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三國時期最完美的謀士投靠曹操卻忠於漢室,至今死因成謎

在中國古代有許多亂世,比如秦末的逐鹿爭霸,西晉末期的五胡亂華,再比如唐朝著名的“安史之亂”,由於是亂世,天下動盪民不聊生,動輒流血漂櫓、孤鴻遍野,因此提起亂世我們總是會心生憐憫之情。不過在中國歷史上還有一個亂世,人們每次提及它便會想象那段叱吒風雲、群雄並起的歲月,只是翻閱些許史書,便會忍不住心潮澎湃,它就是三國。

一部《三國演義》似乎使得三國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歷史,不過三國的精彩,又豈能是一部經典就可以言盡的。在三國時期群雄並起,將星雲集,謀士們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經典的人物不勝列舉,每個人都有值得訴說的故事。也因此有人說生在三國時期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因為它既是一個充滿機會,可以實現自己抱負的宏偉時代,也是群星璀璨,極易被埋沒的時代,而這一點,在荀彧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荀彧:三國時期最完美的謀士投靠曹操卻忠於漢室,至今死因成謎

若是論及三國時期最出色的賢臣謀士,許多人都會想到諸葛亮、司馬懿,或是郭嘉、賈詡等人,然而卻將那位被譽為“王佐之才”的荀彧忽略掉了。歷史真正的荀彧在治國上可能比不上諸葛亮,在隱忍上不及司馬懿,在智謀上略遜郭嘉,不過他卻堪稱是三國時期最完美的謀士。

荀彧,字文若,出身於潁川荀氏,據說是荀子的後人。荀彧的祖父荀淑名滿於世,被譽為神君,荀彧的父親長輩也都曾在朝中擔任要職,可以說荀彧的出身與袁紹非常相似。不過荀彧的性格比袁紹穩重的多,他年少時就負有盛名,才華橫溢,被南陽名士何顒讚譽為“王佐之才”。不僅如此,《典略》中記載荀彧“為人偉美”,《襄陽記》載“荀令君至人家,坐處三日香”,王維更是在他的《春日直門下省早朝》一詩中寫道:“遙聞侍中佩,闇識令君香”,因此“留香荀令”竟與“擲果潘郎”一樣,在後世成為美男子的代名詞。

永漢元年,荀彧舉孝廉,出仕朝中,卻因為董卓亂政憤而辭官歸鄉,帶著宗族遷到冀州。冀州是袁紹治下,聽聞荀彧到來,袁紹非常興奮,以上賓之禮待之。當時荀彧的許多親人和朋友都在袁紹手下,然而荀彧卻覺得袁紹不能成事,不是可以依靠的人,因此他離開袁紹,投奔曹操。當曹操見到荀彧時,他握著荀彧的手,開心而感動的說道:“此吾之子房也!”此時兩人都不知道,他們將會一起演繹出怎樣的歷史與故事。

荀彧:三國時期最完美的謀士投靠曹操卻忠於漢室,至今死因成謎

初平三年(192年),荀彧以司馬身份隨曹操征戰,而在興平元年(194年),荀彧第一次向世人展現出他的謀劃與膽略。曹操東征,陳宮趁機聯合呂布攻打兗州,豫州刺史郭貢也帶兵襲來,兵力空虛的兗州岌岌可危,而正在此時,郭貢卻提出要荀彧來軍中大營見他。眾人非常懼怕,擔心郭貢此舉是想計殺荀彧,但荀彧卻說道:“貢與邈等,分非素結也,今來速,計必未定;及其未定說之,縱不為用,可使中立,若先疑之,彼將怒而成計。”(《三國志》)於是荀彧孤身來到郭貢營中,郭貢見他毫無懼色,又信服於他,因此帶兵撤退,兗州之危遂解。此後,荀彧數次為曹操出謀劃策,幫助他制定統一北方的計劃,對於曹操成就大業,荀彧居功甚偉。

建安元年,是曹操的轉折點,也是荀彧人生的轉折點,因為這一年,黃巾軍被擊敗,漢獻帝劉協返回洛陽。當時對於要不要奉迎天子曹操陣營中爭議很大,許多人認為天子不好控制,可能於己不利,然而荀彧卻據理力爭,最終說服曹操,迎奉天子。然而此時兩人的分歧其實已經出現,因為荀彧所想的,是匡扶漢室,挽救國難,然而曹操心中想的,卻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只是此時兩人想法一致,因此一切都顯得非常和諧統一。

荀彧:三國時期最完美的謀士投靠曹操卻忠於漢室,至今死因成謎

在此之後,荀彧繼續輔佐曹操,為他建言獻策,並向曹操推薦許多人才,比如鍾繇、荀攸、陳群、郭嘉等人,都是荀彧所舉薦的,而這些人後來都成為曹操最得力的謀士。而且荀彧從不居功自傲,他性格敦厚而又果決嚴明,曹植曾寫詩讚譽他道:“如冰之清,如玉之絜,法而不威,和而不褻”。除此以外,荀彧在曹操陣營中的地位與作用和諸葛亮非常相似,他居中持重,主持朝內數十年,處理軍國事務非常妥當,沒有錯誤。如果事情按照這樣發展下去,荀彧可能將會是曹魏地位最為顯赫的人,只是在荀彧心中,還有比地位和權力以及聲譽更重要的東西,它就是信仰,荀彧對於漢室的信仰。

如果漢獻帝劉協是一位昏君則罷,可他偏偏敦厚仁義,機智聰慧,袁術誇讚他說:“聖主聰叡,有周成之質”,袁山松更是在《後漢書》中甚為遺憾的說:“獻帝崎嶇危亂之間,飄薄萬里之衢,萍流蓬轉,險阻備經,自古帝王未之有也。觀其天性慈愛,弱而神惠,若輔之以德,真守文令主也。”其實劉協身邊有人輔之以德,他就是荀彧。曹操想讓荀彧教導劉協,同時制肘劉協,然而荀彧卻在與小皇帝的相處中生出情感,他相信劉協有明君的潛質,因此當曹操在建安十七年意欲進爵國公時,荀彧說出那句流芳百世的話:“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然而曹操聽聞卻勃然大怒,並自此與荀彧心生間隙,不斷疏遠打壓於他。同年,荀彧就在壽春去世,至今無人知曉其死因。有人說荀彧作為曹操的臣子,卻忠於漢室,最終因為矛盾的心理抑鬱而死,也有傳說在曹操行軍時派人送給荀彧一個食盒,食盒中空無一物,荀彧看完仰天長嘆,隨即服毒自盡。

荀彧:三國時期最完美的謀士投靠曹操卻忠於漢室,至今死因成謎

不過不管何種說法為真,可以肯定的是,那位“遙聞侍中佩,闇識令君香”的公子,那位忠貞不渝、德行純素的賢臣,那位膽略過人、知人善用的謀士,就這樣淒涼的死去,一生未能其志。荀彧是一位浪漫主義者,他相信曹操的能力,為曹操嘔心瀝血,但他卻又忠於漢室——這個天下人都知道的曹操勢要取代的將傾大廈,他希望自己改變曹操,改變時代,光復漢室,但最後他發現自己什麼都改變不了,他妥協了一生,但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他拒絕妥協,他選擇用自己的生命,來追隨自己已經名存實亡的理想。這就是荀彧,那位用自己生命踐行“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的荀彧。

參考資料:

《典略》

《襄陽記》

《春日直門下省早朝》 王維

《光祿大夫荀侯誄》 曹植

《後漢書》

《三國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