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香玉去世前,執意收回小香玉藝名,祖孫二人有何恩怨?

常香玉與“小香玉”

2004年,豫劇藝術家常香玉溘然長逝。一年後,鳳凰衛視向大眾公佈了常香玉生前所立遺囑,其中提及:常香玉將收回陳百玲對小香玉藝名的使用權。

小香玉口中的“奶奶”,為何在臨終之前做出了這樣的決定?時至今日,有人稱小香玉是咎由自取,有人評論其自作自受,事情的真實情況,究竟如何?

抱憾終身的老藝術家

提及常香玉這個名字,眾人腦海中的第一印象大多是“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在中國璀璨的戲劇文化之中,常香玉無疑是最耀眼的存在。

常香玉

她博採眾長,將眾多的唱腔、聲派融合在一起,借鑑河北梆子、崑曲等技巧,創造了全新的豫劇文化。

舞臺上的常香玉唱腔優美,一舉一動頗為優雅,光芒四射。而生活中的常香玉,同樣處於眾人仰望的高度。

常香玉一生生活簡樸,居住在小平房內,從不添置新傢俱。她日常的著裝總是老舊款式,雖然有些落伍,卻永遠乾乾淨淨。

“唱戲先做人”,這是常香玉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而她也用自己的一生踐行著這一信仰。

常香玉去世前,執意收回小香玉藝名,祖孫二人有何恩怨?

1951年,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常香玉在短短半年的時間內,義演近180場,還賣掉了自己的車子和戒指,最終籌集了15。2億舊幣,給志願軍捐了架米格-15戰鬥機。

豫劇,演出,這是貫穿常香玉生命始終的兩件事,只要能登上舞臺,對常香玉而言便是最大的慰藉。

2003年,常香玉身患癌症,行動不便,卻拖著病體,參與了慰問工人的演出活動。舞臺大幕拉開,常香玉緩緩開嗓,猶如當年的意氣風發。

沒有人想到,此時的她已經80歲,臨上臺之前才拔掉了自己的輸液管。

常香玉去世前,執意收回小香玉藝名,祖孫二人有何恩怨?

一曲《柳河灣》畢,餘音繞樑,三日未絕。遺憾的是,此等天籟,成為常香玉的絕唱。不久之後,常香玉病情加重,臥病在床,再也無法登上自己熱愛的舞臺。

常香玉的一生,站在了舞臺的中央,生活富足而安樂,已然成為人生贏家。鮮少有人知道,常香玉的終身遺憾,始終沒有彌補。豫劇傳承後繼無人,這是常香玉一生的痛楚。

在此之前,豫劇新人小香玉的出現,曾經給常香玉帶來了眾多的驚喜。遺憾的是,二人最終還是分道揚鑣。

常香玉去世前,執意收回小香玉藝名,祖孫二人有何恩怨?

“小香玉”的傳奇

小香玉原名陳百玲,出生在豫劇氛圍濃厚的河南。陳百玲的母親是大名鼎鼎的藝術家潘玉蘭,在母親的言傳身教下,小小年紀的陳百玲就表現出了驚人的天賦。

6歲的那一年,陳百玲跟隨父母住進了豫劇團的家屬院。豫劇演員清晨開嗓,舞臺上的每一個動作與眼神都需要經過嚴格的訓練。

常香玉去世前,執意收回小香玉藝名,祖孫二人有何恩怨?

年少的陳百玲對豫劇充滿著好奇,遂仔細觀察周邊人的一舉一動,長此以往,陳百玲竟然將豫劇的精髓記在心裡。

陳百玲之後回憶自己年少時的藝術經歷,笑稱:“稀裡糊塗地就愛上了這一行”。

父母同為藝術演員,深知其中的艱辛。也正因如此,陳百玲的父母和奶奶一直十分排斥她學習豫劇。

正如陳百玲所說:“她希望我好好上學,學一門技術,以後可以當醫生。”儘管家人反對,陳百玲卻信念堅定。11歲的那一年,陳百玲憑藉優異的成績進入鄭州市戲曲學校。

常香玉去世前,執意收回小香玉藝名,祖孫二人有何恩怨?

父母瞭解陳百玲不撞南牆不回頭的性格,只能勉強同意她踏入豫劇行當。事實證明,陳百玲沒有讓家人失望。她基本功紮實,加之訓練刻苦,不久後便在一眾同齡人中脫穎而出。

1982年,17歲的陳百玲在《花木蘭》中有著不俗的表現,自此進入觀眾視野。

後來,陳百玲參演越來越多的劇目,成為家喻戶曉的豫劇演員,幾乎紅透大江南北。也正是從那時候開始,豫劇藝術家常香玉發現了天賦極高的陳百玲。

常香玉去世前,執意收回小香玉藝名,祖孫二人有何恩怨?

