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什麼一定要北伐?《後出師表》6個不解,打了多少人的臉

諸葛亮為什麼一定要北伐?《後出師表》6個不解,打了多少人的臉?

諸葛亮為什麼一定要北伐?《後出師表》6個不解,打了多少人的臉

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這些說法都出自《三國演義》。

稍微有些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正史上的諸葛亮其實只北伐了五次,姜維北伐則是有十一次。有位喜愛看三國影視劇的網友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蜀漢地處天府之國,易守難攻,國土面積雖然小了一點兒,但以諸葛亮的治國能力,完全可以將蜀漢打造成三國最富裕的國家,國家富有,人民生活幸福,豈不美哉?為何一定要北伐呢?連年北伐,不僅勞民傷財,還掏空了蜀漢的國力。蜀漢滅亡,諸葛亮和姜維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其實乍一看,這位網友說得似乎沒毛病啊,帶著一系列的疑問,筆者重新翻閱史書和諸葛亮文集,其實他寫給劉禪的《後出師表》中,早就給出了答案,也正好可以解釋這位網友的疑問。

諸葛亮為什麼一定要北伐?《後出師表》6個不解,打了多少人的臉

諸葛亮曾經因為北伐寫過兩篇《出師表》,後世為了區分,將其稱為《前出師表》和《後出師表》。

《前出師表》曾入選中學課本,是必備的章節,從內容上看,它更像是一位父親對兒子的諄諄教導,文中寫道先帝創下這點基業不容易,自己因為北伐不在劉禪身邊,希望他能任用賢臣,遠離小人,不要辜負先帝的苦心和自己的囑託。

《後出師表》因為原文很長,而且作者存在爭議,所以並沒有入選中學課本,但一般情況下,文史界是支援《後出師表》出自諸葛亮之手。

《後出師表》的核心觀點

諸葛亮為什麼一定要北伐?《後出師表》6個不解,打了多少人的臉

諸葛亮為什麼一定要北伐呢?《後出師表》第一句就給出了標準答案:“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託臣以討賊也。”

劉備認為東漢末年只能存在一個國家政權,那就是“漢”。根據《蜀書先主傳》的記載,劉備當初稱帝建立蜀漢政權,一是因為曹丕篡漢,二是漢獻帝身死,大漢後繼無人(儘管史書考證漢獻帝並沒有被曹丕殺死,但三國時期的人卻並不知道這一點,成都方面的人都以為漢獻帝已亡,還集體為他戴孝。)諸葛亮這簡單的一句話,傳達了至少三個意思:

第一, 國家不能同時存在兩個政權,曹丕是賊,竊取了漢家的天下,我們和他勢不兩立。

第二, 我們的政權才是正統的,儘管現在淪落到偏僻的蜀地,但也絕對不能偏安一隅,是我們的東西我們一定要奪回來。

第三, 這話是先帝說的,不是我諸葛亮說的,北伐也不是我個人的主意,而是先帝授權我這麼做的。

第一句話,就讓劉禪無法拒絕他北伐的請求,諸葛亮實在是高明。劉禪縱使有千萬個不願意,面對“先帝”這兩個字也不得不妥協。

如果說諸葛亮第一句是拿劉備來壓劉禪,那麼接下來的文字才是句句在理,讓劉禪不得不同意他北伐的決定。

“為什麼一定要北伐”的具體原因

諸葛亮為什麼一定要北伐?《後出師表》6個不解,打了多少人的臉

《後出師表》第二句說,敵強我弱,這些先帝比誰都清楚,他也知道以臣的才能去北伐討賊,勝算不大。

但是,如果我們不北伐討賊,總有一天也會被賊所滅,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

。所以先帝決心託臣北伐,沒有任何的疑慮。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是故託臣而弗疑也。”

《後出師表》創作於諸葛亮第二次北伐前夕,由於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利,所以他第二次北伐,朝堂上難免出現一些非議。諸葛亮為了消除劉禪的疑慮,也為了讓這些非議閉嘴,進一步闡述自己的觀點。

首先是北伐時機的選擇上,為什麼要這個時候北伐呢?因為曹魏一方面要平息西方的叛亂,一方面又要應對東方孫權的進攻,疲於奔命。

諸葛亮認為北伐的時機到了,“兵法乘勞,此進趨之時也。”

諸葛亮為什麼一定要北伐?《後出師表》6個不解,打了多少人的臉

接下來,諸葛亮用自己的“六個不解”來反問劉禪。

第一個不解:

高祖皇帝手下謀士如雲,尚且數次陷入危境,然後才轉危為安。陛下不如高祖皇帝,手下謀臣又不如張良、陳平等人,難道想憑藉長期相持,安安穩穩就能平定天下嗎?

