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漢卿在元代的歷史地位如何

自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始,至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元朝共統治全國九十七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實現少數民族大一統的朝代,是由少數民族掌權的朝代。元朝的建立經過了1234年滅金,1276年滅南宋朝廷,動盪不安的社會環境使元代社會中的民族矛盾和民族融合都達到了空前的高度。

元朝統治者們將國人分為蒙古、色目、漢人、南人四個等級,蒙古等級最高,漢人和南人處於社會最底層,受到上層階級的剝削壓迫。在這種特殊的環境中,知識分子與市民階層的關係密切,促使元代的文壇產生了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其中的關漢卿是元曲的代表,是中國古典文學史、中國戲劇學史上最重要的劇作家。

關漢卿在元代的歷史地位如何

一、同道的發現:吳克齋對關漢卿的肯定

元代較早記錄關漢卿的文獻是鍾嗣成《錄鬼簿》,但最早發現關漢卿價值的卻是吳克齋,並不是鍾嗣成。鍾嗣成(1279-1330)是一位熱愛元曲的作家,字繼先,號醜齋,大梁人,後寓居杭州,現存小令50餘首,雜劇《章臺柳》、《錢神論》已佚。

其著作《錄鬼簿》記載了從金末到元朝中期的雜劇及散曲知名作家約152人,收錄了雜劇名目有452種,是第一部記載元曲作家的私家目錄學著作,是研究元曲的重要資料。

關漢卿在元代的歷史地位如何

《錄鬼簿》中有:關漢卿,大都人,太醫院尹,號已齋叟。關漢卿被列在書中的第二部分“前輩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編傳奇行於世者”中,後羅列了關漢卿的雜劇作品共62種。透過比較,關漢卿是《錄鬼簿》所收錄作家中劇目最多的戲曲家。

這條簡短的介紹是後世可見最早記錄關漢卿生平身世的資料,包含關漢卿的字、號、籍貫和官職四類資訊。雖極簡略,卻是討論關漢卿生平的重要文獻。關漢卿位於列表中的第一位,與他同處列表的還有白樸、馬致遠等作家。《錄鬼簿》是第一部元曲私家目錄學著作,在中國戲曲研究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關漢卿在元代的歷史地位如何

中國戲曲向來地位不高,直到晚清,王國維仍然在感嘆:“獨元人之曲,為時既近,託體稍卑,故兩朝史志與《四庫》集部,均不著於錄;後世碩儒,皆鄙棄不復道。”所謂兩朝史志指的是《元史·藝文志》與《明史·藝文志》。

《元史》為宋濂所修,反映的是明初學者的學術觀念;《明史》纂修時間較長,前後歷時六十餘年,反映的是清朝前葉的觀念;《四庫全書總目》反映的是乾嘉漢學流行時的學術觀念。它們的特點是都是官修文獻,也都沒有給戲曲一席之地,關漢卿自然也在被忽視之列。

關漢卿在元代的歷史地位如何

但是在元代,鍾嗣成已經主動自覺地蒐集整理元曲資料了,由此亦可見鍾嗣成的如炬眼光。在《錄鬼簿》中關漢卿的歷史地位較高,這從鍾嗣成屢屢提及“關漢卿”三字可以看出,將高文秀此稱為“小漢卿”,將沈和甫成為“蠻子漢卿”,既說明了關漢卿的生活時代較早,更說明了關漢卿的地位之高。

楊顯之、梁進之、費君祥三人則構成了關漢卿的創作交流圈。鍾嗣成對關漢卿的介紹極為簡潔,有效資訊只有“大都人,太醫院戶”七個字。較之對沈和甫的介紹,鍾嗣成對關漢卿的介紹實在過於簡單。這說明,要麼時人對關漢卿非常瞭解,無需詳細介紹;要麼鍾嗣成對關漢卿的瞭解也知之甚少,這兩種可能都存在。

關漢卿在元代的歷史地位如何

鍾嗣成在第二部分“前輩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編傳奇於世者”結束後的文字可知,首先關注關漢卿雜劇作品不是鍾嗣成,而是吳克齋。在《錄鬼簿》之前尚有一位吳克齋也在做與鍾嗣成類似的工作,其文獻面貌已不可知。《錄鬼簿》只是承襲了吳克齋的一些傳統表述。

從《錄鬼簿》的文獻資訊可知,吳克齋對關漢卿較為熟悉,其對關漢卿的評價也較高,稱其為“雜劇班頭”。鍾嗣成對關漢卿則不算熟悉,只能承襲吳克齋的文字。根據劉鳳玲研究,吳克齋就是元代吳弘道,“金臺蒲陰(今河北安國市)人,江西省檢校掾史,作雜劇5種,均佚;散曲若干,今傳小令34首,散套4個。”

關漢卿在元代的歷史地位如何

可見,吳弘道與關漢卿一樣,也有散曲和雜劇創作經歷,其整理若干同道的作品名目,當是首先出於同道之間的相互欣賞。雖然《錄鬼簿》中出現了關漢卿,但從這則材料的原始出處考察,吳弘道是發現關漢卿的第一人,這與他對雜劇價值的肯定有關。

《錄鬼簿》中的“關漢卿”處在“前輩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編傳奇行於世者”中,這與“前輩名公樂章傳於世者”有所不同。“樂章”指散曲,“傳奇”指雜劇。這說明,吳克齋更關注關漢卿的散曲作品,而忽視其雜劇作品。

關漢卿在元代的歷史地位如何

二、鍾嗣成:關漢卿雜劇地位的再確認

關漢卿是一個有官職的曲家,他的作品十分豐富,交友廣泛,樂於與同行交流切磋,與他相交的人身份有高有低,有身無官職的楊顯之,也有身為院判的梁退之。上述幾人除沈和甫之外都列於“前輩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編傳奇行於世者”條目中,說明他們基本上與關漢卿處於同時代中。

