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48)要龍椅不要臉皮,甘受辱紹興和議

話說岳飛在鄂州整軍,意圖再從襄陽出兵,逐步蠶食偽齊土地。不料忽得報,淮西兵變,酈瓊舉十餘萬淮西軍,十餘萬淮西百姓投齊,不覺大驚。又得張浚軍令,令其隨時準備發兵淮西。岳飛正做準備,又得聖旨,張浚罷相,令岳飛整肅兵馬,不得妄動。正在狐疑,忽又聞高宗返駕臨安,金國廢棄劉豫。正自好生驚詫,又聞高宗升任秦檜為丞相,宋金再開合議。大事連連,岳飛一時也沒了主意,即召薛弼、李若虛、黃啟年、王佐過來商議。

薛弼說道:

“臨安邸報上說,秦檜升任右相,專主和議,旁人不許插手,不知局勢會如何發展?”

王佐道:

“原本劉豫兵敗後,聖駕入建康鼓動三軍,士氣正旺,不想張浚無能,引發淮西兵變。現張浚罷相,聖駕又返回臨安,眼見北伐無望。此次秦檜復任右相,專主議和,可見朝廷已再無雄心,只要偏安了。”

岳飛道:

“和議談了數次,都未談成,我料只要趙鼎能堅持住,此次議和也未必得成。”

岳飛(48)要龍椅不要臉皮,甘受辱紹興和議

黃啟年道:

“我們幾個,這幾日也在聊這些事。趙鼎雖是主戰,卻是要以戰促和,他又並不反對議和。他之和,不過是要爭些虛面,骨子裡,他也是個偏安江南的主意。”

王佐道:

“此次聖

上委任秦檜專主議和,群臣不許插手,眼見是要屈己從金了,恐怕顏面上的事兒都不想爭了。近聞兀朮廢了劉豫,大幅裁撤軍隊,可見他這個金國的主戰派,也不想打了,我看此次議和必成。元

帥說過,待天下安寧之後,要往廬山歸隱,去參禪理佛的,元

帥現在可以做準備了。

李若虛道:

“王佐,元

帥說的天下安寧,可是北伐中原,收復故疆之後,哪是如今這劃江而治,偏安一隅的安寧。

王佐道:

“李兄,元

帥雖有大志,可手腳卻被束傅了,如何伸展?此次和議若成,宋金休戰,不出三年,恐這行營後護軍裡,已無我們這幾個人了。元

帥往臨安府、院一調,你我各處一遣,這後護軍不知何人當家了。甚或打亂了建制,拆得七零八落,也未可知啊!

幾人知他說的是實話,俱都沉默不語。岳飛忽笑道:

“我請你幾個過來,為我解解煩憂。這倒好,讓你幾個越說越煩了。也罷,若此次真的和議達成,我便上表,向朝廷請辭,去廬山歸隱。守著老母陵墓,了此殘生罷了。”

岳飛(48)要龍椅不要臉皮,甘受辱紹興和議

書分兩支。話說淮西兵變後,高宗回了臨安,再不提北伐之事。趙鼎、秦檜都暗自高興。一個要劃江而治,一個要與金議和,顯見都有了指望。趙鼎每日忙於將張浚提拔任用的主戰官員,找著理由的趕出朝廷,貶往各處;秦檜則忙著與撻懶互通訊息,等待時機。

這日,高宗得報,撻懶、兀朮出兵汴京,廢劉豫,除齊國。高宗大喜,喜的是劉豫終得了這個下場。忽又大憂,他憂什麼?他憂宋金之間沒了偽齊,兩國直接面對,恐金人又來南侵。正自愁悶,前次派往金國的王倫回來了。高宗急問金國情勢,王倫奏道:

“金國大太子,國相粘罕病逝後,完顏宗磐升任了國相,他兄弟宗雋也被選為勃極烈。如今金國四大勃極烈,僅兀朮一個主戰派,但兀朮現在也有些改變,他已在偽齊之地大幅裁撤軍隊,金國國內也在裁軍,似也不欲再戰。兀朮已封了梁國王,左路軍元

