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女不計名分做妾,含辛茹苦撫養眾多兒女成才,贏得世人尊重

今天要說的這位女性,既平凡又偉大。平凡是因為和你我的母親一樣,她盡力哺育了兒女,偉大之處在於她以側室的身份,隱忍終身,含辛茹苦,支援丈夫的工作,培養了兒女們成才,最終贏得大家的尊重。她就是梁啟超的妾室王桂荃女士。

此女不計名分做妾,含辛茹苦撫養眾多兒女成才,贏得世人尊重

她本不叫王桂荃,而是叫做王來喜。梁啟超考上舉人的時候,才17歲,前途無量,當時的主考官為了拉攏他,就將自己的堂妹李蕙仙嫁給了梁啟超。李蕙仙進梁家門的時候,帶來了兩個丫頭,一個叫做阿好,另一個就是王來喜。

阿好這個丫頭為人不怎麼樣,好吃懶做,還經常頂撞主人,梁家只好趕她出門。王來喜鵲截然相反,她乖巧懂事,做事勤快,又沉默寡言,不惹麻煩,梁啟超和李蕙仙對她都很滿意。

此女不計名分做妾,含辛茹苦撫養眾多兒女成才,贏得世人尊重

李蕙仙夫唱婦隨,在事業上給予梁啟超很大的幫助。她和梁啟超雖然感情很好,,但兩人婚後生育兒女方面一直不理想。除了早年生了大女兒梁思順後,一直沒有子嗣,直到八年之後梁思成出世。但梁思成從小體弱多病,梁啟超夫婦很擔心他會早夭。

那時候,傳宗接代就成為梁啟超的一塊心病,他也有意在外面找一房太太,延續梁家香火。據他跟朋友的書信中描述,當時他“心頭小鹿,忽上忽下”,“幾乎不能自持”。 李蕙仙是新式女性,還做過我國第一位女校長,自然不太願意。

此女不計名分做妾,含辛茹苦撫養眾多兒女成才,贏得世人尊重

更為重要的原因是,梁啟超是清末提倡“一夫一妻”制度的首創者。用他的話來說“一夫一妻世界會,我與瀏陽實創之,尊重公權割私愛,需將身後做人師。”就是說他支援一個丈夫只能有一個女人,這樣尊重公共權力而割捨私人的慾望,自己也要做到。

為了不讓丈夫把外面的亂七八糟的女人領進門,更為了梁啟超自身的名節考慮,李蕙仙毅然決定將王來喜嫁給梁啟超做側室。作為梁啟超而言,他最迫切的需求是找人延續香火,作為王來喜,他從丫鬟變成了姨太太,這可以說是皆大歡喜的事情。

此女不計名分做妾,含辛茹苦撫養眾多兒女成才,贏得世人尊重

雖然當時沒有法律規定必須一夫一妻,也沒有取消納妾的陋俗,但是鑑於梁啟超要保持言行一致,他們全家都沒有公開過王來喜的身份。在正式嫁給梁啟超之後,王來福這個名字因為太土氣,而被梁啟超改名為王桂荃。

王桂荃此後並沒有因為身份的改變而有什麼不同,她依然操持著家務,幫襯著大太太李蕙仙。當時正式亂世,梁家也顛沛流離,居無定所,是她協助夫人主持家務,讓梁啟超能夠安心事業;在家庭中,她不計較個人得失,始終擺在最低的位置,忍辱負重,處處維護團結。

此女不計名分做妾,含辛茹苦撫養眾多兒女成才,贏得世人尊重

王桂荃很爭氣,一連生了六個兒女,其中四男二女,圓滿完成了任務。她視同這六個兒女與李蕙仙所生的三個兒女為己出,絲毫沒有例外。由於名分不能公開,本來梁啟超要求孩子們叫王桂荃為“王姑娘”或者是“王姨”,但由於王桂荃對兒女用情很深,他們都管李蕙仙為“媽”,稱呼王桂荃為“娘”。

梁思成回憶他與生母感情不好,倒是對王桂荃十分尊重。他說他的母親脾氣不好,有一次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便用綁了鐵絲的雞毛撣子抽他,是王桂荃一把摟在懷裡,而自己卻擋住了因生氣而不收手的李蕙仙的雞毛撣子。事後,王桂荃還單獨拉他到一旁,和言細語的教育他。梁思成常常回憶王桂荃說:“娘是個很不尋常的 女人。”

此女不計名分做妾,含辛茹苦撫養眾多兒女成才,贏得世人尊重

後來梁啟超的九個兒女幾乎個個都是人中龍鳳,雖然繼承了他學術和政治活動家身份的子女寥寥,但卻在個人選擇的領域裡都有所建樹,其中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禮一門三院士的故事更為人所津津樂道。

李蕙仙因為罹患乳腺癌,1924年便去世了,而梁啟超也於1929年去世,兒女們按習俗將他們合葬在一起。等到1968年,已經85高齡的王桂荃在一間昏暗的小屋裡孤獨去世時,她卻不能和自己的丈夫合葬。她的子女,在梁啟超與李惠仙的合葬墓旁種下了一棵母親樹,一起紀念這位平凡而偉大的母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