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如其人,讀釋永信書法作品,且看看他是個什麼樣的人!

雖為僧人,爭議不斷

隨著少林寺在中國甚至世界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它的掌門人釋永信也逐漸為大眾所熟知,樹大招風,人紅是非多,即便是佛家子弟也難免於此,何況釋永信本身亦是一個不走尋常路的僧人,故與其有關的爭論,似乎從未停止過。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釋永信執掌少林寺的這段時間中,少林寺的聲望愈加熾盛,與前代相比,無論是地位還是名聲或者財富,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釋永信的帶領下,少林寺的商業以及政治作用愈加明顯,作為一名僧人,似乎弘揚佛法,修身傳道,普度世人才應是本職工作,但作為一個寺廟的主持,尤其是少林寺這樣寺廟的主持,釋永信又不能不為寺廟的未來,甚至佛教的未來著想。

那麼擁有這樣雙重身份的釋永信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他究竟是一位已經變了味兒的僧人,還是為了佛教未來而盡心竭力的殉道者?

字如其人,讀釋永信書法作品,且看看他是個什麼樣的人!

在幾千年前,先賢們在談到對人物的觀察和認識時曾經言道:“

聽其言,觀其行

”由此識人,幾無差錯,但是在民間文化中,還有一種說法,即字如其人,其實“字如其人”這句話與先賢們的話也有一定的關聯,因為寫字本就是人的具體行為之一。

從這個具體的行為,人們可以看到一個人在生活中的一些基本性格,比如一個有潔癖的人在寫字時,是不會把紙張塗得烏七八糟,這會使他很膈應,又如一位性格豪爽之人,在寫字時基本都是“潑墨”而作,很少有蠅頭小楷的作品。

我國又是一個傳統文化底蘊非常深厚的國家,在我們國家中“書法”藝術源遠流長,從書法作品中品味作家的精神境界,抒發內心情志,這是書法的審美特點之一,同樣,基於作者的書法特點,亦可明瞭作者的人格品行,這便是字如其人的最好解釋。

字如其人,讀釋永信書法作品,且看看他是個什麼樣的人!

佛家講究“

空明、寂靜

”,講究明心見性,只有明心見性才能脫離世俗,對世界萬物進行關照,因此參禪的“靜”字是佛教入門法寶。

巧合的是,作為一項藝術活動,書法寫作尤其需要靜心,心的澄淨方能達到藝術的純淨,故自古以來佛教出了許多書法大師,如懷素大師、智永大師,還有近代的弘一法師等。

作為少林寺的掌門人,釋永信在書法方面也頗有造詣,雖然與前代大師相比還略有差距,但各人緣法不同,修為不同,其字所透露的氣質也大相徑庭。

在釋永信的書法作品中,其中最有名氣的莫過於他為登封水峪寺所題寫的“大雄寶殿”牌匾,這四個字一般懸掛在寺廟中的正殿上,指的是佛法無邊,雄鎮大千,從其所題之字上看,第一感覺是佛法莊嚴,有震懾一切妖魔之象,不見輕浮造作之氣。

字如其人,讀釋永信書法作品,且看看他是個什麼樣的人!

由此觀之,在釋永信心中,對待佛的態度應是尊重的,其尊嚴是不同褻瀆的,因此在釋永信的身上,剛直應是其性格之一,其次是氣勢方面,無龍飛鳳舞之態,唯有端正、尊敬之感,

由此觀之,寫字之人內心對佛必是極為尊敬的。

在“大雄寶殿”這四個字中,可以看出釋永信內心對佛教是極為尊重和推崇的,由此可見,在他執掌少林寺後,竭盡全力推廣少林寺,弘揚佛法,似乎也是註定之事。

在釋永信的其他書法中,流傳較廣的還有“禪、武”兩字,參禪是佛教徒的必修功課,在對佛法的“見”中達到悟的境界,這就是參禪的過程,這是一種宜靜的行為,在打坐的過程中排除雜念,脫離世俗,靜心明性,見人見物見世界,從而達到超脫於世俗的境界。

而影視、傳說中塑造的在酒池肉林、紅塵俗世中穿行,以心修行的和尚,其行為與參禪其實是兩回事。

釋永信作為佛門弟子之一,“禪”字型現的不僅僅是其性格特徵,更是其對佛法的感悟,觀其“禪”字,筆勢連綿不絕,用墨飽滿,有潤有枯,有實有虛,有業有果,雖僅一字,但體現了釋永信對佛法的許多感悟與看法。

字如其人,讀釋永信書法作品,且看看他是個什麼樣的人!

除了“禪”之外,釋永信的書法作品中也曾經出現“武”字,少林寺之所以聲望大振,與其“武術傳統”不無關係,“少林武術”淵源已久,其武術亦被稱為中華武術中體系最龐大的門派,在金庸等人的小說中經常會出現少林武術的蹤影。

除此之外亦有許多影視作品表現少林武術,同時以武聞名的少林也為影視圈輸送了大批的武術人才,如釋小龍等。在釋永信的書法作品中,其“武”字剛健有力,筋骨畢現,氣勢渾厚,有昂揚之勢,其中可見自力之態,而無侵犯之意。

除了以上這些字之外,釋永信的佛字也寫的很有特點,氣勢宏大,筆力剛健,而最後一筆卻又拉的很長,頗有頂天立地之感。

釋永信的書法作品其實不僅僅這幾個字,但由於他是佛教中人,又是少林方丈這樣一個身份,對其字型的分析,當然無法離開其本行,惟其當行,方顯本色。

字如其人,讀釋永信書法作品,且看看他是個什麼樣的人!

曾有一句話這樣說:“

你有一手一塌糊塗的字,說明你有一顆一塌糊塗的心

”,也許這句話並不全對,但總是有些道理的,一個輕佻浮浪之人,其字也難顯莊重,所謂字如其人,字照人心大概就是這樣吧。

宋代的文學家蘇軾曾經用“

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

”這九個字來精闢概括楷書、行書和草書,何謂真如立呢?其實就是我們俗話說的站有站相,立在那,端正,而非東倒西歪,嚴肅,而非追逐嬉鬧。

其次又提出了書法神、氣、骨、肉、血五個要素。

以人的要素來比喻書法,從其肌理出發,觀其氣血,察其神貌。作為一個具有爭議的少林方丈,釋永信的字威嚴有餘,溫柔不足。

字如其人,讀釋永信書法作品,且看看他是個什麼樣的人!

從僧人的角度看,似乎釋永信並不應該捲入種種爭議之中,因為容易有不務正業之嫌,但作為方丈,釋永信無疑是成功的,而這也是其對弘揚佛法,光大佛教做的最大的貢獻,也許這就是釋永信對自己生存的意義,對作為這樣一種身份的佛教徒的理解。

相關文章