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晚年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被稱為“七絕壓卷之作”?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是一說到杜甫,第一時間想到的一句。杜甫之所以被稱為“詩聖”,不僅僅是他詩歌的創作手法和詩歌形式,更重要的,是他詩歌的題材和內容,展現了他憂國憂民、忠義仁愛的人格魅力,蘊含的發人省醒的深刻內涵。

一、晚年絕唱

杜甫是個愛國的詩人,他的一生可謂是起起落落,風光過,也落魄過。最窮困潦倒之時,甚至只能在船上生活。他一心向國,憂國憂民,時刻都關注國家的命運和百姓的疾苦。彌留之際,也是他思鄉情切之時,沒有辦法回去,病逝在了船上。

他這一生躊躇不得志的時候居多,也許正是因為他接近底層,流離在外,所以更能體會家國情懷,聆聽百姓之聲。

杜甫晚年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被稱為“七絕壓卷之作”?

杜甫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詩歌,詩中記錄了人民之疾苦,社會之動盪,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好比他的晚年之作《江南逢李龜年》。

這是杜甫絕句中,最富清韻,最富含蘊的一首詩。雖然只有28個字,卻包含著豐富的時代生活內容。這首詩當時的江南地區廣為傳唱,被稱為杜甫晚年的絕唱。

杜甫晚年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被稱為“七絕壓卷之作”?

這首詩是寫於安史之亂後,杜甫漂泊到了江南,也就是現在的湖南一帶,偶遇了歌唱家李龜年。回憶起以前在長安往來的場景,思及國都淪陷,親朋離別,心中感慨萬千。

二、寫作背景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岐王是指誰呢,說的是李範。他是唐玄宗的弟弟,本名李隆範,是唐睿宗的第四個兒子,他特別好學,而且很愛才,擅長雅律。

當時杜甫風華正茂,才華橫溢,得到了許多前輩的賞識。洛陽的名士崔尚,魏啟心特別讚譽杜甫的才華,說他的才華可以與漢代的文章大家班固、揚雄並肩媲美。

杜甫晚年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被稱為“七絕壓卷之作”?

在這些前輩的引進下,杜甫能夠與當時的上流社會中顯赫地位的人物交往。因此,杜甫結識了李範。

崔九叫崔滌,排行第九,是中書令催湜的弟弟,唐玄宗的時候,他任殿中監,他可以自由出入禁中,玄宗很寵幸他。當時王宮貴族普遍愛好文藝,唐玄宗本人酷愛音樂,曾編《霓裳羽衣曲》,在音律方面很有才華。

杜甫晚年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被稱為“七絕壓卷之作”?

既然杜甫能在高官顯赫之家見到李龜年,李龜年也絕非等閒之輩。當時皇宮中和京城長安也有大批的藝人,其中樂工李龜年、李彭年、李鶴年三兄弟非常有名。

杜甫曾在岐王府裡常常見到李龜年高超的音樂技藝。又常常在崔九堂欣賞李龜年曼妙的音樂。

杜甫晚年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被稱為“七絕壓卷之作”?

在杜甫心中,看到了李龜年,腦海裡就會浮現自己青春年少時的經歷,躊躇滿志、恣意瀟灑、意氣風發,也能聯想到當時的唐朝風調雨順、國富民強。

就好像我們聽到一首歌會想起一個人,到哪座城市會想起哪段故事。這裡杜甫遇到的李龜年不僅僅是一個老熟人,還是一段不可追憶的歲月年華。

杜甫晚年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被稱為“七絕壓卷之作”?

三、江南重逢

安史之亂爆發後,長安被叛軍攻陷,此時,李龜年同樣流落江南。幾十年之後,他們又重逢,這時,動盪了七年多的唐王朝,已經滿目瘡痍,已現苟延殘喘之態。

杜甫輾轉到了潭州,晚境十分淒涼。而此時,南國正值一派江山如畫,在江南落英繽紛的季節,二人卻相逢在流落、漂泊、離亂的街頭,自然很容易觸發杜甫胸中本就淤積了的滄桑之感。

杜甫晚年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被稱為“七絕壓卷之作”?

杜甫不禁感嘆,世事滄桑,芳華不再,聚散無情,在淒涼、寥落、惆悵、迷離中,杜甫寫下了這首詩。

詩人雖然是在追憶往昔,可流露出來的,卻是開元全盛時期的深情懷念。現在回想起來,簡直是遙不可及。

杜甫晚年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被稱為“七絕壓卷之作”?

景色秀麗的江南,在盛世,原是人們所向往的地方,溫暖如春,風景如畫,無限美好,如今自己真正置身其間,早已不是當年的嚮往,所面對的竟是滿眼的凋零的落花時節和破然白首的流落藝人。

詩的前兩句是追憶美好時光,後兩句回到現實。杜甫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像是在情理之中,又像是在意料之外,在不經意中,就寫出了當時社會的動盪不安和一種感傷之懷。

杜甫晚年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被稱為“七絕壓卷之作”?

這裡江南的風光其實是帶有一些諷刺的意味。如果不是戰爭的話,北方人大量遷徙到南方,彼此也不可能流落到這江南,不論南方的風景此時多麼好,也無法再現當年唐之盛況了。

這跨越近四十年的一段相遇,不僅僅是蘊含了杜甫的人生的高光時刻一去不復返,還影射了唐朝的繁榮一去不再。人還是那個人,景還是那個景,只不過物是人非。

杜甫晚年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被稱為“七絕壓卷之作”?

盛唐不再,也使杜甫和李龜年這些經歷過盛世的人淪落到了此番田地。杜甫自然有一番感慨。最後一句包含著無言的慨嘆和痛定思痛的悲哀。

即便是當年躊躇滿志、無限風光的人,也到了這般境地,看得見是風景如畫和生活境遇的強烈對比,道不盡的是時代鉅變下的世事滄桑,這也成了一幅時代典型的圖畫。

即使沒有安史之亂,老詩人和老歌唱家,在幾十年後重逢,都是在亂世中輾轉求生,都是在亂世中那顆心無處安放,生活在疾苦、飢餓和恐慌中,就已經是無言的心酸了。

四、安史之痛

安史之亂歷時七年零三個月,導致時局紊亂、動盪不安,對中國後世的經濟、政治、文化等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中國人口第二次大遷徙,就是發生在安史之亂爆發後。

連杜甫和李龜年這樣的風雲人物,都躲不過顛沛流離的生活,更何況是最底層的老百姓。民不聊生,居無定所,定然沒有固定的生產生活,土地荒蕪,昔日的繁華街景已經被戰火和蕭條替代,曾經的亭臺樓閣已經變為廢墟。

總結:

此情此景,在經歷了唐的繁榮,又見證了她的衰敗的杜甫,怎能不感慨萬千。這文風之間,連線著四十年的滄桑鉅變。也許無法再現當時的情景,但透過作者的追憶感喟,不難感受,在這場浩劫之後,唐朝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受到的嚴重打擊,人民大饑荒,哀鴻遍野,人民陷入深深的恐慌和迷茫之中。

杜甫晚年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被稱為“七絕壓卷之作”?

杜甫的詩記錄的歷史,是陳述了時代變遷的事實,而詩句中杜甫那飽含的深情令人感動,其蘊含的深意,卻值得世人深入的思考。不禁感嘆,杜甫不愧為“詩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