帥,撻懶為右路軍元

帥,金國軍馬,二人共掌。撻懶王爺讓臣回國,請聖

上遣使入金,再談和議。撻懶王爺對臣道,此次議和,他極有誠意,定將陝西、河南舊地,都還與我朝。請聖

上定奪。

高宗想不到王倫帶回如此天大的好訊息,不禁大喜。說道:

“王倫,你往來奔走,辛勞國事,朕必有厚賞。你且先入班,議和之事,待朕細細思量再定。”

趙鼎奏道:

“聖

上,此前胡松年、何蘚都與金人談過合議,臣以為

……”高宗說道:“丞相的議和主張,朕早已知曉,不須再言。今日且散朝,待朕細細思量再定。”

岳飛(48)要龍椅不要臉皮,甘受辱紹興和議

高宗回宮,細細思量半曰,待天晚了,叫內侍去傳秦檜、王倫二人入宮。二人見過高宗後,高宗問王倫:

“你在金國時日不短,你觀撻懶此次再要議和,誠意有幾分?”

王倫答道:

“以臣觀之,此次撻懶議和之誠意,足有十分。因金國自粘罕死後,宗磐、宗雋成為勃極烈,但因勃極烈之爭,他二人與金熙宗產生矛盾。他二人原本便不服熙宗,串通了撻懶和一干宗室子弟,他二人才得償所願。宗磐現又得了國相之位,越發驕橫。聖

上,宗磐為金太宗嫡長子,而金熙宗是五太子澤利嫡子,金太祖阿骨打之孫,金國這太祖、太宗兩支,爭得也是兇狠。撻懶是金太宗堂弟,自是支援宗磐。而澤利為兀朮之五弟,當年牛頭山時,澤利為替兀朮擋高寵而死在高寵手上,兀朮一直愧疚,他自然是全力支援澤利的兒子熙宗的。臣在金國聽得一密

語,想來也並非空穴來風。說是金熙宗與兀朮都覺得金國之合議制不妥,想要廢除勃極烈制度,君權獨斷。更想學我漢人皇統,父位子繼。

高宗說道:

“若金熙宗真來推行此事,豈不是會鬧得金國大亂?”

王倫道:

“現在兀朮在金國協助金熙宗全面變法改革,已觸動了各方利益,與撻懶、宗磐等人的矛盾日益加劇。臣觀撻懶等人現在急於合議達成,他們好專助於國內之事。再則劉豫所轄之地,現已貧敝不堪,民變四起。金人原佔據這些地方後,便因其殘敗,又民風剽悍,不好管束,而立了劉豫來管。現在卻更不如從前了,金人也不想管了,撻懶便想將其索性都還與我宋國,以換得和議達成。”

高宗道:

“如此看來,此次議和有望。若此次和議達成,熙宗、兀朮、撻懶、宗磐,他們俱可專注於在金國國內著力,兩派勢力若是火拼,卻是於我國有大利。”

高宗問秦檜道:

“如王倫所言,你對些次議和如何看?”

秦檜道:

“臣雖一直主張議和,但以臣看來,此次議和也會和前幾次一樣,難以達成。臣倒以為,不必與金議和了。”

岳飛(48)要龍椅不要臉皮,甘受辱紹興和議

高宗問道:

“你歷來主張議和,今日為何有此一變?”

秦檜道:

“此前聖

上聽信張浚鼓動,御駕親征到建康,欲大舉北伐。若不是張浚無能,激起淮西兵變,只怕此時,宋金戰事正酣。但正是淮西兵變,又有岳飛棄軍之事,卻讓臣看清了朝廷對各路大軍的無奈。聖

上也知,若沒了仗打,軍隊會逐步裁撤些,各將領的權力也會逐漸縮小,他們怎會願意?況且既使合議達成,必會有些條款不盡人意。若不合了他武人之意,都來全力反對,恐又生些事來,倒越發於朝廷不利。況且朝廷內外官員,也有無數是反對議和的,若都鬧將起來,也是麻煩。由是臣以為此次議和,不議也罷。

高宗大怒,說道:

“此次議和,朝內官員若敢反對,朕必免其官職,將其趕出朝堂。邊將哪個敢反對,朕必奪其兵權,貶其為民。”

秦檜道:

“朝中大臣還好辦,只是各軍武將,卻不好說。只罷一個劉光世,朝廷要掌住淮西軍,便激怒了岳飛、酈瓊,生出驚天大事。聖

上當還記得當年苗劉之變吧。臣只擔心,若朝廷執意議和,又會生變。他們可不比文臣,他們個個都握有刀兵的。

高宗恨道:

