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為何不讓年過50的妃子侍寢年老色衰不是重點,真相太現實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滅亡了六國,結束中原大地數百年征伐不休的亂世,首次實現大一統,創造前無古人的功勳偉績。嬴政認為自己的功德可以與三皇五帝相媲美,於是創出“皇帝”一次作為華夏大地最高統治者的最高稱號。在此後兩千多年的歷史行程中,無數英雄豪傑為了“皇帝”這個尊貴稱號奮戰終身,勝出者卻很少,但他們不僅登上皇帝的寶座,還開創了一個新的朝代。

皇帝為何不讓年過50的妃子侍寢年老色衰不是重點,真相太現實

高高在上的皇帝有著不可侵犯的權威,可以決定別人的生死,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除了這些,他還擁有令人羨慕的後宮三千佳麗。就如《長恨歌》裡所述“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其實“三千”也只是個量詞,實際上後宮佳麗遠遠達不到三千人,有的連“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也沒有,就像明孝宗,一生鍾愛一人張皇后。

當然像孝宗這樣對愛情執著的皇帝也是少數,大多數皇帝的後宮編制也是少則幾十人,多則上百人的,她們以皇后為首,管理著機構龐大、人員眾多的後宮。五十不進御

這些嬪妃和皇后都是後宮的主人,但皇帝只有一個,相互爭風吃醋、爭寵排擠的事情屢出不窮,史書上對這種事記載的也是見怪不怪的了,甚至有人為排擠對方不惜結束親生骨頭的生命。但後宮無論怎樣爭寵,都要遵循一個原則,那就是“知五十之妾,不得進御矣”,也就是說後宮嬪妃到了五十歲,就再也沒有服侍皇帝的機會了。

看到這裡,有人會想當然的說,女人一到了五十歲,當然年老色衰,後宮有那麼多美妙女子,皇帝也應該看不上了吧。但你要知道,這些嬪妃當年都是經過選秀女,經過嚴格的考核篩選挑出來的,到了最後還要由皇帝自己定奪,畢竟是給自己選老婆。能夠經歷一次次面試考核,再被皇帝看中,首先就應該外貌俊美,身材窈窕。

皇帝為何不讓年過50的妃子侍寢年老色衰不是重點,真相太現實

成為嬪妃在後宮有了一定的等級後,生活待遇也是不差的,為了得到皇帝的恩寵,這些後宮佳麗也非常注意保養,即使到了50歲,也是風韻猶存、更有一種特有的成熟女性美。

所以說年老色衰、人老珠黃不是“年過五十不能侍寢”的真正原因,而是有著更深層的考慮。首先是防止高齡產婦的生育風險。

女性在34歲以上,就屬於高齡產婦了,何況是五十歲以上呢。此時大多數女性的生理機能在衰退,或者已經失去生育的能力,但難免會出現創造出生命的奇蹟。

老來得子對於男性來說是一個幸事,但年老之時有了身孕,對於女性可是十分危險的。對於醫學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都要謹慎對待,何況是醫學落後,還沒有剖宮產手術的古代。即使經驗再豐富的接生婆,面對大出血的突發事件也是束手無措,只能眼睜睜看著一個大活人的逝去,甚至還有剛剛蒞臨人間的小生命。

所以說,年過50不進御,從生育方面是對女性生命安全的一種保護。再者是為了讓皇帝雨露均霑,以保障皇嗣的數量

皇帝膝下皇子眾多,難免會有爭立太子,謀權奪位的可能,歷史上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但皇帝只寵幸一個人,而且這個女人生育能力還不強,膝下一直沒有皇嗣,這可又是個大問題。

皇帝為何不讓年過50的妃子侍寢年老色衰不是重點,真相太現實

明憲宗朱見深,因為兒時的特殊經歷,一生寵愛比自己大19歲的萬貴妃,登基多年都沒生下一個兒子,這當然與萬貴妃有許些不可描述的關係。但也正因為憲宗的過分寵愛,一度造成他自身非常尷尬的局面。

只有用特殊的禮法杜絕這樣的事情,才能讓更年輕,生育能力更強的嬪妃得到皇帝的恩澤,才能讓皇室開枝散葉,龍脈得以延續,傳續的香火更為旺盛。結語

後宮的佳麗看似風光無限,身份特殊,但從根本上講,她們也只不過是幫助皇室延續香火的傳宗工具,在數量龐大的後宮中,能夠得到皇帝真心相待的能有幾人,其他人只不過是孤獨的陪伴者。

能夠為皇帝生育一男半女,母以子貴,有可能一步昇天,成為高居臨下的一國之母。但大多數人或許一輩子都沒有得到皇帝的寵愛,在深宮院落中悄無聲息的白白消耗一生。

皇帝為何不讓年過50的妃子侍寢年老色衰不是重點,真相太現實

“五十不進御”的規定看似很合理,也平衡了後宮勢力,但對大多數人來說,只是安慰自己的一頁書紙。如今我們的新社會,男女平等思想深入民心,也沒有了曾經的三妻四妾,而是文明平等的一夫一妻制,曾經的後宮佳麗看似尊貴,但無法感受如今社會的尊嚴和平等,也只有活在當世,才能感受到人間的快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