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是劉邦的利劍,陳平是劉邦的匕首;在這一點上,還是陳平厲害

劉邦在立國之時說過,自己能夠擊敗項羽奪取天下,是因為自己有三傑輔佐,也就是張良蕭何韓信三人,三人為劉邦在亂世之中奪取了這漢家天下,而在後世陳平也是被認為可以和三傑並列的,可以成為四傑,那麼歷史上的陳平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張良是劉邦的利劍,陳平是劉邦的匕首;在這一點上,還是陳平厲害

首先要說的是,陳平作為劉邦手下謀士,其才能也是經常被拿出來和張良相比的,那麼陳平才能和張良比如何呢?個人覺得,如果只談論劉邦集團謀士的話,張良和陳平的確是劉邦的左右手,無第三人可以與張良陳平並列,但是不同的是,張良是劉邦手中的利劍,他是劉邦長遠戰略規劃的謀士,得到了劉邦的敬重,誇張點說,劉邦是仰望於張良,而陳平是匕首,他是劉邦解決短期危機最佳幫手(可能在這方面,陳平要略勝張良一籌),是戰術型謀士,同時也是劉邦處理陰險之事的唯一人選,相比於張良,劉邦是仰視,而對陳平,劉邦絕對是俯視。

張良是劉邦的利劍,陳平是劉邦的匕首;在這一點上,還是陳平厲害

關於陳平的奇謀計策,最撲朔迷離的就是六出奇計了,《漢書。陳平列傳》平自初從,至天下定後,常以護軍中尉從擊臧荼、陳豨、黥布。凡六出奇計,輒益邑封。奇計或頗秘,世莫得聞也。

但是可以從陳平之前的貢獻來看出其才能,一個是劉邦被圍滎陽的時候,利用離間計,挑撥項羽軍內部關係,《史記。陳丞相世家》陳平既多以金縱反間於楚軍,宣言諸將鍾離眛等為項王將,功多矣,然而終不得裂地而王,欲與漢為一,以滅項氏而分王其地。

一個是立國後,幫助劉邦擒住韓信,當時聽說韓信要造反後,劉邦一開始是想要親征韓信的,但他也是自認,無論是將領還是兵士,面對韓信都沒必勝的把握,是陳平出計,以巡遊之名,韓信出城相迎,結果被劉邦拿下,行未至陳,楚王信果郊迎道中。高帝豫具武士,見信至,即執縛之,載後車。

一個是大家熟知的白登之圍,陳平獻計從冒頓的閼氏打開出口,匈奴撤圍,劉邦得以逃脫,高帝用陳平奇計,使單于閼氏,圍以得開。

陳平出奇策的時候大多是劉邦眼前遇到困難甚至是危機時刻,但是個人覺得,擒韓信和白登之圍時,陳平能夠有不錯的表現,一個很大的前提是張良退了,不然張良作為劉邦首席謀士,也是有能力幫助劉邦擺脫困局的。

張良是劉邦的利劍,陳平是劉邦的匕首;在這一點上,還是陳平厲害

張良是敏銳地察覺到劉邦對異姓王及功臣要開始清洗了,所以他提前改變了自己的身份,逐步從“帝者師”退居“帝者賓”的地位,對於劉邦的計劃,張良是不參加不表態,一切與自己無關,所以說他沒有韓信,也沒有幫劉邦處理韓信,而在白登之圍時,除了張良主動退的一個原因外,劉邦當時征討的逼近是韓王信,讓曾經的韓國相門出身的張良幫助韓王信的叛亂,對張良來說多少是一個汙點,所以劉邦出於愛護張良的想法,沒有讓張良參與到這次軍事行動中,張良後來也是潛心修道了,最終卒於高後二年。

張良的貢獻則是讓劉邦有了奪取天下的資本,沒有張良為劉邦前中期的戰略繪畫,就沒有後來陳平的表現。

張良是劉邦的利劍,陳平是劉邦的匕首;在這一點上,還是陳平厲害

張良助劉邦入武關滅秦,在局勢上逐步有了可以和項羽爭奪天下的資本,在項羽分封天下之時,張良幫助劉邦轉移項羽的注意力,《史記。留侯世家》良說項王曰:「漢王燒絕棧道,無還心矣。」乃以齊王田榮反,書告項王。項王以此無西憂漢心,而發兵北擊齊。當時棧道就是張良建議劉邦燒掉的,張良為劉邦避開了項羽的軍事威脅鋒芒,有了相對充足的時間蓄積實力,才有了後來韓信的暗渡陳倉。

張良曾經制止了劉邦一次有滅頂之災的計劃,當劉邦和項羽對峙,希望得到其他勢力支援的時候,酈食其建議扶立六國之後復國,今秦失德棄義,侵伐諸侯社稷,滅六國之後,使無立錐之地。陛下誠能復立六國後世,畢已受印,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鄉風慕義,原為臣妾。德義已行,陛下南鄉稱霸,楚必斂衽而朝。

張良是劉邦的利劍,陳平是劉邦的匕首;在這一點上,還是陳平厲害

劉邦當時聽酈食其這一番言論是大喜過望啊,都準備實施了,是被張良及時叫停了的,張良是看出了,此計是自取敗亡之路,要知道張良可是一直希望讓韓國復國的,如果單純從張良的情感上來說的話,他應該很高興自己的故國韓國要復國了,但是這多劉邦集團是有毀滅危險的,如果劉邦為了對付項羽而復立六國,最簡單的一點,當時項羽兵勢正盛,六國復國後,人家幹嘛要為你劉邦賣命和項羽死磕,不幫助項羽打你劉邦就不錯了,而且你要復立六國,就要有前期的投入,當時劉邦面對項羽,自己都資源吃緊,還有去幫助六國的前期建設,這是妥妥的高投資低迴報甚至是負回報的計劃,好在是被張良及時制止了,不然劉邦無法堅持到最後的勝利。