“朕便不做這個皇帝了,也不能受他人挾制。朕意已決,此次議和,哪個敢來妄言、妄動,朕必不饒他。”

秦檜道:

“既然聖

上議和之心已堅。臣敢問聖

上,以我宋軍如今之戰力,已足可與金相抗,甚或還略勝一籌,聖

上為何卻要執意議和?請聖

上明告臣下。

高宗說道:

“我知你為相時,與金議和不成,遭了貶黜,受了幾年冷遇,心有怨氣。又見朕起用主戰人士,兩次親往建康,鼓勵北伐。也罷,朕今曰索性將些事都和你明說了,你方才知曉朕的心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崇文抑武”,原是我大宋先皇遺訓。朕自苗劉兵變,便深感抑武之重要。但當年形勢與今日不同。李綱與朕深談,讓朕先要保住不為金所滅,便是要議和,也須手上先有籌碼,只有抗住了金人,才有議和之可能。朕依他所言,給各軍主將放權,方有各軍興起,保定了江山。今日撻懶主動議和,不正是我宋軍已可與他相抗,他才肯坐下來議和嗎?可見李綱之言有理。然後來形勢變了,諸事也應順勢而變哪。後因各軍勢力曰漸膨脹,已不斷有不服朝廷管束之事發生,朕才決意將淮西軍收歸朝廷,也有試探武人忠心之意。不想張浚無能,反釀成鉅變。然淮西之事,倒越發讓朕看清了,與金人不能再打了。若再一味打下去,朕還須倚靠武人,武人勢力,會越發坐大。若再有一事不順他們的心意,恐怕朕這皇位,不被金人奪去,倒要被他們搶去。”

秦檜道:

“聖

上所言,已讓臣明白了聖

上的心意。其實這也正是臣要一力主和的緣由,也正是臣所擔心之事。臣再敢問聖

上,宋金議和數次,首要一條,便是金國要求我國向他稱臣,為其藩屬。臣估計此次議和,撻懶已決意將陝西、河南舊地還歸我國,這稱臣一條,料他斷不肯退讓的,否則他主和一派在金國國內也不好交待。

岳飛(48)要龍椅不要臉皮,甘受辱紹興和議

高宗道:

“稱臣一事,此前趙鼎、胡松年都是不肯答應的,何蘚、王倫在金國,這一條也一直是卡著的。這一條,恐國內,不拘官民,不論主戰主和,都是不肯答應的。但此次,朕決意屈己從金。先皇梓宮,朕要迎問,皇室宗族,受苦多年,朕也要接回,更有朕的生母韋太后,更是急需迎問。撻懶若肯放他們回來,朕便向他金國稱臣。”

秦檜、王倫都道:

“聖

上仁孝,感天動地,國人當能體諒。

高宗道:

“秦檜,還有一事,你也須仔細。趙鼎之前曾說,納貢之數,銀不過二十五萬兩,絹不過二十五萬匹。他說朝廷開支吃緊,斷不能給金人太多,不然朝廷難以維持。”

秦檜道:

“此事請聖

上放心,臣一定辦妥。

高宗道:

“秦檜,朕今日宣你入宮,你也早就應該知道是為議和之事。朕將此事委託與你,切莫讓朕失望。”

秦檜道:

“聖

上放心,臣定將和議達成。

”又問道:“聖

上,臣主持議和,趙鼎丞相那裡,如何處?

高宗說道:

“這你不用操心,朕明日早朝自會安排。此次遣使入金,你認為何人去合適?”

