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郃在三國前期處處被“虐”,怎麼下半場就成了“名將”?

河間張儁乂(jùn),雄才智略長。

冀北稱庭柱,軍中號虓(xiāo)狼。

識變憚武侯,畏蜀笑宣王。

奈何追窮寇,大魏失棟樑。

在三國這個波瀾壯闊的偉大時代,湧現出許許多多雄才大略的梟雄,神機妙算的謀士,能征善戰的勇將。

張郃在三國前期處處被“虐”,怎麼下半場就成了“名將”?

我相信很多朋友和我一樣,很欽佩一個人,他沒有“威震華夏”的英風,也沒有“喝退百萬雄兵”的氣概,更沒有“七進七出”的壯舉,但很多朋友仍然很喜歡張郃,喜歡他有才華,有理想,他曾經努力地奮鬥,屈辱地逃跑,堅執地隱忍,有過懦弱,也曾經勇敢,有過潰不成軍的失敗,也獲得過輝煌的成功,就像我們坎坷起伏的人生。

這個人就是張郃。

若論斬將破敵的武藝,張郃遠不如關羽和張飛;論匹馬衝陣的勇氣,張郃遠不及趙雲和典韋,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才華,張郃也不及周瑜、張遼。但要說堅韌不屈,永不言敗的毅力,還真沒有幾個人能勝過張郃。

在三國時代有很多人物組合,比如說有“桃園三兄弟”,呂布有“八健將”,曹操有“五子良將”,袁紹有“河北四庭柱”,蜀漢有“五虎上將”,東吳有“十二虎臣”,還有什麼“泰山四寇”等等。

這些組合中,只有“河北四庭柱”中的所有成員都是以軍人的宿命全部戰死於沙場。張郃也是其中之一。

張郃在三國前期處處被“虐”,怎麼下半場就成了“名將”?

張郃成名較早,在袁紹麾下時,他就與顏良、文丑、高覽一同躋身於“河北四庭柱”之列。在這個組合中,顏良、文丑和高覽皆以武勇敢戰而著稱,而張郃則是智勇雙全,最有頭腦,具備領兵打仗的帥才。

但是,在這個社會上行走,你僅僅有才能就可以建功立業嗎?那肯定是不行的,混社會,你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袁紹與曹操發起了官渡之戰,張郃就給袁紹出了個主意,說是曹操兵少糧乏,後勤補給線漫長,我軍應該組織一支輕騎部隊繞到敵後,對曹方的糧道進行打擊和襲擾。曹軍若不應付,糧道就會被切斷,不戰自亂,如果曹軍想保護補給線,就必須要分出一部分人馬,那正面戰場上的兵力就更不敷分配了。

張郃在三國前期處處被“虐”,怎麼下半場就成了“名將”?

張郃這個主意確實很妙,打到了曹軍的七寸上。但張郃只是個執行層的人物,袁紹並不缺謀士,你張郃這麼聰明,把田豐、沮授、許攸、審配、郭圖這些人放到哪裡去了?於是袁紹否決了張郃的建議。

官渡之戰進行中,曹操兵少糧乏,拖不起,利在速戰。曹操就計劃率兵偷襲袁紹的囤糧重地――烏巢。

張郃建議袁紹立即派出主力支援烏巢,加強防禦。但袁紹的謀士郭圖卻認為應該趁曹操兵力分散,正面空虛的機會,強攻正面,集中力量進攻曹操大營,起到“圍魏救趙”的作用。張郃說這純粹是荒唐的一廂情願。但袁紹仍然支援郭圖,下令張郃立即向曹軍大寨發動進攻。

所以說,不要以為你的建議更合理,就會被上面採納。你的主意高不高明並不重要,關鍵是上級怎麼定位你。你是執行層,左右不了決策層和謀劃層的意志。

但是,當你提出合理化建議時,他們不聽你的。但要按照他們的破爛計劃實施進行卻出了問題,作為執行層的你還要替他們背黑鍋,負責任,這就可怕了。

張郃在三國前期處處被“虐”,怎麼下半場就成了“名將”?

烏巢丟了,曹軍的大寨也沒攻下來,郭圖為了釐清自己的責任,就要甩鍋給張郃。他向袁紹進讒言,說張郃誹謗主君,有貳心。袁紹勃然大怒,派人到前線,要張郃回去問話。張郃焦頭爛額,左右為難,只得投降了曹操。曹操喜出望外,拜張郃為偏將軍、封爵都亭侯。張郃這一投降,袁紹大軍正面防線頓時門戶洞開,曹軍趁機殺入,直搗中軍,袁紹大敗,潰不成軍。

選擇投降必定是因為缺乏氣節嗎?未必。有時候你非常願意做一個不屈的忠臣,問題是有時候會被逼得連堅持自己氣節的機會都不給你。

在曹操麾下,張郃攻袁譚,圍雍奴,徵柳城,破烏桓,東征西討,南征北戰,立下了汗馬功勞,後來被封為平狄將軍。但就在這個位置上,張郃停滯了晉升的腳步。是張郃未立新功嗎?並不是,後來張郃隨軍討東萊,伐管承,討陳蘭、梅成,破馬超,圍安定,降楊秋,平宋建,徵張魯,收漢中。張郃在歷次戰鬥中都屢立功勳,但始終未獲升遷。

張郃在三國前期處處被“虐”,怎麼下半場就成了“名將”?

