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蟲谷》蟲洞開谷難行,“鬼吹燈”如何“吹燈”不“拔蠟”?

由潘粵明、張雨綺、姜超領銜主演,改編自天下霸唱小說《鬼吹燈之雲南蟲谷》的《雲南蟲谷》8月30日上線播出後,上線僅8個小時,播放量即破億。5集之後,口碑開始下滑,目前穩定在豆瓣評分7。0左右——遠遠低於上一部《龍嶺迷窟》8。2的高分,回落到與潘粵明和導演費振翔這對組合緣起的第一部《怒晴湘西》基本持平。

《雲南蟲谷》蟲洞開谷難行,“鬼吹燈”如何“吹燈”不“拔蠟”?

從《愛情公寓5》、《鄉村愛情12》到《大江大河》、《歡樂頌》、《贅婿》,統一IP的系列劇開發在國內市場經過多年磨合,已經形成相對穩定的行業構架和製作流程,漸成氣候。系列劇集開發之所以受到市場追捧,是因為其具有先天的優勢,可以透過熱度累積,降低開發風險。

但是,政策變動、演員更換、改編難度加大等不利因素也會令其市場行情產生很大波動,所以國內系列劇的壽命普遍較短……《雲南蟲谷》的表現,就非常典型:一方面觀眾忠誠度高,開播即有大量固定的看客湧入;但是5集過後,新加入的遮龍寨村民支線招致原著粉強烈不滿,即便是普通觀眾也不滿意這一改編令一路探險的緊張感和爽感放緩。無論如何,不管是《鬼吹燈》系列還是《大江大河》、《歡樂頌》,系列劇在市場上的地位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但“火不過三”仍是普遍無法解鎖的“魔咒”,究竟怎樣才是可持續的開發模式?

《雲南蟲谷》蟲洞開谷難行,“鬼吹燈”如何“吹燈”不“拔蠟”?

熱鬧之下的尷尬:

開發風險降低了,口碑卻一部不如一部

市場之所以熱衷系列劇集開發,最主要的原因是為了降低風險。業內一直有個說法:“做完一個專案後,第二個專案是歸零的,依舊要承擔100%的風險”。但系列劇天然擁有上一部作品積累的熱度和口碑,觀眾和市場對其抱有更高的期待,開發風險相較於單部劇降低。即便第一部不是很掙錢,只要打響品牌,第二、三季就會有巨大的商業回報,如果再深度開發,這個系列已經不單單是一個影視作品了,而是一個能產生很大衍生價值的IP 。從儲備IP到開發系列劇集,“可持續開發”已經變成影視行業一個巨大的增量。

但是,長期以來,由於缺少前期規劃,一部劇火了之後才想做續集,甚至扎堆爭搶過度開發,沒有長線開發的系列劇概念,造成的挑戰和障礙難以破解。例如,國內大多系列劇是根據IP改編而來,國內一個IP的授權年限通常是6年,而一部劇集從拿到授權到前期策劃、開發劇本、拍攝製作,到成功播出,需要三年到三年半的時間,這意味著,第二部作品可能還沒拍攝IP授權就到期了。如果製作方繼續取得IP授權,就要面臨重新議價,天價版權費足以讓專案止步。如果第一部作品火了,演員、製作人員的身價同樣也會上漲,想要保持原班人馬非常困難。所以,國產系列劇熬過三季的少之又少,要麼陷入口碑一部不如一部的尷尬境地。

《雲南蟲谷》蟲洞開谷難行,“鬼吹燈”如何“吹燈”不“拔蠟”?

製作模式轉變:

提前規劃、整體開發

北青報記者瞭解到,市場上現有相對成功的系列劇,均是在IP開發之前就做好了至少兩到三季的整體規劃。劇集製作是一個需要很多部門共同合作的龐大專案,穩定的製作團隊不僅可以確保作品質量,也可以延續作品的氣質。如此以來,作品之間即便在內容上沒有關聯性,但依舊會帶給觀眾親切感和熟悉感,慢慢形成體系的概念,發揮系列劇的優勢。

例如《歡樂頌》《大江大河》,都是正午陽光一家制作公司統一開發,編劇、演員等最重要環節的一致性透過合約進行了保障,導演中間有更換,但劇集的風格、調性始終強調統一性,劇情連續達到一氣呵成的效果,因此迄今為止與觀眾見面的兩部《歡樂頌》和《大江大河》,水準保持在國劇爆款的“高位”。相比之下,同樣是正午陽光開發的《琅琊榜》系列,第二部《風起長林》是在第一部大火之後才啟動的再開發,故事和演員都另起爐灶,市場認可度大相徑庭。

《鬼吹燈》IP開發一度非常混亂,N個不同版本的“胡八一”讓人很難記住,內容上也或重疊,或斷層,無法串聯起一個連貫的、令人信服的《鬼吹燈》故事。直到2015年,企鵝影視買下八部《鬼吹燈》的網劇改編權,宣佈將逐一開發上線。2016年,企鵝影視聯合正午陽光拍攝了第一部《精絕古城》,由靳東扮演胡八一。2017年,管虎接手第二部《黃皮子墳》,這是管虎團隊第一次執導網劇,或許經驗不足,最終的市場評價一般;經過了第一部的試水,2019年同樣由管虎監製、費振翔執導的第三部《怒晴湘西》終於踩到了觀眾對此類探險題材的興奮點上,徹底告別了“墳頭跳舞”的時代。

《龍嶺迷窟》則可以算作《鬼吹燈》系列的轉折。以這一部為起點,企鵝影視開啟了五部連拍的季播劇規劃,並最終確定了管虎監製,費振翔導演,潘粵明、張雨綺、姜超組成的固定演員陣容。正在熱播的《雲南蟲谷》是第二部,後續還有《崑崙迷宮》《南海歸墟》《巫峽棺山》待播。

這意味著,在整合版權的基礎上,經過了6年的嘗試,《鬼吹燈》IP已成為近幾年國內為數不多的可以穩定排播的系列劇。而這五部能夠“成事”的核心密碼就是提前規劃、整體開發:設定一位劇本總策劃,採用固定的編劇團隊,其中《龍嶺迷窟》和《雲南蟲谷》都是編劇楊哲。同時,在保證五部故事連續性的同時,讓每一部都有各自的特色,去原著故事發生地取經拍攝,對地理面貌做差異化的呈現等,比如《龍嶺迷窟》體現的是陝北風光的黃色,《雲南蟲谷》會呈現以熱帶雨林為主的綠色,《崑崙神宮》將會體現冰川的白色。這些都是整體運作的思維模式。

《雲南蟲谷》蟲洞開谷難行,“鬼吹燈”如何“吹燈”不“拔蠟”?

破解難題:

從受制於演員到成就演員達到雙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