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長沒打過一場仗,朱元璋為何封他功臣第一比劉伯溫強在哪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按照功勞多少排名,共冊封國公6人,侯爵28人,伯爵11人。

其中李善長作為文官第一人排在功臣榜首位,封韓國公。武將第一人的徐達為次,封魏國公。而我們熟知的神機妙算劉伯溫呢,則排在伯爵的首位,封誠意伯。

相信很多人會有疑問,屢次出謀劃策的劉伯溫排名怎麼那麼低,另外,李善長的功勞怎麼比戰功赫赫的徐達還要大呢?

李善長沒打過一場仗,朱元璋為何封他功臣第一比劉伯溫強在哪

的確,李善長是個文官,沒上過戰場,沒打過一場仗,也不像劉伯溫一樣有謀略,有各種出奇制勝的妙計。但李善長在朱元璋打天下時依然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只不過他所做的工作太普通, 太細碎,不像劉伯溫、徐達等人的功勞耀眼,所以不熟悉明史的人,甚至都不知道有這個人的存在。

說白了,李善長的工作就是穩定大後方,協調各部門,保障後勤供給的幕後英雄。

所以李善長做得最多的事,前期起草各種文書,協調眾將間的關係;後期朱元璋的盤子越來越大,要養活的人也越來越多,李善長就要撫境安民的同時,制定各種政策擴大生產,操心的事也更多。

乍一看,貌似沒有什麼太高的技術含量,沒有不可或缺性,實則需要細心周到應對諸多細碎的事物,有很強的統籌協調能力,待人處事也需要通達圓融,其實是一個考驗綜合能力的工作崗位。

跟現在集團企業裡行政總裁很像。

這一點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勝任的,大明建國後李善長任丞相,操的是整個國家的心,劉伯溫在和朱元璋的一次對話中,就明確表示他幹不了這個。

李善長沒打過一場仗,朱元璋為何封他功臣第一比劉伯溫強在哪

李善長辭官歸鄉後,丞相職位空缺,朱元璋便諮詢劉伯溫的意見。

朱元璋問劉伯溫說:“你覺得楊憲這個人怎麼樣?”

劉伯溫說:“楊憲有丞相的才能,卻沒有丞相的氣量,不行。”

朱元璋又問:“那汪廣洋如何?”

劉伯溫答:“他的氣量比楊憲還窄。”

朱元璋又問:“胡惟庸呢?”

劉伯溫答:“丞相好比駕車的馬,他能把馬弄翻,更不行。”

朱元璋見他提議的三個人都被否定了,便說:“那看來,只有你來做丞相了。”

劉伯溫趕緊拒絕道:“我太疾惡如仇了,又不耐煩處理繁雜事務,陛下還是物色更高明的人吧。”

這就說明,術業有專攻,劉伯溫很有自知之明,出謀劃策他擅長,丞相不是誰想當就能當的。

李善長除了行政水平出眾之外,他還是朱元璋起義時第一盞指路明燈,對朱元璋來講意義非凡。

元至正十三年,朱元璋帶領他的一小支部隊攻下滁州,李善長作為鄉里有文化的長老主動前去拜見。

朱元璋的部隊裡都是大頭兵,沒有識文斷字的,朱元璋見李善長頗有水平,便留下他做了軍中的文書。

那時,朱元璋參加起義軍才一年,各地雖然起義軍眾多,但也都沒什麼章法,都是自顧自地打土豪搶地盤。

而他跟隨的郭子興濠州義軍,內部也爭權奪利,沒有長遠的規劃,朱元璋覺得這樣下去總不是長久之計,但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有一次,朱元璋跟李善長聊起了這個話題,朱元璋感慨道:“天下這麼亂,何時是個頭呢?”