常香玉一直希望自己的傳統代表劇目得以繼承,顯而易見,表現出彩的陳百玲無疑成為最合適的人選。

後來,常香玉決定收陳百玲為徒,取名小香玉。常香玉與小香玉,師徒二人的名字只有一字之差,由此足可見,“小香玉”繼承著常香玉的所有希望。

其實兩人還有一層淵源,陳百玲的父親陳金榜,是常香玉的丈夫陳憲章和前妻所生,而後跟隨陳憲章和常香玉生活。換而言之小香玉是常香玉的孫女,只是兩人沒有血緣關係。

常香玉去世前,執意收回小香玉藝名,祖孫二人有何恩怨?

小香玉與常香玉,與其說是師徒之情,不如說是不可割捨的親情。

常香玉十分疼愛小香玉,將其當作自己的親孫女看待,而小香玉也一直親切地稱呼常香玉為“奶奶”。

或許是因為常香玉外孫女的身份帶給了小香玉自信,在與其他人的相處中,小香玉不免有些嬌氣。

常香玉開設的學徒班成員眾多,按照規定,每個學徒應該輪番做家務。然而等到小香玉接過任務時,她卻耍起了賴皮,宣稱自己年齡最小,不應該做如此繁重的工作。

常香玉去世前,執意收回小香玉藝名,祖孫二人有何恩怨?

看起來對常香玉百依百順的小香玉,卻不免有忤逆奶奶的經歷。小香玉跟隨在奶奶身邊拜師學藝時,經常抓住機會偷懶,耍小聰明,負責教小香玉的師傅更是哭笑不得。

年少成名的小香玉缺少定性,甚至十分頑劣,眾人看了連連搖頭,常香玉卻從未放棄她。

常香玉不僅在豫劇技巧上對小香玉言傳身教,在教授小香玉人生哲理時,也從未保留。“唱戲之前先做人”,常香玉用一生踐行,也深刻地影響了小香玉。

1995年,小香玉將多年來積攢的幾十萬演出費拿出來,修建了中國第一所希望藝術學校。公益之路遠遠比小香玉想象得更加艱難,她也數次打過退堂鼓。然而一想到奶奶的教誨,小香玉便再次充滿鬥志。

常香玉去世前,執意收回小香玉藝名,祖孫二人有何恩怨?

情感關係的轉折點

常香玉是小香玉的藝術師傅,也是她的人生導師。記憶中的小香玉總是十分依賴自己的奶奶,然而隨著小香玉的成長與常香玉的衰老,兩個人之間的感情也悄然發生改變。

小香玉與常香玉的分歧逐漸增多,其中最明顯的,便是兩個人在豫劇傳承上的不同觀點。常香玉始終認為:經典、傳統的豫劇值得繼續流傳下去,也正因如此,她為小香玉重新取名。

最初的常香玉,只是簡單地想讓小香玉繼承自己《拷紅》、《白蛇傳》、《花木蘭》的衣缽,讓三部經典的豫劇曲目永遠流傳。

常香玉去世前,執意收回小香玉藝名,祖孫二人有何恩怨?

相較於常香玉的守舊,小香玉則更傾向於新意。她因為豫劇的傳承問題多次與常香玉爭執,“奶奶,現在時代變了,豫劇沒有發展前途了,我不能再搞你那一套了。”小香玉如是說。

為了追求創新,小香玉在原來的豫劇傳統中融合了武術、舞蹈等形式,這對於將傳統豫劇視作生命的常香玉來說,是一種背叛。

常香玉不願自己親手培養的徒弟在“離經叛道”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數次與小香玉談話,卻都無疾而終。與此同時,作為一名豫劇演員,小香玉還嘗試了跨界。

常香玉去世前,執意收回小香玉藝名,祖孫二人有何恩怨?

1988年,小香玉登上了春晚的舞臺,與陳佩斯搭檔,演繹了《狗娃與黑妞》。小香玉憑藉著清秀的相貌贏得了眾人的喜愛,一時之間聲名大噪。

此後,小香玉每年都能得到春晚的邀約。就這樣,她連續11年參加春晚,被人們笑稱為“釘子戶”。

眼看小香玉在豫劇之路上越走越遠,常香玉痛心不已。跨界繁忙,生活忙碌,小香玉已經將很少有時間走上豫劇的舞臺。

常香玉去世前,執意收回小香玉藝名,祖孫二人有何恩怨?