大家可以發現,其實在曹軍“五子良將”中,張郃的升遷速度是最慢的,雖然他立下的功勞絲毫不比那些夏侯X或者曹X更少,但是他卻遠不如人家的晉升速度。

不要覺得這個世界不公平,這個世界永遠都不會公平。你考慮的是“大丈夫處世兮立功名”,但上層的考慮的則是各個方面。晉升對你來說是目的,但對人家上層來說只是個手段。有親疏,有遠近,要論資,要排輩,要分權,要平衡。而不是說你立的功多就必定升得快,晉得高。

張郃很不容易,做為在整天在沙場上征戰的武將來說,能活下來就是成功。“一將功成萬骨枯”,做那個“萬骨”還是那個“一將”,關鍵是你能不能活著。大家檢點一下,張郃是三國時代唯一一個與“蜀漢五虎”全部都交過手的猛將:穰山之戰,張郃在山隘堵住劉備後,“雲長、關平、周倉引三百軍到。兩下相攻,殺退張郃”;閬中、宕渠、瓦口關與張飛三次交手;張郃在穰山、長坂坡、烏林道與趙雲三次廝殺;潼關之戰,張郃與馬超交鋒,“二十合亦敗走”;葭萌關下戰黃忠二十合,米倉山下再戰黃忠。此外,張郃還與張遼、龐德、關興、魏延這些猛將都有過對戰。

張郃在三國前期處處被“虐”,怎麼下半場就成了“名將”?

經歷過如此多的惡仗、硬仗、險仗,張郃都能夠撿條命回來,他的武藝能差嗎?其實張郃的武藝並不弱,在宕渠夜襲張飛大寨時,身陷重圍,夜戰張飛,在險境中極度求生渴望下,張郃爆發了超強的戰鬥力,硬撼了猛張飛

“三五十合”後還能殺開血路,奪路而逃。

要說戰鬥勇氣,張郃比起典韋、許褚、龐德和夏侯兄弟來差得太遠,甚至連張遼、樂進、曹洪都不如。其實張郃的武藝並不弱,那他為什麼總是“見勢不妙,拔馬便走”呢?

其實張郃在骨子裡是個極度自尊和驕傲的人,他在內心裡堅信自己是個智勇雙全,足以統率三軍的帥才,他堅信自己的實力,堅信自己總會有一天得到機會,大放異彩,綻放出最瑰麗的光華。但張郃非常善於隱忍,從來不在表面上流露出自己的勃勃野心。而是珍惜自己的才能,決不肯在戰場上輕易丟掉自己的性命。

張郃在三國前期處處被“虐”,怎麼下半場就成了“名將”?

劉備收取益州後,向外擴張,兵進漢中,一場曠世之戰拉開了序幕。張郃率一支偏師前壓,進逼巴郡、閬中,蜀軍猛將張飛率軍來戰,雙方展開激烈的廝殺。張郃屢戰不利,率部退守關隘,節節抗擊。定軍山一戰,黃忠陣斬曹魏大將夏侯淵,曹軍在漢中頓時陷入群龍無首的危險境地。但就在這連續敗仗的情況下,張郃居然獲取了晉升,被曹操派人封為蕩寇將軍,還假節,負責統領部隊抵抗劉備。

很有意思。你多次勝利,屢建功勳,卻無法獲得晉升,但當全軍失利,屢戰屢敗的情況下,反而被火線提拔,委以大權重任。所以說,你能不能晉升並不在於你立了多少功勞,做了多少貢獻,而在於在關鍵時刻你到底有多麼重要!

如果僅以軍事才能論高低,張郃無疑具備獨當一面的帥才,“識變數,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不但劉備認為張郃之才“勝夏侯淵十倍”,諸葛亮北伐期間,也對他十分忌憚。在與蜀軍的戰鬥中,無論形勢多麼危急,張郃總能與敵人打個你來我往,有攻有守。但張郃卻始終沒有獨當一面的機會,先是有夏侯淵鎮著,夏侯淵死後又來了個曹真,曹真死後又來了個司馬懿。張郃一直被作為副手來使用。

張郃在三國前期處處被“虐”,怎麼下半場就成了“名將”?

社會就是這樣,你有相當的才能卻未必有相當的機遇,有了相當的機遇,也未必給你適合發揮才能的相當的位置。關鍵並不在於你的能力,而在於形勢需要你在什麼位置上,權力上需要你當“副手”,工作上需要你打“輔助”,政治上需要你做“牽制”,你就得老老實實地承擔起做為“棋子”的責任。

即使如此,張郃仍然創造了奇蹟,他任著堅韌的毅力熬倒了所有比他更強悍的競爭者:呂布殞命,蜀漢五虎將凋謝,顏良、文丑、高覽戰死,典韋壯烈,許褚重傷,龐德就義,夏侯惇離世,曹彰荒廢,孫策、太史慈、徐晃、甘寧、關平等都一個個離世了,連張遼、夏侯淵、曹洪、淩統等都紛紛遠去。而張郃終於成為了“天下第一猛將”,橫行沙場,所向無敵。直到木門道的那遮天蔽日的箭雨前,張郃都是毋庸置疑的天下第一。

張郃在三國前期處處被“虐”,怎麼下半場就成了“名將”?

人生就是這樣,無論經歷過多少次失敗,對抗過多少個勁敵,遇到過多少次危境,遭遇過多少次挫折,忍受過多少次屈辱,但你永遠不應該放棄,也永遠不要屈服。你也會像張郃一樣,憑藉著堅韌不拔的毅力,屢敗屢戰,書寫出屬於自己的傳奇,成為自己的“天下第一”。

敬重張郃,成就自己。哪怕命中註定只是一枚“卒子”,我們也要百折不回,永不放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