾永遠是喜新厭舊的,觀眾永遠想看他沒見過的東西。可能不一定所有方面都新,可以是話題上的,或者是藝術表現形式上,也可能就是塑造的人物是我們以前在中外的電影中沒見過的,這都是新的。任何一點新的東西,都能很快引起我們的注意。”

“真”則是創作者的真誠,這是觀眾都能感受到的。“看電影的過程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但每個觀眾都能感受到創作者在做這個東西的時候是否真誠,是不是在跟你掏心,是不是真的想和你說點什麼,而不是說我就騙你進來騙你一把錢。”董潤年表示。

頂級電影節挖新看什麼?“新和真才是關鍵”上影節創投專訪

“一個電影節一年300多個創投專案並不多”

上影節的創投到今年已經是第15屆,15年來已經有82個專案進入製作,今年更是三個往屆專案將集體在戛納國際電影節和大家見面——那嘉佐的《街娃兒》入圍“一種關注”單元,魏書鈞的《永安鎮故事集》入圍“導演雙週”單元,溫仕培的《熱帶往事》入圍“特別展映”單元。

近年來包括北京國際電影節、First青年電影展、平遙國際電影展、海南國際電影節都有各自的創投,在王易冰看來,國內青年扶持計劃整體成效顯著。

“媒體也好、行業也好大家現在都在關注青年導演、青年創作者,這不就是成效嗎?”在王易冰看來,一個電影節一年300多個創投專案並不算多,他希望今後還能更多更好。

在王易冰看來,各大電影節的創投、各大影視公司的電影人發掘計劃不僅給青年創作者提供了展示才華的機會,更重要的是給了他們有機會真正拍電影的機會。

頂級電影節挖新看什麼?“新和真才是關鍵”上影節創投專訪

(《熱帶往事》曾入選“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

“我們20來歲的時候好像沒有這種場合和環境,沒有這種機會。”王易冰感慨。

董潤年2019年是上影節創投訓練營的導師,去年他也曾帶著自己的作品《慢半拍》參加上影節創投。以往的多重身份以及和上影節的聯絡,讓他在瞭解青年電影人需求,為他們提供建議方面有了自己的優勢。

依託於電影節本身的上影節創投,一大優勢在於為電影人提供了天然的展示舞臺。以往很多上影節創投發掘的專案,在成熟後也會回到上影節參賽或者展映,比如今年主競賽單元入圍專案《東北虎》、展映片章明的《熱湯》等。

頂級電影節挖新看什麼?“新和真才是關鍵”上影節創投專訪

董潤年表示,上影節創投專案的開機率相比於很多創投都高,正是得益於上影節想好了一整套輔助體系來幫助一個作品,從創意到孵化再到最後的上映,解決出口問題。

“當然這也是上影節作為一個國際A類電影節應該承擔的責任。”

他認為創投的特點其實不在於你的作品最後能不能獲得榮譽,而在於你有機會站在臺上,能夠向臺下的嘉賓、製片人們去展現導演的風範以及作品的特點。

同時他也從創作者角度對當下青年電影人提出了一些建議。

編劇、導演一體的現象在青年創作者中非常常見。但在董潤年看來,有時候導演和編劇是兩套思維,當兩者強行被擰在一起,創作者容易束手束腳。

“有的導演其實可以更專注在視覺二度創作上,劇作可以用別的柺杖來幫助他。導演的重心其實不在於非得是他自己寫劇本,而在於他最後能夠把這個東西呈現出來。”

“別不敢想,一定要敢去拍。”王易冰強調,“不光是拍電影或者寫劇本會艱難,會沒錢,任何一個行業都一樣,其他行業能堅持得了,我們也能堅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