秦檜道:

“王倫已盡知聖意,他在金國呆的時日也久,臣欲就由王倫去談。”

高宗道:

“甚好。”

次日早朝,趙鼎已知昨晚秦檜、王倫入宮,知高宗議和之心意已決,乃第一個出班啟奏,說道:

“自金廢劉豫,臣派諜者招撫河南守將,壽、亳、陳、蔡之間,往往舉城或率部來歸降,已得精兵數萬。劉錡知廬州,也上言說,淮北歸正者不斷,估計今年可得四五萬人。臣以為,我朝淮河防線日益鞏固,河南之地亦可逐次收復,大可不必再懼怕金人。”

高宗也很高興,說道:

“朕常憂江、池數百里間防禦空虛,現今得了這些軍隊,可無憂矣。”

秦檜見趙鼎奏江淮、河南之事,知他對議和不滿,要以前線之順利來觸動高宗,乃目示王倫。王倫乃出班奏道:

“金人催我朝遣使入金,商談議和之事,請聖

上裁奪。

岳飛(48)要龍椅不要臉皮,甘受辱紹興和議

高宗省悟,乃命宣詔,封王倫為禮部侍郎,為宋使,去金國商談和議,封秦檜為右丞相,全權主持議和事宜,文武百官不許插手,不許妄議。

趙鼎見高宗發了此詔,也不敢言聲了。一朝文武,也都知曉了高宗議和之心已堅,也都不敢言聲了。散朝後,秦檜在相府召集王倫並一幫親信官員,商討議和條款細則,凡數十條,一一推敲。

王倫入金只月餘,即傳回訊息,與撻懶就議和條款,大致已敲定,金使兀林達贊已啟程來臨安。數曰後,金使到來,得高宗接見。秦檜與金使敲定議和條款後,高宗同意,乃下詔召韓世忠、張俊、岳飛三人回京,徵求三人對和議的態度。其時臨安已正式定為國都。張俊見風使舵,附和和議。韓世忠、岳飛對議和一事堅決反對。岳飛說道:

“金人不可信,和議不可恃。相臣謀國不臧,恐貽後世譏議。”岳飛不知是明白議和已擋不住了,還是也生了些心灰意冷,雖反對,但言辭並不激烈。韓世忠卻是上書十餘次,堅決反對和議。高宗不悅,置之不理。世忠乃密遣死士,意欲在金使回國途中截殺,以壞議和。因金使臨時改變路線,未能得手。高宗得密報知曉此事後,心中暗恨,議和之心愈堅,抑武之意更決。

十月,高宗御筆親授和州防禦使趙璩節鉞,封吳國公。趙鼎反對,稱趙瑗所封為小國,趙璩所封卻是大國,恐亂了人心,主張給趙瑗建節,或封一等國,以安人心。高宗說道:

“都是小孩兒,且與放行。”原來趙瑗、趙璩都是太祖七世孫,高宗先將趙緩收養在宮中,群臣就都以為高宗有立趙瑗為太子之意。岳飛先前就曾向高宗建議立趙瑗為太子。此次高宗又將趙璩收養宮中,要封為吳國公,且趙璩年長於趙瑗。趙鼎恐高宗此舉亂了人心。原本眾人都已將趙瑗作個太子相看,高宗這一舉措,鞏為日後奪嫡埋下禍患。趙鼎乃邀約眾臣堅決反對,高宗不得不收回成命。

岳飛(48)要龍椅不要臉皮,甘受辱紹興和議

秦檜趁機進讒言,說道:

“趙鼎欲立皇子,有譏諷聖

上終生無子嗣之意。況且皇統之事,決於君上,趙鼎之心,不可測。

”高宗乃暗惡趙鼎。秦檜又授意黨羽,詆譭趙鼎結交臺諫官員並交好諸將,高宗不斷得到這等密奏,乃心疑趙鼎。正巧有官員劉大中因奏事被免,其所奏之事原與趙鼎議過,得了趙鼎首肯的。趙鼎為劉大中與高宗爭論,高宗不肯收回成命,趙鼎乃稱病請罷相位,不料高宗順勢便準了。任趙鼎為忠武軍節度使出知紹興府。趙鼎吃了個啞虧,只得離了臨安。朝中遂成秦檜一人獨相,總攬權柄。

且說那趙鼎,二度為相後,只防了張浚,恐他起復。乃將張浚所任用的官員,一一貶黜。那幫官員,能力大小不論,卻個個都是秉承大義,不虧大節,俱是敢廷爭的大臣。趙鼎防住了張浚,卻未防住秦檜,遂讓秦檜獨大。一國卿相,沒了胸懷天下的大志,便只能將他那江南士人的小心機,全用在這巴掌大的偏安之地內來耍弄,終是跌了跟頭。秦檜要防趙鼎起復,他可是個有文化的流氓,那大義是不要的,只要利益。授意黨羽,不斷詆譭趙鼎,將他逐次遠放。趙鼎最終客死偏僻,八年後卒于吉陽軍(海南三亞)。

