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魏昭亮的告密說起!

魏昭亮是魏咸信的兒子,也是公主所生。他老爹魏咸信就是託了公主的福,又是宰相魏仁浦的兒子,因此一路升遷。而他也是官二代,託了他老爹的福,是公主的兒子,也被任命一定的官職,但他沒什麼功績,全憑告密來獲得朝廷賞識,被當朝人所厭惡。

從魏昭亮的告密說起!

魏昭亮的名字是宋太宗起的,皇帝給起名那得是多大的榮耀?他還沒名字的時候,被太宗召入宮中,太宗命他作賞花詩。他作好後獻上去,太宗看了十分高興,給他斟上上好的美酒,提筆題寫“從訓”、“昭亮”兩個名字,讓他自己選。他選了“昭亮”,似乎覺得“昭亮”更闊大些吧。他做過京副使、如京、洛苑使、翰林司主管、六宅使、內藏庫府使、西上閣門使、東上閣門使。他的官職只是受了祖父和父親、母親的福廕,才被皇家授予的,並非是他有多麼大的功勞。

他沒有什麼政績,如果說有一點事做,那就是和龍圖閣學士陳彭年、待制張知白、引進使白文肇共同修訂閣門禮儀,修成以後受到皇帝賞賜,得了白銀千兩。其實還是自家人照顧自家人,皇帝就是魏昭亮的舅舅,舅舅賞賜外甥,又不花自己的錢,能不大方嗎?魏昭亮建議在內殿設定儀石,朝廷方面立刻給他加官進爵,讓他領恩州團練使。又是自己人照顧自己人的典型例子,不過一個建議而已,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如果是其他大臣提這個意見,肯定不會加官進爵的,而宋太宗對於自己的外甥那真是非常照顧了。如果這也算什麼功績的話,按照賞、加封魏昭亮的邏輯,那些戰場殺敵立功的大將們又該如何賞賜和加封呢?還有一個被人們稱為光榮的事,就是魏昭亮的父親魏咸信在大名,過生日的時候,朝廷委任魏昭亮代表朝廷帶著禮物前去賞賜他的父親。朝廷委任的命令下達之後,節度幕府以此為榮。

從魏昭亮的告密說起!

魏昭亮的母親去世,父親也去世之後,他感到沒有什麼家族的優勢了。朝廷升任他為四方館使,仍然讓他兼掌客省。他沒有什麼政績,就想營造一些政績。多次督查群官中有失禮儀的人,以此獲得朝廷重視。

他的才能和他父親相似,他父親只是治理黃河水患方面有點政績,其他的一無是處,但還是執掌兵權,屬於小材大用型別的。他也是小材大用,做著高官,卻不會做官,也沒有政績,仗著皇帝外甥的身份以皇族自居,經常派人偵查窺伺同僚們,樞密承旨尹德潤為此很輕視他。

閣門副使焦守節、內殿崇班郭盛用役卒給尹德潤修建宅第,屬於違規操作,但也不是什麼大事。魏昭亮查明這件事,並向朝廷告發。朝廷對焦守節、郭盛和尹德潤的處罰是,都定罪貶官,削職。這件事屬於公事,還在可接受範圍之內,而對於私事,魏昭亮仍然加以刺探,報告朝廷,顯出做人的陰險狡詐。王曾妻子的叔父叫李維,和王曾同在翰林。王曾接受詔命,考試舉人,把家事委託給李維。魏昭亮知道這件事,並加以打聽。他認為王曾接受請求李維的什麼請求,有可能李維託付王曾讓他在考試方面做點手腳,就把他倆說的話報告朝廷。朝廷方面當即把王曾逮捕,並派中使檢查核實這件事,結果並沒有以權謀私的事情,也沒有什麼其他的情況。朝廷只能把王曾釋放,並且不了了之。

從魏昭亮的告密說起!

魏昭亮的告密源於他沒有政績,想透過告密謀取進身之資,並且把自己當成皇族成員,以為朝廷就是他家的。告密下的成本非常小,獲得的利潤卻很大,殺傷力也是驚人的。即使告密失敗,朝廷也不會把他怎麼樣,畢竟他是皇帝的外甥,能拿他怎麼樣?於是,魏昭亮就找準了自己的位置,專門告密,為人陰險,被時人所厭惡。

再看後輩的那些告密者,大多也是走的如此成本小收效大的路線。告密者隨處可見,戰爭時期有,和平時期也有。單位裡面有,鬆散的社會結構裡面也有。告密的人總是以為單位、集體是他家的,或者和單位、集體、領導、大眾站在同一戰線上,而那些他所告密的人,就被他視為對立面,起碼就是單位、集體、領導、大眾的對立面,予以窺測、探查,並不惜用極端手段汙衊詆譭。他們知道,雖然有違道德,被認為陰險狡詐,被人們所謾罵,但是得到了實惠,不是升官就是得到什麼其他的好處,或者兼而有之。在利益面前,道德算什麼?誰又能代表道德呢?道德沒有約束力,而告密所獲得的利益卻有很大的吸引力。於是這些人不顧道德,以為別人都不知道,就大行告密之能事,獲取最大的利益。

從魏昭亮的告密說起!

有人告密告成習慣,一天不告密就覺得不得勁兒,尤其是那些小官們,其實都是告密者,只是不被大家所察覺而已。因為他們要像魏昭亮一樣營造政績,獲得升官捷徑,獲取更大的利益,而且以為神不知鬼不覺,恨不得時時處處監視者手下和別人,一有什麼他認為的風吹草動,立刻上報。

這些人不得不防,追根溯源,在大宋,魏昭亮給他們開了一個不好的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