小香玉的身上有了越來越多的光環,而大眾卻將她最初、最耀眼的光芒遺忘。1997年,深思熟慮之後,常香玉找小香玉談話,結果依舊沒有改變。最終,奶奶常香玉還是在公開場合與小香玉“撕破臉”。

2004年5月中旬,常香玉委託自己的律師發表了一篇宣告,其中提到:“時至今日,小香玉與我當初的願望南轅北轍,既然如此,小香玉這個藝名,便已經名不副實。因此,從今日起,我收回對小香玉這個名字的繼承權和使用權。

常香玉去世前,執意收回小香玉藝名,祖孫二人有何恩怨?

當了幾十年小香玉的陳百玲,當年接受藝名,如今又被奪走。決定收回小香玉的藝名時,常香玉的內心也充滿著糾結,她反覆思索,最終還是痛下決心。

律師透露,常香玉簽署最終宣告時,拿筆的動作都慎重而沉重。維繫了幾十年的祖孫情,最終還是敵不過現實。

2004年6月1日,常香玉身患胃癌,因搶救無效,不幸離世。聽聞此訊息,小香玉幾乎痛不欲生。那時她正在北京機場接受安檢,隨後匆匆飛往河南,見常香玉最後一眼。

少年時的小香玉經常陪伴在奶奶的身邊,也正因如此,她對小香玉的一切都瞭如指掌。

常香玉去世前,執意收回小香玉藝名,祖孫二人有何恩怨?

小香玉向記者透露:奶奶40歲就患上胃癌,儘管如此,常香玉依舊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保持著積極樂觀的心態。提及此事,小香玉言語之中,滿是心疼。

作為孫女,作為徒弟,小香玉對常香玉的敬佩與尊重,似乎並未改變。

“奶奶開始忘我地演戲、教書育人,一直工作到退休,她的藝術成就和藝德一直受到全國人民的喜愛。”這是小香玉對奶奶的真摯評價。

2004年6月,小香玉現身常香玉的追悼會,記者欲問其他問題時,卻發現她早已經低調離開。

常香玉去世前,執意收回小香玉藝名,祖孫二人有何恩怨?

2005年,常香玉當年的律師宣告第一次在公開場合展示。距離當年的輿論狂潮已經過去了整整一年的時間,記者再次提及小香玉這一名字時,陳百玲依舊未能完全適應自己身份的轉換。

“我們也聽說常香玉老人好像對你後來的所作所為並不滿意,這才要收回你的名字。”記者如是問道。

時至今日,陳百玲依舊沒有後悔自己當年堅持創新的決定。陳百玲始終堅信,時代在變化,藝術也需要改變,傳統的《花木蘭》與《白蛇傳》,只能被時代與市場所拋棄。

有人認為,陳百玲被收回小香玉名字的使用權是咎由自取,有人批判她自作自受。然而在陳百玲與常香玉的爭執中,是非對錯原本就難以理清。

常香玉去世前,執意收回小香玉藝名,祖孫二人有何恩怨?

陳百玲與常香玉,原本站在不同的立場上。陳百玲是豫劇新人,渴望創新,喜歡追逐時代潮流,而常香玉執著於藝術的傳承,喜歡一成不變的經典與傳統。

小香玉想讓豫劇更加現代化,擔心它就此從舞臺上消失;而常香玉代表的是傳統,想要的是傳統文化的完美傳承。兩個人都沒錯,只是立場不一樣。

說白了,這對祖孫二人由豫劇傳承引發的分歧,實際上也是傳統文化和現代化藝術之間的博弈。

常香玉去世前,執意收回小香玉藝名,祖孫二人有何恩怨?

雙方各執己見,無法相互說服,這才造成了矛盾的不可調節。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沒有任何理由應該生活在別人的影子下。陳百玲與常香玉的關係錯綜複雜,又豈是寥寥數語可以評判?

至於公眾備受關注的陳百玲是否可以繼續使用藝名小香玉,律師也給出了專業的回答:“作為父母,雖有權力收回名字,卻需要相關的證明才能行使法律效力。”

如此,常香玉收回藝名的權力,只能算是自己情感的表達。至於法律效力,卻是難以獲得。

一個名字,兩代藝術家,每個人都選擇了不同的道路,未來究竟如何,全憑陳百玲自己的選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