話說趙鼎罷相,剛離了臨安,金使張通古、蕭哲等人攜金熙宗詔書來南朝,詔準金宋議和文字簽署。詔書中竟稱

“撫諭江南”,不說議和,而稱“詔諭”,不稱宋國,而稱“江南”,只把個可憐的宋國,當作金國治下的一個江南地區。張通古要求自淮泗起,江南各州縣官吏必須以臣子之禮來迎,詔書到臨安之日,高宗必須以臣禮跪接。兵部尚書王庶入宮晉見,請高宗驅金使,整軍備戰。高宗也覺大失顏面,嘆道:“如果五天前得此訊息,趙鼎豈能離去?趙鼎兩度為相,於國有大功,兩次輔朕親征取勝,又鎮撫建康,朝廷無患,真是他人不如啊!”

岳飛(48)要龍椅不要臉皮,甘受辱紹興和議

秦檜見高宗猶豫,一怕高宗反覆,二怕得罪金人,乃聚一幫黨羽,堅請高宗同意跪拜金人。訊息傳出,臨安內外,群情激憤,軍士幾欲兵變。夜間街頭,指秦檜為金諜之傳單,四處張貼。秦檜府上,也是一夜十驚,大受襲擾。這奸賊,卻也兇狠,將朝中議論不合最兇的呂本中、張九成、馮時行、胡銓、王庶等人盡皆罷黜,趕出了朝堂,又彈壓不滿的軍士、百姓。張通古到了臨安,通告宋廷:

“先冊封趙構為宋帝,暫先歸還河南,餘事視宋廷恭敬再議。”這可把個秦檜急得一頭大汗,去見張通古,請其言辭上稍作更改,勿太觸怒宋人。張通古只是不肯。

原來這張通古,祖上也是北地宋人,遼侵宋時被擄入遼國,傳幾代後張通古考上遼國進士,入朝為官。遼為金滅,他又做了金臣。因金國朝廷大量任用遼國中漢人臣僚,他便得了重用,反以金人自居,輕賤宋人。此次撻懶遣他來宋,已叮囑他行事謹慎,忽激怒宋人,諸事從權,以和議達成為要。不想此賊,久居北國,受風氣薰染,早已將那以德、以理服人看作了笑話,只信個以強凌弱,強則有德、有理。由是一味狐假虎威,一意做作。臨安城內一片嚷罵,已將大亂。韓世忠又上書,請殺金使,他願領軍北出,效死沙場。高宗、秦檜一時也是無奈,眼看議和要崩。

且說撻懶遣張通古往宋,還不放心,乃與宗磐、宗雋商議。宗雋便隨後趕往徐州,得報張通古在臨安囂張,激怒宋人。宗雋大怒,急遣親信,也是他堂弟宗越,趕赴臨安。宗越到臨安見了張通古,舉馬鞭便抽,大罵道:

“你這

狗一般的人物,遣你來宋,倒敢如此裝大,反忘了你個漢

狗的身份。若此次和議不成,必將你千刀萬刷,屠你全家。

”張通古這才驚惶失措,急跑去找秦檜。議定金國國書中去掉“詔諭”二字,改江南為宋國。又以高宗剛剛聞知父喪,居喪期難以行吉禮為由,讓秦檜率朝臣在金使驛館接受國書。

十二月二十七日,秦檜以宋國丞相身份代表高宗,領三司、樞密院、政事堂眾官員到金使下蹋的驛館,跪倒在金人腳下,接受金國國書,承認宋為金之藩屬,每年向金納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凡金有事,宋遣使入金,貢禮為賀。金以原劉豫齊國所轄之陝西、河南之地歸還宋國,以改道後的黃河為界,金歸還徽宗梓宮與欽宗,高宗生母韋太后與眾趙氏宗族。

紹興九年(公元

1139年)正月,宋金第一次紹興合約達成。高宗詔告大赦天下,以慶賀議和成功。

欲知後事,下回再說。

PS: 正常情況下,每日1點之前定時更新。如遇喜歡的朋友,可點選下關注,第二天直接找來,謝謝大家的肯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