待天下平定之後,張良也是兩次為大漢規劃好了未來,一個就是立都之地選擇,劉邦集團的功臣宿將因為個人因素,更加喜歡洛陽,是張良極力勸諫劉邦立都關中,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立足關中,建都長安的西漢才有了實力熬過立國初期,國內諸侯王叛亂,北方匈奴壓境的困境,另一個是保立太子劉盈,上欲廢太子,立戚夫人子趙王如意。大臣多諫爭,未能得堅決者也。可以說如果當時劉邦真的啥也不管了,就立劉如意為太子了,結果很有可能會讓西漢皇室內部發生一次慘烈的奪權政變,如果局勢稍稍控制不住的話,也是極有可能引發一場由上而下的軍事政變,畢竟呂后有的是精力、手腕、朝臣實力支援,劉邦則已經真的老了。

張良是劉邦的利劍,陳平是劉邦的匕首;在這一點上,還是陳平厲害

所以說張良是為劉邦奪天下,穩天下的第一謀士,陳平則更多的是在張良已經為劉邦鋪好的大道上,遇到些坑窪之地時處理問題的謀士。

不過在立國之後,兩人的處事方式,個人覺得還是陳平更厲害,張良是徹徹底底的“退”,而陳平則是積極的“入”,同時不是簡單的“入”,是大隱隱於朝堂的“入”。

張良是劉邦的利劍,陳平是劉邦的匕首;在這一點上,還是陳平厲害

陳平少時家裡貧困,到了成年之時,娶的是當地一家富人的孫女,不是說這位女子醜,而是這位女子也是蠻悲慘地,太剋夫了,先後嫁了5次,陳平前5任都掛了,但是陳平依然娶了,陳平是最擅長觀察別人心理活動的,這種人就是那種時刻可以猜出來你在想什麼的人,陳平看出了那位富人的想法,那位富人對陳平其實一直聯姻投資,而陳平也是藉此完成了進步到人生第一階梯的目的,平既娶張氏女,齎用益饒,遊道日廣。亂世之中,陳平有了為自己博一方天地的資本。

後來在逃離項羽陣營投奔劉邦之時,路途中渡河遇到了有殺心的船家,渡河,船人見其美丈夫獨行,疑其亡將,要中當有金玉寶器,目之,欲殺平。平恐,乃解衣裸而佐刺船。船人知其無有,乃止。陳平看穿了船家認為自己是有錢人,想要殺人謀財,陳平則是及時化解了危機,陳平果斷脫衣划船,當脫下的衣物放在船板上的時候,船家也就知道陳平身上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也就沒有必要了,畢竟他不知道陳平已經猜出了自己的心思,估計還有些納悶,這人有些怪啊!

張良是劉邦的利劍,陳平是劉邦的匕首;在這一點上,還是陳平厲害

在剛到劉邦陣營之初,因為陳平得到劉邦的重用,周勃灌嬰等人不滿,向劉邦告發了陳平收受賄賂,而且個人作風有問題,一開始劉邦也是有些擔心的,在找陳平對峙的時候,陳平則是把劉邦看透了,劉邦用人其實是用才不用德,不管你這個人名聲怎麼樣,能夠辦實事才是硬道理,所以陳平對劉邦說,聞漢王之能用人,故歸大王。臣裸身來,不受金無以為資。誠臣計畫有可採者,大王用之;使無可用者,金具在,請封輸官,得請骸骨。此後劉邦就對陳平很信任了。

陳平極具察言觀色,洞察人心的能力,也是能夠讓他在西漢初期的朝堂之上,經歷過血雨腥風清洗功臣,依舊可以屹立不到,歷仕三朝,還曾出任丞相,就是他能夠在這種朝局中,很快判斷出對自己最有利的決定,同時陳平又成為了那個時期不可或缺的人,陳平就是當時劉邦手裡的那個匕首,一到用的時候,用著是十分順手,而且陳平也和劉邦保持著一段距離,只要劉邦有難題的時候就出現在劉邦眼前為其解決問題,有很多劉邦沒辦法自己解決的問題,陳平都可以代勞,所以劉邦是不會對陳平下手的。

張良是劉邦的利劍,陳平是劉邦的匕首;在這一點上,還是陳平厲害

你劉邦給什麼活,我都能幹,而且還幹得好,乾的不會得罪別人,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劉邦想要殺樊噲,但是陳平甚至樊噲是呂后的妹夫,所以雞賊地把樊噲壓回長安,他是想到了劉邦可能隨時要掛,一旦自己殺了樊噲,那就是和呂后結怨,時候自己也會分分鐘被做掉,平行聞高帝崩,平恐呂后及呂須怒,乃馳傳先去。逢使者詔平與灌嬰屯於滎陽。平受詔,立復馳至官,哭殊悲,因奏事喪前,呂后哀之,曰:“君出休矣!”平畏讒之就,因固請之得宿衛中。太后乃以為郎中令,日傅教帝。是後,呂須讒乃不得行。樊噲至,即赦復爵邑。

本來是劉邦給出的一道送命題,但是陳平就是找到了最好的解決辦法,劉邦之後還得到了呂后的恩寵,後來所立的漢文帝也會立其為相,在錯綜複雜的朝堂之上,陳平把自己拿捏的穩穩的,真正的做到了大隱隱於朝堂,這可比簡單的退隱要難得多得多。

也可以說,張良更適合亂世之中,輔佐明主平息禍亂,奇策定天下之才,陳平則是天下一統,為君主穩定朝局,穩固國本之才。

參考資料《史記。陳丞相世家》《史記。留侯世家》《漢書。陳平列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