第二個不解:

當初劉繇、王朗也各自佔據州郡,但談到安守之計時,動不動就搬出古代聖賢的話,把大家搞得滿腹疑慮,心懷畏懼。今年不去征伐,明年不敢征討,坐視孫策強大,最終整個江東都被吞併。這是為何?

第三個不解:

曹操的智謀遠超別人,用兵如孫武、吳起,但卻“困於南陽,險於烏巢,危於祁連,逼於黎陽,幾敗北山,殆死潼關。”何況臣才能低下,想不冒一點風險就平定天下,這又怎麼可能?

第四個不解:

曹操五次攻打昌霸都攻不下,四次想跨越巢湖也以失敗告終;任用李服,李服卻密謀陷害他;任用夏侯淵,夏侯淵被戰敗而亡。先帝都稱讚曹操的才能,他尚且有這麼挫敗,何況臣呢?臣又怎能保證一定打勝仗呢?

第五個不解:

臣進駐漢中還不滿一年,就喪失了趙雲將領及部曲將官、屯兵將官七十餘人;突將、無前、賨叟、青羌、散騎、武騎等士卒一千餘人。這些人都是各地聚集起來的真正精英,不是一州一郡所能擁有的;如果再過幾年,這些精英就會越來越少,最多剩下三分之一,到時候我們拿什麼去對付敵人?

第六個不解:

如今士兵疲乏百姓窮困,但戰爭卻不會跟隨人的意願而停息。戰爭不止,等著捱打和出去進攻,所耗費的勞力民力其實是對等的。如果不趁現在主動出擊進攻敵人,難道拿益州一州之地,和敵人九州之地打持久戰嗎?

諸葛亮為什麼一定要北伐?《後出師表》6個不解,打了多少人的臉

諸葛亮透過六個不解,闡明瞭自己的觀點,也駁斥了那些不支援北伐的人,從他的六個不解來看,倒推出不支援北伐的人所持的觀點無非如下,和現在的鍵盤俠如出一轍:

守著蜀地挺香的,幹啥要北伐?(第一個不解)

現在未必是北伐的好時候。(第二個不解)

北伐這麼冒險的事兒,丞相不能親自去,差一員大將就可以了。(第三個不解)

你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用錯了人導致失敗,你能保證這一次能打勝嗎?(第四個不解)

能不能等幾年再北伐?(第五個不解)

連年北伐興師動眾,勞民傷財。(第六個不解)

諸葛亮用6個不解,狠狠地扇了那群不支援北伐的人一記響亮的耳光。

諸葛亮為什麼一定要北伐?《後出師表》6個不解,打了多少人的臉

最後諸葛亮總結,戰事是最難判斷的。當年先帝在荊州敗給曹操,曹操以為天下大局已定,但是後來先帝和孫吳聯合起來,不僅於赤壁大敗曹操,而且西取川蜀之地,出兵北伐漢中,還斬了夏侯淵的腦袋,這是曹操萬萬沒想到的。

就在復興漢室的大業即將成功之時,孫吳背棄盟約導致關羽兵敗被殺,先帝在秭歸兵敗,曹丕當了皇帝,這些都是無法預料的。臣能做的,不過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罷了。至於成功亦或者是失敗,順利還是困難,不是臣能預料的。

諸葛亮為什麼一定要北伐?《後出師表》6個不解,打了多少人的臉

如果網友足夠了解三國的歷史,足夠了解諸葛亮的為人,再去細品《出師表》中的內容,就會更加明白,當初杜甫為何會寫出《蜀相》這麼傳唱千古的詩歌,而你卻不能。

《蜀相》

唐 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如果有機會去成都,你會選擇去武侯祠拜祭一下千古一相諸葛亮嗎?我一定去!

本文系“豫薦你”原創,圖片來自網路!

豫薦你,一位熱愛歷史的文學青年,以正史為主,不喜歡篡改和曲解歷史,寫文以資料為準,歡迎關注瞭解更多真實歷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