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繼光晚景淒涼嗎?並不,悲慘系歷史名人很無聊

在對待歷史問題上,許多人都在生造歷史,經常起一些標題,例如寇準晚景淒涼、海瑞晚景淒涼,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現在開始輪到戚繼光了。寇準、海瑞、戚繼光晚景真的淒涼嗎?他們是被抄家了還是被餓死了。

戚繼光、海瑞、寇準等作為封建社會官場人物,包括年紀大了回家養老、不受重用這些其實很正常。談不上什麼晚景淒涼。

戚繼光晚景不淒涼:這一切都源於宋後文高武低的政策基調,他想做好事兒必須要站隊

戚繼光只不過被迫回家養老了。張居正在萬曆十年(1582年)去世後不到一年就調往廣東,又不到2年回家養老。回鄉3年後去世。戚繼光生於1528年,享年60歲。

戚繼光晚景淒涼嗎?並不,悲慘系歷史名人很無聊

因為戚繼光的豐功偉績,後世的人對他包括我都帶有崇敬之心。但請注意:在封建社會,一切光榮歸於皇帝,一切問題歸於臣子。後世的我們覺得他淒涼,只是因為他是民族英雄,帶著自己後世的好惡。

在明朝,你敢當著皇帝和其他大臣的面兒管戚繼光叫民族英雄,你是害他還是害他?所以,評價歷史人物要看時代的限制,在他那個時代,戚繼光的一生比俞大猷風光多了,看看俞大猷一生都不怎麼如意,幾乎一直在總兵任上晃盪。看看戚繼光,我們就能看出在“重文輕武”社會環境下,戚繼光畢竟還風光了十來年。

請注意,在封建社會皇帝最大,實際掌權者最牛。無論是徐階,還是高拱,或是張居正都對戚繼光青眼有加。但問題是張居正權力過大、犯了臣子的規矩,戚繼光在張居正手下為薊遼總督的日子兒,對其一生戰功其實沒有多少幫助。

戚繼光晚景淒涼嗎?並不,悲慘系歷史名人很無聊

戚繼光在軍事上獲得大名、受到重視是在嘉靖四十年(1561年)的台州大捷。但他的一生的功名其實就停止在1568年來到北方後,自此他要和封建社會官員維持、搞好關係。你不維持、搞好關係,那麼,你怎麼工作?

宋朝以後,武臣天生就比文臣低一二級。戚繼光之所以最後被撤職,就是因為政治站隊的結果。

站隊就要承受後果,自1568到1582年的14年,也是因為維持、搞好關係成功,才能武備做好。這點俞大猷其實更幸運

俞大猷一生不怎麼風光,主要是基本不站隊。在這點上,我比較佩服俞大猷,就是老黃牛,你咋說咋鬥我我就幹活兒。雖然一生顛簸但少了許多爾虞我詐,心路坦然。挺好。1567年,本來是想讓俞大猷、戚繼光同來京師附近,但最終俞大猷因為性格原因沒有來。其實,俞大猷的清廉、不好站隊本身就不招喜歡。

俞大猷沒有來北方,只是繼續在南方率兵平亂、剿滅倭寇,其本身其實是好事兒。因為,他遠離了是非窩兒。不去京師,那麼,他少了費心思。

戚繼光晚景淒涼嗎?並不,悲慘系歷史名人很無聊

戚繼光向張居正行賄似乎對其形象不好,但問題是,覺得不好的人似乎是“空氣人”。這在封建社會難道不正常嘛。既然你選擇站隊張居正,那麼就自然要承擔站隊的後果。

張居正更淒涼,家都被抄了,家裡人不被打死就是餓死,好命的被流放受苦。這就是封建社會,一人得道一人苦難,全家、下屬朋友都會倒黴。

無論你承認與否,戚繼光的重要性在當時只能排武將第二位,明廷一直沒有公開懲罰戚繼光。但張居正死後,對李成梁的處罰幾乎沒有

戚繼光正因為有大的戰功,所以才沒有被公開地懲罰。但他的戰功以及他的軍事實力強大,在明廷眼中是沒有“北李南戚”中的李成梁重要。雖然,現在許多人隊李成梁意見很大,說他縱容後金崛起。但在當時,李成梁及其家族的地位在遼東地區是無法撼動的。即使明廷絞盡腦汁兒都不能真的替換李家勢力。

同樣,張居正活著的時候,李成梁與張居正的關係也挺緊密。但張居正死後,北李基本上就沒有受到啥重大打擊。

戚繼光晚景淒涼嗎?並不,悲慘系歷史名人很無聊

北李控制遼東的軍政,離開了他遼東轉不起來,所以,同樣和張居正有關係的他就沒啥大事兒。戚繼光就不行了。戚繼光的戚家軍從南方來到北方,本身就是失去了最佳實力,同時在南方的軍事將領所擁有的指揮權受到極大限制。

道理很簡單,在皇帝、首輔、大太監身邊兒,軍隊指揮權就等於什麼也沒了。因此,越是離皇帝近其實越沒有指揮權。同樣,你手下在南方親近你的將領,也會因為各種原因而變得不再那麼鐵心。

所以,張居正倒臺後,之所以在政治上沒有擊垮戚繼光就是因為。戚繼光的戰功確實高、在軍隊將領中和民間的威望很高。

戚繼光晚景淒涼嗎?並不,悲慘系歷史名人很無聊

在此情況下,清廷採用了“不公開打擊”的方式。因此,可以毫不猶豫地說:戚繼光因為站隊而被明廷“冷處理”,這是封建社會官場的必然法則,沒有慘不慘的,你做了什麼職業,就要受到那個時代的職業規矩。

但作為後人,對於民族英雄戚繼光,我們對於他永遠會保持著最高敬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