沒想到,李善長的回答一下子讓朱元璋撥開了迷霧,找到了前行的目標。

李善長沒打過一場仗,朱元璋為何封他功臣第一比劉伯溫強在哪

李善長是這樣說的,“秦末戰亂時,漢高祖劉邦也是布衣百姓出身,但他豁達大度,知人善任,不妄殺人,五年就成就了帝業。如今天下土崩瓦解,跟秦末亂世無二,您是濠州人,離劉邦的家鄉也不遠,自然也有同樣佔著山川王氣。如果您能效仿漢高祖,那平定天下就指日可待了。“

不得不說,古人的畫餅能力很強,動不動就跟哪個偉人作比,不過朱元璋聽了很受用。

這席話就像種子一樣在朱元璋心裡紮了根,他一下就有了奮鬥的目標和方向,似乎打天下也變得沒有那麼複雜了,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成了他的榜樣。

或許從那一刻開始,朱元璋就把自己當成了劉邦,而李善長也把自己當成了蕭何。

於是,我們看到,李善長不是隻會說說畫大餅的大忽悠,還事無鉅細地幫助朱元璋落地執行,蕭何干的事他全乾了。

這中間郭子興想挖他跳槽,他都沒同意,堅定地選擇朱元璋,也是非常有眼光了。

所以說,李善長以其最早的慧眼識珠、長遠的戰略規劃以及紮實的行政才能,這麼多年一直都是朱元璋麾下群臣之首,忝居功臣榜第一位,實乃當之無愧。

反觀劉伯溫,雖然文化水平比李善長高很多,但識人的眼光卻不行。

劉伯溫是至正十九年,朱元璋打下了他的家鄉後,派人去請,他才被迫加入到朱元璋的陣營,比李善長晚了六年。

這時候的朱元璋已經有一定的實力了,霸業初顯,此時加入屬於錦上添花,遠沒有朱元璋艱難時雪中送炭來的珍貴。

李善長沒打過一場仗,朱元璋為何封他功臣第一比劉伯溫強在哪

而且朱元璋麾下能人異士已經很多了,劉伯溫剛開始去的時候根本沒有突顯他的地方,直到朱元璋在跟陳友諒一戰時,劉伯溫才展現了他在用兵方面的能力,得到朱元璋的倚重。

要不是他在這方面表現突出,伯爵都不一定有他的份。劉伯溫的功勞其實就是專才用在了正地方,等到戰爭結束了,對朱元璋來講就沒那麼重要了。

另外,劉伯溫也有一項稀缺技能,就是懂天文。

在古代,讀書識字的人都少,更別說懂天文了。所以懂天文,會看星相的在當時都被看作是特殊能力,普通老百姓更是覺得懂天文可以神機妙算,預測未來。

所以也是這項技能給劉伯溫增添了許多神秘色彩,在他死後,不斷地哄抬拔高,把他吹得無所不能。

最開始是明初黃紀善給劉伯溫寫個人傳記時,就寫道了劉伯溫曾在杭州看到一團“天子氣”,並預言十年後金陵當出明主。

李善長沒打過一場仗,朱元璋為何封他功臣第一比劉伯溫強在哪

當時,這種說法也是得到了朱元璋的默許,後來有學者分析說朱元璋希望透過劉伯溫的神技能給自己的皇帝位增加一些君權神授的神秘色彩。

開了頭之後,關於劉伯溫的預言便越來越豐富多樣,民間也津津樂道此類故事,所以劉伯溫的名字逐漸家喻戶曉,並與諸葛亮齊名。

有諺語稱: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

後來,李善長因為退休多年依然利用自己政治勢力對朝政施加影響,觸犯了朱元璋的忌諱,不惜炮製謀反案,將李善長滿門抄斬。李善長在晚年的長遠目光全無,沒有善終,還連累子孫。

反觀劉伯溫在正德朝開始,朝廷追贈他為太師,定諡號為文成。嘉靖年間,又再次提高他的功績,同徐達等人一樣配享太廟,又把丟掉的誠意伯爵位重新還給劉伯溫的九世孫劉瑜。

後來,有一本兵書《百戰奇略》,被列為“中國古代十大兵書”之一。但是原作者已不可考,到了清代的時候,關於劉伯溫在戰場上神機妙算的名聲太大了,清代人便自發的把《百戰奇略》這本著作的版權贈給了劉伯溫,此後劉伯溫便成了《百戰奇略》的作者。

綜上所述,劉伯溫的許多故事經過後人的不斷加工,讓人們誤以為朱元璋打天下時靠的全都是劉伯溫,實際上,我們還是要尊重歷史,李善長的功勞的確要比劉伯溫的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