而沈和甫列於下卷的“方今才人相知者中”,是與鍾嗣成同時代的人,也就是生活在元代中晚期的人,可以知道關漢卿的影響範圍從北方大都到南方錢塘,貫穿整個元代。高文秀的作品有三十二部,作品數量僅次於關漢卿,因此被稱為小漢卿;沈和甫精通音律,將南北曲合腔,所以被稱為蠻子漢卿。

關漢卿在元代的歷史地位如何

鍾嗣成在《錄鬼簿》序交代了自己的創造初衷,鍾嗣成認為鬼從肉體上來說,分為已死之鬼和未死之鬼,能夠為社會做出貢獻的這些戲曲家們是不死之鬼,他們雖死猶生,用自己流傳下來的作品生活在人世,比那些籍籍無名的人存在的意義更大。

他能夠為這些戲曲家們著書立傳,使他們從“未死之鬼”成為“不死之鬼”,讓他們聲名遠播是一件幸事。他輯錄時不因元曲家的身份地位高低為準則,而是“門第低微,職位不振,高才博識,俱有可錄”,認為這些戲曲家們和“聖賢君臣,忠孝士子”一樣值得被記載在方冊上永久流傳,這也是鍾嗣成將此書命名《錄鬼簿》的原因。

關漢卿在元代的歷史地位如何

吳克齋是發現關漢卿的第一人。鍾嗣成將關漢卿置於“前輩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編傳奇於世者”部分中的第一位,且列舉了關漢卿所有的雜劇名目,足見對其的重視程度。鍾嗣成在序文中希望後來的戲曲家們能向關漢卿這些前輩們學習,希望他們能“冰寒於水,青勝於藍”,將雜劇不斷的發展下去。

三、對關漢卿散曲家身份的確認

關漢卿的散曲數量多、成就高,目前已知留存的關漢卿小令57首,套曲13首,殘曲2首。他的作品風格多樣,有展現自我個性的【南呂·一枝花】《不伏老》;也有感傷時運不濟的【南呂·四塊玉】《閒適》;更有寄情山水的【南呂·一枝花】《杭州景》。

關漢卿在元代的歷史地位如何

不論是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關漢卿在散曲上的成就絲毫不遜於他元雜劇的成就。這些作品散見於元代的散曲文集中,在經過一代代歷史的沉澱,依舊熠熠生輝。

《樂府新編陽春白雪》是元代楊朝英選前人及自己的曲辭所編的第一部元人散曲選集。楊朝英,字英甫,號澹(淡)齋,青城人。具體生卒年不詳,但據其所編的《樂府新編陽春白雪》所收錄的作家作品及其交友狀況可以推斷出其生活年代為元代中後期。

曾官郡守、郎中,後來歸隱,編有《樂府新編陽春白雪》、《朝野新聲太平樂府》兩部散曲選集,收錄了當時士大夫所做的散曲和其他優秀的散曲。

關漢卿在元代的歷史地位如何

元人散曲作品大都存於元明兩代的散曲合集中,現存的元人所編四種散曲總集為《樂府新編陽春白雪》、《朝野新聲太平樂府》、《梨園按試樂府新聲》以及《類聚明賢樂府群玉》,所以楊朝英所編的兩部散曲選集在元曲研究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楊朝英本人也是一位元代散曲家,現存小令二十七闕,與當時的元代曲壇中的貫雲石、阿里西瑛等人相互交往唱和,留下了許多作品。朱權《太和正音譜》將其納入古今群英樂府格勢元一百八十七人中,並評價其文:“如碧海珊瑚。”《樂府新編陽春白雪》共有十卷,前集五卷,後集五卷。

關漢卿在元代的歷史地位如何

卷首有齋序,卷一先收錄燕南芝庵的《唱論》二十七則,後以“大樂”為標題,收錄蘇軾等宋人所著的詞十餘首。前集卷二至後集卷一為“小令”,後集卷二至卷五稱為“套數”,全書共收錄小令三百五十闕,套曲五十五套。

楊朝英將宋詞和散曲相併列,說明他認為,宋詞與元曲的地位是相同的。他有意地將宋詞放在元曲前,用宋詞引出元曲,有意用宋詞提高元曲的地位。

關漢卿作品在《樂府新編陽春白雪》中佔了很重要分量,有小令【雙調·沉醉東風】、【雙調·碧玉蕭】、【雙調·大德歌】等等,共33首,佔現存散曲作品的百分之五十三。足以證明楊朝英對關漢卿作品的重視,也可顯見關漢卿的散曲作品的質量是很高的。

關漢卿在元代的歷史地位如何

四、總結

從以上梳理可知,關漢卿是元代一位優秀的雜劇家,創作了大量的雜劇,與當時的多位戲曲家交往密切,相互修改作品。《錄鬼簿》中的關漢卿主要以雜劇鳴世。元代文人更看中關漢卿的散曲成就,這與元代文人的曲學觀念不無關係。

眾所周知,元曲是元代文學史上最為靚麗的奇葩,在元代特殊的社會環境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散曲在元代被稱為“樂府”,這一稱謂已經將散曲定格在上層文人的視野中。

關漢卿在元代的歷史地位如何

“樂府”本為漢代的官方音樂機關,地位較高;“傳奇”則帶有民間色彩,此二者共同構成了元曲。關漢卿在元代大部分文人心目中是一位創作高雅樂府的上層文人作家,而非代表廣大民眾揭示黑暗,反對壓迫的現實派劇作家。關漢卿在元代的地位之所以列為首位,也是因為他的散曲成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