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歷史書上學的這個故事, 可能是假的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都知道吧。嘴哥記得以前歷史課本上還學過,當時我就有一個疑問:點燃烽火戲耍諸侯,這件事本身到底有什麼可笑的,笑點在哪裡啊?

我們在歷史書上學的這個故事, 可能是假的

最早記錄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是《史記》。我們不知道司馬遷是從哪裡得來的資料。除了司馬遷寥寥幾筆的記載外,再也沒有任何證據能證明這個故事的真實性。

對“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如此細緻入微的描寫,並不符合夏商周三代歷史的特徵,這更像是民間傳說。你會發現民間傳說往往比歷史記載更為詳細,這是因為不斷有人“補充”內容,讓這個故事更飽滿。

比如“八月十五殺韃子”的民間傳說,是不是給你一種“親身經歷”的感覺?然而在史料中我們沒有找到任何相關記載,它不是過民國時期才開始流傳的一個民間傳說。

我們在歷史書上學的這個故事, 可能是假的

這三代的歷史記載有個特點,要麼是有人物、有事件,卻沒有時間、地點;要麼是有事件結果,卻沒有事件的起因和經過;再或者乾脆就只有一個沒頭沒尾的事件。

我們說敘事有六要素:時間、人物、地點、事件起因、經過、結果。在夏商周三代的歷史記載中,鮮有六要素是完整的。

巧了,“烽火戲諸侯”卻滿足了敘事六要素,這簡直太不合常理。所以我不得不懷疑——這根本就是民間傳說!它的很大一部分內容都是後世加上去的。

柏楊先生說夏商周三代是“半信史”,也就是說這個時期的歷史你不能完全相信。

我們在歷史書上學的這個故事, 可能是假的

況且,我們實在想不明白,點燃烽火臺讓諸侯們風塵僕僕趕來,這到底有什麼好笑的呢?古人的笑點跟我們現在有如此大的不同?

最重要的是,那時候可是沒有飛機、高鐵什麼的,各路諸侯收到資訊再整頓軍隊趕來,這是需要花費很長一段時間的。在如此漫長的等待中就算是很好笑的事,它被時間一點點消耗,還有那麼可笑嗎?

我們尤其要注意,書上說周幽王命人點燃烽火後,一直褒姒“高坐檯上飲酒作樂”。這麼長時間的飲酒作樂,恐怕他們早已爛醉如泥了吧?

一直等著看一個惡作劇的笑話,傻不傻啊!

我們在歷史書上學的這個故事, 可能是假的

“烽火戲諸侯”現在越來越多的歷史研究者對此持懷疑態度,他們推測這件事只有人物、時間和事件結果是真的,時間的起因和經過都是偽造的。

那麼,誰偽造的呢?

周幽王的兒子姬宜臼。這個名字你可能感到很陌生,姬宜臼就是周平王,東周建立者。

事情應該是這樣的:

周幽王寵幸褒姒,便廢了申後和姬宜臼,立褒姒為後,立褒姒的兒子伯服為太子。

我們在歷史書上學的這個故事, 可能是假的

姬宜臼本來好端端是太子,結果被廢了,自然是惱羞成怒,便聯合他的外公申侯,要搞掉周幽王和褒姒。但僅僅憑他們自己的力量不夠,又不敢聯合其他諸侯,怕走漏風聲。於是申侯想到了蠻族犬戎。

申侯以洗劫鎬京為條件,與犬戎結成聯盟。犬戎攻入鎬京,在驪山之下殺死周幽王,擄走褒姒,並將鎬京的全部財物洗劫一空,然後大搖大擺離去。

我們在歷史書上學的這個故事, 可能是假的

姬宜臼在一些諸侯王的支援下繼位,是為周平王。與此同時,周幽王生前的寵臣虢石父,擁立了周幽王的弟弟姬餘臣為天子,史稱周攜王。

也就是說,此時周朝有兩個天子。這種局面持續了十餘年,直到後來晉文侯殺了周攜王,姬宜臼才成為真正的周天子。

我們在歷史書上學的這個故事, 可能是假的

為什麼東周的首都在洛邑,而西周的首都在鎬京?就是因為鎬京不是姬宜臼的地盤嘛,他必須到自己的地盤上,這個天子之位才能坐的穩。這種情況可以參考朱棣篡位後遷都北京的史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